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图】孙母林夫人事实发隐

2019/06/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图】孙母林夫人事实发隐

林夫人是孙庆泽的母亲,宿世即种植德行,天性贞淑贤惠。她孝顺亲长,敬重丈夫,教导子女,主持家务,救助贫困穷乏及救护生命,种种德行,都足堪女子效法。而且她笃信佛法,修行净土法门。从小到老,没有停止过。

【图】孙母林夫人事实发隐

由于她身为女流之辈,没办法到远方去参访高人。而且家住在玉田,这个地方绝少有宏扬佛法的人。而她竟然能够毕生孜孜不倦的修持,实在是因为多劫以来熏修佛法的缘故。

【图】孙母林夫人事实发隐

夫人初嫁到孙家时,夫家贫得活不下去。于是她辛勤工作的程度,超过佣人保姆。

【图】孙母林夫人事实发隐

中年之后,家里逐渐富裕起来。有五个儿子,十余个孙子,一堆仆人婢女。

【图】孙母林夫人事实发隐

照道理应该可以享受安逸快乐了,但是她仍然勤苦工作,和穷困时一样。她只穿粗布的衣服,不穿绫罗绸缎。即使衣服已洗得发白且缝满了补丁,她还舍不得丢弃。

【图】孙母林夫人事实发隐

见到别人饥饿受寒,如同身受。一定要给对方钱财和饮食,她心才安。只要人有所祈求,一定让对方满意而去。

【图】孙母林夫人事实发隐

她不准家人伤害昆虫蚂蚁之类。就算是蛇蝎这类的毒物,她也只叫人设法赶走,绝不加以伤害。

【图】孙母林夫人事实发隐

她这么做,实在是要子孙世世守着勤俭仁慈的规矩,于是自己身体力行,也希望家人照着做。夫人平常总以因果报应的事理来告诫子孙,她常说:“利益别人,实在是利益自己,害别人更甚于害自己。凡是存心、做事及讲话,通通都要心存仁厚才行。你们如果能做到的话,就不会侮辱了你们的父母。否则就算富贵到了极点,也只是污辱祖宗的大怨家而已。”所以她的子孙,大多皆忠厚老实恭敬谨慎,没有沾染上时代的流风。

【图】孙母林夫人事实发隐

有件事情甚为奇特,就是去年冬天战事起时,庆泽带着母亲远避到亲属家里。临去之时,庆泽心烦意乱,恐慌不已。而老夫人则叫他带装寿衣的箧子,也没有说明原因。到了十二月,老夫人就去世了,刚好用得上寿衣。虽然说已经八十八高龄,不可以不预先准备。但她心地安详,不随着环境而慌乱,由此可见一斑。

【图】孙母林夫人事实发隐

当老夫人临终的时候,庆泽率领家人,一起念佛,忽然庆泽不由自主地把窗户的纸撕破。于是就有二只如手掌般大的蝴蝶,从窗洞飞入。黄底杂黑白花纹,彩色绚丽的蝴蝶,绕着老夫人的尸体飞,家人赶也赶不走。殡殓完毕,抬死者到院子去时,蝴蝶也随着棺材飞翔。直到灵柩安妥之后,蝴蝶才向西方飞去。

【图】孙母林夫人事实发隐

当时是十二月,又是在北方如此寒冷之地,哪里会有蝴蝶呢?因此家人和亲戚七十余人,都同称惊异,认为是从未见过的祥瑞之兆。这实在是老夫人的满盛德行及清净之心所感得的,用以表示离开此娑婆世界,生到彼极乐世界的祥兆。但是由于世俗之人根机陋劣,所以特别示现蝴蝶,难道还真的是蝴蝶不成。

(原创画:杨晓芬) 图画选自《印光大师文钞》 孙母林夫人事实发隐篇

原文:

吾人一念心性,与三世诸佛,了无有异,其智愚苦乐天渊悬殊者,以宿世今生之所修所习,有善恶顺逆之所致也。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惟心造。言法界性者,即生佛同具之妙真如性,在佛不增,在生不减,处生死而不垢,证涅槃而不净,亘古亘今,不迁不变,湛寂常恒,如如不动。

此性最可尊贵,故众生虽迷之及极,如来绝无一念弃舍之心,多方教化,冀其复彼本性也。一切惟心造者,乃指修习顺逆而言,顺修则为人,为天,为声闻、缘觉、菩萨,极之则圆成佛道,安住寂光。

