佛弟子文库

阿弥陀佛略传

2013/10/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阿弥陀佛略传

阿弥陀佛于未成佛前,在过去无量劫中,为妙喜国的国王,名为乔尸迦,他的父王名为月上转轮王,母亲是殊胜妙颜。在当时有一尊佛出世,称为世自在王如来(定光佛以下的第五十三佛)。乔尸迦王听佛说法,心怀畅悦,心地开朗,遂发无上菩提心,弃舍了国王位,皈投世自在王佛而出家,赐号法藏比丘。他的修行意志在救度一切众生之苦,而发广大愿力。他自因地起就喜好修持特殊之行,并希望达成最极无上的佛果。又对于沉沦苦海中的苦恼众生,尤欲赐与极上无比的大安乐与利益,才能满足他的心愿。于是他仔细思维,欲达成此目的,必须先建立一殊胜极乐的世界,来摄度众生才可以,又遂复立定一种最简要的行门,能够使一切众生,易于修持而喜欢生到他的国土。尔时法藏比丘唯不知道何尊佛的佛土最为超绝?修持如何法门最为简易,方能达到大愿,克成伟业。于是法藏比丘重诣佛前,顶礼已毕,长跪合掌,以颂赞佛,赞已,禀白佛言:“我发无上正觉之心,唯愿世尊广为宣演十方诸佛如来壮严的净土,并诸修证的法门,我闻已当如说修行,成满所愿,令我速成正觉,拔诸众苦。

时世自在王佛,感念其壮志及他的高明,即细为开示诸修行门,并广说二百一十万亿诸佛刹土的境界。尔时,法藏比丘仗佛之不思议神力,并其一念真诚感应的心愿,诸佛国土即时悉现于眼前。法藏比丘闻佛所说,更加欢喜踊跃,发起无上胜愿,遂于诸佛国土中,精细选择其胜而舍其劣,则唯有西方净土,最为殊胜,最为适意。又于过去因行中,细心检定,舍其难而选取其最易的行门,莫过于称名念佛一法最为方便。是时即再白佛说:[我已摄取壮严佛土,清净之行]。时佛告法藏:[汝今可说,悦诸大众]。法藏比丘白佛言:[唯垂察听如我所愿,遂于佛前广发四十八愿],创设新的极乐世界,广度九品含灵,愿愿壮严极乐,愿愿拔度众生。尔时法藏深自思维,若非绝胜殊妙的净土,则希望往生者就少,或且是因生难为修持,虽则是殊胜的净土,如何的壮丽,亦不能广摄众生,求生我国。如是奈何能酬兹大愿呢?于是就以壮严西方极乐世界,为一切众生的归宿处之果,提倡念佛法门为一切众生修行往生之因,如此绝世的大业,非是大愿大力,岂容易成就!所以法藏比丘即时发大道心,依本誓愿力,历劫修行,勇猛精进,忍力无倦,善行不退,或生为王,或为豪富,或为比丘,或为天人等,常以四事供养,恭敬一切诸佛,广修万行,多植德本,乃至修诸艰难的苦行,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苦行都修持过由此可知法藏比丘的用心了。

法藏比丘曾于过去的久远世,在善持劫中,世界的名称为删提岚,当时的教主号称宝藏如来,同时的法藏比丘为转轮王,宝藏如来曾为授记说:[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无量寿,世界名安乐,国土清净。]

须知法藏比丘欲达成此超世绝大的宏愿,已非是一劫二劫乃至百千万劫而修来,宝由无央无数劫中,长期的修积,方能成就此不可思议之万行功德,来壮严此绝胜的西方净土,现时说来已是圆满成就伟业,更在极乐国中,垂手殷勤,说法度生,已是十劫之久,我们为何不尽早发愿求生,而甘心长久的愿作醉生梦死之辈,流浪在生死苦海中呢?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净土法门的真实大利

到底这部《阿弥陀经》讲的利,利在什么地方啊?我们有...

做善事不忘念佛

有些人抱着一些疑惑,有的要求子,求健康的,也做了许...

往生到极乐后还会迷吗

问: 《妙法莲华经》说我们原来是佛,现在迷了,那我...

欲求长生,莫如净土

佛眼见无量劫事,故自古及今,无所不见,又戒人妄语,...

这样的罪恶凡夫,还在弥陀救度范围中吗

问: 末法时期众生的根基很低劣,尤其是我们这些上班...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达到了至诚心

问: 至诚心是何标准?我怎么知道自己是否达到了至诚...

佛为什么要说《阿弥陀经》

佛当时为什么要说《佛说阿弥陀经》?我们从八个意义上...

大势至菩萨与念佛法门

大势至,梵语摩诃那钵,此云大势至。《思益经》言:我...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小女孩的白日梦

「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去除妄想,才能认清...

施石生天

有一位长者,想发心兴建一座佛寺,供佛安僧。他把建寺...

她不知佛,但一举一动却离佛很近

《葛藤集》中说南岳怀让见马祖一心一意地想坐禅成佛,...

一比多更好

有两位相交多年的朋友,结伴到远地去经商,两人身上各...

【佛教词典】一期

(术语)人之一生也。唯识论五曰:无想有情,一期生中...

【佛教词典】佛祖宗派图

泛称各类宗派系谱之图表,一般多从过去七佛、释尊以来...

欲利人,先须克己

【原文】 堂名大义,已为宣示。然欲利人,先须克己。倘...

修人天善与往生净土有何关系

问: 修人天的善,对于我们培养往生净土的福德资粮,...

造恶业不得果报的两种原因

《大乘起信论》说:修习正念真如的人,第一件事情--先...

舍利弗和目连尊者遭诽谤的因缘

佛陀住世时,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与神通第一的目连尊...

二十三条经典语录

经典语录一: 哈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的差别在于业...

念佛是念六字还是四字,怎样计数方便

问: 念佛是念六字佛号还是四字佛号,怎样计数方便?...

脾胃虚应多吃9种食物

有脾胃虚弱一定要注意调养,调养好了身体才好。一般脾...

【佛学漫画】佛为什么要救恶人

昙鸾大师言:同一念佛,无别道故;远通夫法界之内,皆...

布施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布施,就是指将财物、身体、智慧、佛法等等施与他人,...

三十六万亿同号阿弥陀佛,这样念佛是否功德大

问: 我在龙舒增广净土文看到可以这样念佛功德大:南...

业力最怕辗转增胜

在唯识学上说,所有的业会得果报,它必须是增长业。 你...

如何在临命终时落实信愿心

念佛就能往生吗? 清朝续法法师曾著文论述念佛人的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