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宏海法师  2018/07/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的有缘,大家吉祥。今天我们跟大家分享一个话题,就是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就是说我们人世间一辈子呀,最后打拼的结果可以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在古印度有一个国度,它的国王叫做难陀国王。这个国王虽然身为一国之主,但是他非常非常的贪财,几乎下令说,把整个国土里边,国度里边所有的财宝、金银都得最后,收集到他的这个,王宫里面的财宝库中。而且他还非常吝啬,吝啬到什么程度呢,就是说,甚至把自己的女儿,贵为一国的公主,把她打发到这个妓院里边,来作为一个他收集财宝的手段。并且把全部的这个,全民的财产都收集到国库里边以后,还告诉下面的人说,说如果有人来看到他的女儿漂亮,想娶到他女儿的话,就把这个人,和他所带的财物一块儿给我,交到王宫来。那么身为公主的女儿呢,当然非常地难过。但是也不得已而为之,难违父王之命。

但是有一次终于因缘出现了,就是有一个寡妇的儿子,看上这个漂亮的公主了。一见钟情以后呢,就是茶饭不思,他想娶到这个公主呢,他又觉得自己身无分文,非常贫穷的一个家庭嘛,只有跟他母亲相依为命。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就不吃不喝,就跟我们常说的,得了相思病一样。得了相思病呢,毕竟他妈妈看到自己的亲生儿子,看不过去了,这个时候就跟儿子商量。他就说了实话,他怎么也想把这个公主娶到手,只要能够娶到公主,他什么都愿意。结果想来想去,说我们家里啥都没有,有什么资格去下聘,去娶这个公主呢。最后想来想去呢,他妈妈也没办法了,就告诉他说,你爸爸死的时候,口里边衔了一枚金币,你如果现在要去找这个宝物的话,那么我们唯一能够够的着的财产呢,就是把你爸爸,从下葬的这个坟墓中把他挖出来,把这枚金币拿到手。

果不其然,儿子爱公主心切,就带着这样一种心呢,真的从坟墓里把他的父亲给刨出来,从口里边把这一枚金币给拿过来。就带着这一枚金币,表达他所有的财产,和对公主的爱慕,就真的去求亲了。求亲以后呢,果不其然,就被国王旁边的人就给带过来,带过来以后,带到国王面前,问说你想娶我的女儿,那你有什么能力能娶呢。他说我其他的没有,有一枚金币。这个国王就非常的纳闷,因为他已经下令,把所有国家里边的财富,包括金币都收集到他王宫里边了,他觉得这穷小子怎么会有一枚金币呢?他就怀疑他是不是发现了一个宝藏,而没有告知他。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个驸马,想作驸马的穷小子,就不得已就告诉,这是什么呢?不是我发现了宝藏,而是这一枚金币是我们家仅有的,是曾经在我死去的父亲,口里面含了这一枚,作为纪念,现在我把它拿出来奉献给公主。

当时,这个话一出口以后呢,就对这个国王,产生了非常大的震撼。他就突然想到,说哎呦,原来人死了以后,啥都带不走,你看这个寡妇的丈夫,死了以后,他只仅仅口里含了这么一枚金币,最后都被刨出来又还到世间。他就终于悟到说,原来真是万般带不去。虽然他把所有国土里边的财富,都收集到一起,可问题是什么呢?他将来还是什么也带不走。

在这样的情况下,旁边的大臣,就是有这个佛陀的弟子,他就见这个皇帝这会儿,智慧开始启动,善根开始启发了,就乘机来度化他,就给国王讲到说,的确是的,说陛下您虽然收集了这么多的财宝,可是您要知道,等到您死亡的时候,您连自己的这个身体都带不走,何况说身体之外?自以为是所属于您的,这些金银财宝呢?

在这样的一种智慧的启迪下,这个国王就把他所有的财富,整个散给全国的子民,特别是救济贫苦的人,由此他也得到了很大的福报。并且依着这个,还追随佛陀学习教法了,学习佛法。所以从这个观点来看,这是一个在佛经里面,很巧妙的一个寓意故事。它从中就教导我们说,很多时候一个故事,可以启发我们无穷的智慧,你看就教导我们说,真正确实是这么一回事。虽然有时候我们在人世间,还是觉得应该去打拼,应该去拥有,甚至世间法里面说,但求曾经拥有,也不求天长地久,可是确实是没办法天长地久。

所以大家在这个时候会想起,我们常读过《普贤行愿品》的同修,就会知道。在《行愿品》里讲到说,人在临命终的时候,一切的这个眷属,一切曾经有的势力、威德呀,乃至牛马车乘、珍宝伏藏等等。都能够什么呢?完全离开自己,一样都带不走。当时说只有这个普贤的愿王,带着这个能护送着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由此,我们差不多人一辈子呀,大家都会有一些福报的显现。也就是我们一辈子,所拥有的这些钱财物质资粮。人的福报一个说从物质上来讲,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金钱吧,另外一个就是从寿命上来讲。那么从金钱的福报来讲呢,差不多一辈子能够少欲知足,够了就可以了,多余的呢?我们用来做更有意义的事业,不生贪著心。那么也是可以来这样去做的。

