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三进三退的故事

宏海法师  2019/01/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三进三退的故事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吉祥。道场白华庵。今天要说的法叫“三进三退”法。

如果大家有关注到净土法门,我们常会讲说,净土法门有一个优势,就是往生到极乐世界,叫圆证三不退。那也就说明说,在我们这个世界修行最麻烦的就是退。一天又一天的积累,好不容易到了一个功德点,他也许还会倒退。一世又一世地坚持,那么在生生世世中也是这样忽上忽下的,因为我们这里的人的本性就是如此。

你看《地藏经》里面讲到的说:“纵发善心,须臾即退。若遇恶缘,念念增长。”这就是一个退的典型的一个人世间嘛。不仅仅是修学佛法,我们在世间做事情,也是退得厉害: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会退;你在这家公司做得好好的,突然间辞职,要换,这也叫退;本来说一起合作,想创一番事业,做一件事情出来,结果走着走着,道不同不相为谋,分道扬镳,还叫退。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个退呢?并不是说我们每天说倒退走,练着这叫做退,或者故意从站着坐下来,全取决于我们的心念,跟过去的心念有关,跟此世的发心有关。

所以大家一看佛教里面为什么常说发心、发心,让你发心呢?就是你要把自己的心和念,用这个正念、正思维、正确的见解一直把它支撑着,这样往前走,否则就会退。

这个三进三退的故事呢,可能大家也听过。就庙里面有一个老和尚,老沙门,他每天出去转一转。有一次他又出去云游的时候,带着他庙里的小沙门。带着庙里的小沙门,这次走得比较远,就给这个小沙弥,让他背着一个背包,说你跟着我走。走着走着,这个背包越走越沉嘛,因为毕竟身心有点劳顿,这个小沙弥心里就想:说哎呀,你看这人世间这个色身沉重,走着走着累了,多苦呀,说我一定要发大心,我要生生世世行菩萨道,要把所有的众生都度化了,脱离这个苦海。他的这个念头这么一进,老和尚是有道行的人,马上就知道,他就去接过,把沙弥身上背的这个包袱给接过来,还让沙弥走前面,他走后面。

结果走了一段以后,这个沙弥走着走着越来越轻松了,他又心里想:说哎呀,这个度化众生就跟背包袱一样,不如说光管自己,我走得轻轻快快的,虽然行菩萨道,累劫勤苦太久远了,还不如我说先得个阿罗汉吧。这个念头一动,那老和尚又把包袱给他背上了,让他走到后面。来来回回,他的心念在这个进退之间三次,老和尚就跟他换了三回的位置。

后来他才问到老和尚,老和尚就说了,说你一念大菩提心发心起来,功德要胜过三千阿罗汉,说是不能比的,所以你的大乘心发起来的时候,你就在我前面了,你这个心念一退,那你就在我后面。

这一则公案告诉我们:坚持是很难的,特别是坚持一颗能够脱颖而出,在佛法里面讲到的这种修六度万行,菩萨的这个四摄大法,众生无边誓愿度,只有众生无边誓愿度尽了,那么才有佛道无上终能成。所以说不管世间还是出世间,一切的事业,虽然后面有万般的具体行动,可是一直都得由我们的最初发心,来决定它的广大还是矮小。

其实有时候在讲法的时候,有些听法众还不太了解,甚至来问,产生疑问,因为我们每次都说到,说往生极乐世界的心,到底是大乘心还是小乘心?到底是退心还是进心?

那今天跟大家说一下: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就是彻头彻尾的大菩提心,是与阿弥陀佛的愿力完全相应的“九品咸令登彼岸”的这个心。每一个人能够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话,他一定会乘愿再来,而且再来的时候,他所度化众生跟我们凡夫有进有退的这个心已经是截然不同了。

所以在祖师的言教中,就是说,我们要度化众生,先要练就自己的本事,自己练成了一个金刚不坏的菩提心以后,再来摄受众生,那就所向披靡了。所以说如果要算一笔账的话,先发愿去,再赶紧乘愿来,这是最好的发心了,特别是在这个时代,这个修行的环境而言。

所以有净土宗的祖师在走的时候,弟子们祈请他住世,他就说:我去去就来。可是这么一去一来一转身,那就跟这个三进三退的沙弥不一样了,就只有进,没有退了。

在此希望所有今天听闻到这个因缘的诸行者们,在成佛求解脱的道路上能够勇猛精进,一直不退。

南无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坚持为什么这么可贵

很小的时候,就听说滴水穿石的故事。一滴水,看起来微...

定课多少不重要,但坚持很重要

当我们能够修忍辱,把既有的功德保持住以后,不能够得...

你一造新殃,等于又添了一层污染

那时候在云居山,也有人偷懒,晚上也好白天也好,早板...

要把这件事当做日常穿衣吃饭来对待

持志久远。 这也是针对我们有些修行人:开始发心大,中...

持之以恒方可登峰造极

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一个人成功与否,关...

对真理的坚持追求

佛教反对执着,但佛教赞赏对真理的坚持追求。 学佛也...

水牛王的故事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吉祥。在道场白华庵,跟大家分享佛...

「庵」一定是女众所住的地方吗

阿弥陀佛。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我在的这个地方呢...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窦禹钧大积阴德,五子登科享高寿

窦禹钧(即《三字经》里提到的窦燕山),五代后晋时期...

勇敢面对人生,无论到遭遇什么困难

落榜、失恋、失业现实中,你是否四处碰壁、伤痕累累?...

持之以恒

有一位小和尚名叫一了,他的耐性不够,做一件事只要稍...

华严四祖清凉澄观大师

在中国佛教史上,有两位古德传为华严菩萨化现,其中一...

【佛教词典】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凡十卷。隋代天台智顗述,法慎记,其后灌顶再加编整。...

【佛教词典】广百论释论

(书名)十卷,护法菩萨造。唐玄奘译。是释广百论本者...

净土法门的易行和利益体现在哪里

原文: 须知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

心住在外境的二个过失

古德有一句话说:【福德是安乐之本,智慧是解脱之门】...

夫妻感情和美是怎么修来的

言色相和,无相违戾。这是佛教导我们,夫妇之间精神生...

要想了生脱死,应先知道自己的工夫

古人说: 静中工夫十分,动中才有一分; 动中工夫十分...

星云大师《得失心》

得失之间,是欢喜?是悲伤?你有过这种经验吗? 日前...

21句话帮你去掉忧愁和焦虑

人总是对自己拥有的东西不珍惜,直到不再拥有时才会加...

命不好的人,一定没有好口德

一般人最容易犯的是口业。一个人的命运好不好,从他有...

十法界:六凡与四圣

佛陀最初在菩提树下成道时,曾感叹说:奇哉!奇哉!大...

净土阐教圣众之首——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梵语阿那婆娄吉低输,现在西方极乐世界,为补...

成功的秘诀

一、禅悟成功 有一高僧,弟子问其成功原因,答曰:吃...

仙趣之因与果报

天、仙、神、鬼不一样。什么是天?天就是光明义:天是...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洞山禅师有一天在过河时,看到河面上反映出自己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