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放下心中的弓刀

2014/05/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放下心中的弓刀

过去,在舍卫国有一户贫穷的家庭,夫妻都非常悭吝,性情凶恶,而且不相信因缘果报。佛陀悲愍他们愚痴无知,于是变现为沙门,来到他们家乞食。当时男主人不在家,妇人一看到有人来乞食,就对沙门破口大骂。沙门平静地说:‘我是求道之人,以乞食过活,你不需要辱骂我,我只希望得到一点食物而已。’妇人怒骂:‘即使你现在马上要死了,也不可能拿到一点食物,更何况你看起来这么健壮,竟然还要我施舍食物给你!你待在这里只是浪费时间,还是赶快离开吧!’

此时,本来站在门口的沙门,突然在妇人面前两眼上翻,呼出最后一口气,示现了死相。随即,身体膨胀,许多虫子从鼻口爬出,腹肠溃烂,不净血水漫流全身。妇人见到这么恐怖的景相,吓得说不出话来,惊恐不已地逃离现场。示现神通的沙门也随即离开,前往数里外的树下休息。

男主人在回家的路上碰到惊慌失措的妇人,便询问她事情详由。妇人苦诉刚才所遇到的恐怖情景。男主人非常生气,便问:‘他现在在哪里呢?’妇人回答:‘应该离开了,但大概也走不了多远。’于是,男子带着弓箭及刀,循着足迹去寻找沙门。他生气地拉开弓弦、拔出佩刀,沿路奔走,一心只想要砍杀那位沙门。

沙门立即化现一座琉璃小城,将自己包围起来。男子绕城好几圈后,仍然不得其门而入,便对沙门说:‘你为何不敢开门?’沙门回答:‘想要我开门,你要先将弓刀丢掉。’

男子想着:‘我就先照他说的把弓刀放下,只要一进门,就用拳头好好揍他一顿。’于是,男子便将弓刀丢到地上。

但是,门并没有打开,男子对沙门说:‘我已经把弓刀都丢掉了,你为何还不开门呢?’沙门回答:‘我是要你将心中的恶意弓刀放下,而不是手中的弓刀。’

男子一听,大吃一惊:‘这位沙门一定是得道的圣者,否则怎么会知道我心里的想法呢?’于是,马上磕头忏悔,对沙门说:‘我那愚昧无知的妻子不知您是已证得真理的圣人,妄论是非,让我心中兴起了恶念。希望您慈悲接受她的诚心忏悔,我马上带她过来见您,也恳请您劝导妻子能够修行求道。’说出自己的愿望后,便动身返家。

男子回到家中,妻子便问:‘那位沙门怎样了?现在在哪里呢?’男子为妻详述沙门的神通变化后,又说:‘他现在还在树下休息,你应当尽快去向他忏悔,以灭除所违犯的罪过。’

于是这对夫妻来到树下,五体投地向沙门至诚忏悔,希望成为沙门的弟子:‘沙门!您的神通变化如此殊胜,必是一位已证得真理的圣者。您能变现坚固而不可逾越的琉璃城,您的意志清明、内心安定,没有忧愁苦恼,是如何修行才达到如此神妙的境界呢?’

沙门回答:‘我博学多闻、奉行正法,无有疲厌;精进学习、严持净戒、常行慧解,不敢放逸,以此精勤修行的因缘而成道,断尽一切烦恼而证涅槃。’

接着,沙门说偈言:

  ‘多闻能持故,奉法为垣墙,

   精进难踰毁,从是戒慧成。

   多闻令志明,已明智慧增,

   智则博解义,见义行法安。

   多闻能除忧,能以定为欢,

   善说甘露法,自致得泥洹。

   闻为知法律,解疑亦见正,

   从闻舍非法,行到不死处。’

沙门说完偈子后,放大光明,遍照天地,令这对夫妻惊讶不已,并对于所犯的错误既惭愧又惶恐,当下发愿断恶向善,一心忏悔,灭除了二十亿恶罪,证得了初果。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经卷第一·多闻品第三》

省思: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当遇到逆缘时,我们往往容易嗔恼不安,甚而动诸身口恼害于人;因嗔造业,不仅伤害自己的法身慧命,最终更要自受恶报。行者知道嗔心的祸患,更要慎加防护,除了转化身口粗暴之恶行,更要放下心中嗔恶的烦恼。心中清净即得解脱,透过清净心让我们能真心惭愧反省,纳受教法,建立正确的知见,身心就能得到真正的安定,成就解脱之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用无贪来对治贪著

三善十一者:言无贪者,于有、有具,无著为性。对治贪...

股市诚可贵,生命价更高

这一段时间,不管是在微博还是微信,真可谓被这个股市...

经常这样去想,就不会怨天尤人

有时我们认为是冤枉的业,是法律不公,或者处理你这件...

佛什么时候说过这么多心灵鸡汤

问: 阿难曾说愿化身石桥,经历风吹雨打,只愿那所爱...

乳癌病人的往生故事

有一位是乳癌的病人。她跟先生离婚了,先生也得癌症,...

诈称眼瞎喻

从前,有一位工匠为国王做事,由于工作非常繁重,身心...

神医耆婆未请槃特比丘的因缘

昔日,佛陀在罗阅城的迦兰陀竹园说法度众。一天,神医...

不要再「傻傻」地求了

很多人刚开始接触佛教的时候,都是带着一种有求的心态...

信心铭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财富的积累,永远是建立在诚信上

2007年底,上海市政管理局,收到一封,寄自英国华恩厄...

善恶猕猴缘

佛陀带领弟子们在王舍城弘法时,弟子们心有所感地对佛...

其实回头并不难

大和尚与小和尚结伴下山去镇上购买寺院一周必需的粮食...

但行善事,莫问前程

《涅槃经》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

【佛教词典】应修习乐

【应修习乐】 p1400 瑜伽九十六卷二十二页云:应修习乐...

【佛教词典】龙藏寺碑

(杂名)畿辅通志云隆兴寺在正定府治东。一名龙藏寺。...

心中的妄想执着不是你原来的东西

那么成佛之道应该怎样找出捷径呢?请看以下的说明。 第...

杀生偷盗及邪淫,会导致哪些共业

等流果是约着个人的个别的业力。增上果是大众的共业,...

在家居士怎么样持守戒律

问: 阿弥陀佛!我是第一次听法师讲经。通过这次参加禅...

恣意追逐功名利禄五欲,则苦患无穷

佛陀时代,有一次波斯匿王在静坐中思惟:世间上很少有...

四十八大愿——(第30愿)智辩无有限量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智慧辩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觉...

心能大能小

有一位信者问无德禅师道:同样一颗心,为什么心量有大...

【推荐】化太岁、谢太岁的法事有什么渊源和道理

如今,化太岁、谢太岁的法事在中国民间十分盛行。 在寺...

如何发大心、立大愿、修大功课、回大向

问: 请法师详细开示:如何发大心、立大愿、修大功课、...

除了有形的房屋外,身心要住在那里

我们经常会被问到:你住在那里?为了住的问题,有的人...

日常生活中要怎么用功

倓虚老和尚在讲《楞严经》的时候,他在期中考时出了一...

童叟无欺的服务精神

在日本弘法之余,我与随行的徒众也会抽空上街购物,一...

什么样的菩萨有资格称作「乐行惠施」

云何菩萨乐行惠施?若诸菩萨于一切施都无欲乐。 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