特别是在这个,因果前生后世的轮回里边呢,确实我们要知道,就是说,把这个金银要善于,财物,我们的钱财,要善于来进行这个分配。你比如说够自己吃穿用度,差不多也留一部分,防止有一些突发事件,多余来的呢,应该把它去布施供养。或做一些救济有意义的事情。因为人的福报,有时候它就是那么一个量。当然我们可以修,可是还是有福报大小之分。那么我们的量是那么多,当我们的贪欲心,促使着我们对于财富的追求,超出我们所能承载之量的时候呢,很可能就会出一些状况。民间有一句话说,破财消灾,这倒也确实是事实。为什么呢?因为你这会儿福报不够撑了,这个兜就要破了,除非你在这个兜里现有的情况下,再把它拿出一部分进行布施供养。那么这样,同时增加了自己的福量,很可能还会有更好的效果。

那再一者来讲,我们常说到舍得舍得,确实是,能舍的时候呢,意味着你就有更好的得。当然尽量,我们避免用这种功利心去布施。但是它事实的客观的存在呢,就是有舍才有得的。而且我们的人心呢,一般也是无常的,当我们发善心的时候呢,就是赶紧能够把这个事情给做了,有时候一拖拉的时候,就像祖师们开示,在修行的因地,修加行的时候呢,应该炽然的去做福,就是看到有培福报的机会呢,赶紧抢着就做了,否则,有可能今天我们觉得这个,好像我们今天能够发心,但是很可能在明天的时候,我们又会退掉。就把一个培福的机会给错过了。所以好多时候,人心是无常的。我们应该掌握到当下,去多行布施和救济。

那么再者来讲,因为我们有时候觉得会说,喜欢存,存钱也罢,存金也罢。存什么股票呀期货呀等等投资也罢,这些投资呢,都不如我们把这个钱存在福德法界。福德法界是随着,我们的身心的这个福报,福德呢,它显现的。当你福量够了以后,自然而然呢,就招感来所需的这个物品,而不是说我们以凡夫心,生怕在,不能够接受无常,害怕无常来了的时候,自己没办法应对,所以在那每天存存存,越存越多,一旦超过这个量,很可能就麻烦了。

所以说,通过这一则经典里面,讲的这个智慧的故事,我们确实也知道,人生呢真的说万般带不去,你看连死了以后,口里衔一枚金币,最后都被儿子给刨出来了。这个国王从中才启迪到这样的智慧。希望我们在人世间生活的时候,能够进行这么一个反思,回头间,看见整个我们对于这个物质世界,追求的一个意义所在。可能那个时候,才能体悟到佛门,常说的一句话,叫做“一念放下,万般自在”。南无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厌离娑婆标准在哪里

一个人到晚年,说是修净土宗要带业往生,带业往生当然...

一位小老板杀生的悲惨报应

一天晚上,我在杭州火车站候车厅外的长椅上等一位朋友...

大安法师:为什么要讲儒道之类的书

问: 望法师给我们讲点大乘经典,不要讲《文昌帝君阴...

陈海量居士:可许则许

序 今年已经是胜利后的第二年了,这和陈海量老师著述这...

二十六刀的故事

在《观音灵感录》中有一个公案,也挺有意思。 清代有一...

【推荐】这些牛都是过去在寺院住过的出家人

有人觉得:我们这里规矩太严,动不动就打香板,这样打...

是你造作的,将来都要付出代价

人非圣贤,谁人无过呢?我们还没有成圣成贤,那也就是...

黎军支证果偿宿业

舍卫城中,有位婆罗门的妻子产下一名男婴,不但容貌丑...

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

阿育王弟的果报因缘

古印度时代的阿育王,有弟名毗多输柯,相信苦行外道的...

谁看得出你是女众

有一位比丘尼请教龙潭禅师:要如何修持,下一辈子才能...

生死无常,念佛之人自然得庇佑

前天中午,姐姐打来电话,我听她的声音有些异样,以为...

盘山宝积禅师的悟道因缘

幽州盘山宝积禅师是唐代高僧。与其他高僧的悟道因缘不...

【佛教词典】人施设论

巴利名 Puggala-paatti(补特伽罗坋那坻)。系分类说明...

【佛教词典】金刚水

梵语 vajrodaka。音译作跋折啰邬陀迦。西藏语 rdo-rje...

发愿生西方,永脱生死轮转之剧苦

生死炽燃,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

要破执著,必须先破你的分别

若知诸义唯是言,即住似彼唯心理。便能现证真法界,是...

从「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来深信佛力

从理上相信,这就是要相信三种力量。《般舟三昧经》跋...

念佛是众生出轮回的捷径

净土行人要努力让自己念出的这句阿弥陀佛,如沉舟溺子...

你留意过自己的父母吗?(子女必看)

如果你在一个平凡的家庭长大, 如果你的父母还健在,不...

不受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古云:学道犹如守禁城,紧把城头战一场。不受一番寒彻...

印顺法师:唯人为能学佛

一、人类的特胜: 一般来说,人虽自尊心极强,却都看...

【推荐】怎样把福报留住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福报的化现。福报可以化...

真诚供养,受福无量

佛陀在世时,有一大富六口之家,奴婢、金银珍宝不可称...

休念功名唯念佛,但忧道业勿忧贫

少年顷刻老还衰,须信无常日夜催。 九十六家邪智慧,百...

越追求物质享受,心就越散漫

现在高科技,电脑,尤其是手机,可以上网。我看到许多...

为什么要恭敬尊重并不持戒的出家人

问:为什么我们要恭敬、尊重所有的出家僧人呢?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