逆修则堕修罗、畜生、饿鬼、地狱,极之则永堕阿鼻地狱,经尘点劫,受诸极苦,莫由出离也。由是观之,十法界皆由今昔修习而得,故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了此,而不返迷归悟,背尘合觉,以慎所修习者,未之有也。

其返迷归悟,背尘合觉之道,固非一端,求其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者,唯净土法门为然也。

孙母林夫人者,庆泽之生母也。宿植德本,禀性淑贤,其孝亲敬夫,教子持家,周给贫乏,救护生命,皆足为女流师范,而且笃信佛法,修持净业,自少至老,无或废替。

况身禀女质,既难远参高人,而家住玉田,绝少宏法上士,而毕生孜孜修持者,乃多劫之熏修所致也。

溯昔夫人归孙君时,贫不自给,操劳苦作,过于佣保。

中年以后,家渐富裕,有子五人,孙十余人,仆婢甚多,宜享逸乐,其操劳苦作,不改旧度。衣止粗布,不服绫罗,洗浣补缀,尚不忍弃。

见人之饥寒,不异身受,必施金推食,其心方安,人有求祈,必令忻悦而去。

昆虫蝼蚁,诫勿伤害,即蛇蝎毒物,亦令设法驱去,绝不肯令其受伤也。

盖欲子孙世守勤俭仁慈之道,以身率之,而冀其依行焉。平时每以因果报应诫子孙,常曰,利人实为利己,害人甚于害己,凡居心行事发言,皆须归于慈善一边而后已。汝等若能如是,则为无忝所生,否则纵令富贵至极,亦属污辱祖宗之大怨家也。故其子孙,多皆笃厚敬谨,不染时风。

尤可异者,去冬兵灾起时,庆泽奉母远避于亲眷家,当其去时,心虑惶恐,夫人以装老衣之箧命携之,亦不言其所以。至腊月遂殁,适得具敛,虽曰年高八十有八,不可不预,然其心地安详,不随境乱,于此可见。

当夫人临终时,庆泽率其家人,同声念佛,忽若发狂,遂将窗纸撕破。适有二蝶大如掌,从窗棂入,黄质杂黑白章,采绚非常,绕尸而飞,家人驱之,竟不能去,历大半日,殡殓已毕,舁入他院,蝶亦随棺飞翔,直至灵柩安妥,方始飞出,向西而去。

夫时当腊月,况在北方苦寒之地,何得有蝶,当时本家与亲眷七十余人,同皆惊异,谓为不经见闻之瑞。盖以夫人盛德净心所感,以表其离此娑婆,生彼极乐之祥,但以世人根机陋劣,特示为蝶,此岂真蝶乎哉。

庆泽述其母之心行大略,祈余发挥以为世劝。噫,人子扬亲之德,固为分所应尔,然扬亲之德,而不修德慎行,则更甚于诬亲以恶,故孝经以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为孝之终。

如孔孟等,未见叙述父母之德,而天下后世,无不尊其父为圣父,母为圣母,欲表彰亲德者,不可不知。世孝如此,可谓极矣,而于亲之灵识,无大裨益。

若以佛法论,亲在则谕亲于道,俾其返迷归悟,背尘合觉,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亲没则志诚念佛,为亲回向,设祭待客,概不用荤,庶可令亲未往生则即得往生,已往生则高升莲品,此固如来普度众生,令复本具佛性之要道。

人子欲报亲恩而扬亲德者,当终身奉行而广为化导,其利益唯佛能知,非语言文字所能形容也已。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净界法师法语名言分享【图】

净界法师法语名言分享...

【佛学漫画】修行还有职业病?

修行探索生命真相,本来就是每一个生命的本分事,它并...

找回那个没有结婚前的你

一位妇人在河边寻死,被路过的船夫搭救了,询问原因,...

半日学解,半日学行

汝于净土修法,尚未了了。这意思是说,你对净土法门不...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是一条发家的规律

杨荣,福建建宁人(现在福建建瓯),官职为少师。少师...

《观无量寿佛经》图文解说

灵山嘉会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

出家人对父母的孝

古往今来多少出家的人,他们对父母的那种孝,那是刻骨...

在家居士的安乐八法

有一次,一位名叫郁阇迦的年轻婆罗门来拜访佛陀。 「世...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

【注音版】十小咒

十小咒...

信心铭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水到绝境是飞瀑,人到绝境是转机

大雨过后,有人抬头看天,晴空万里,神清气爽。有人喜...

怀玉禅师精进用功,感得金台上品上生

唐代还有位怀玉禅师,这位怀玉禅师修行非常精进,夜不...

韦驮菩萨入梦示警,商人居士巧结善缘

南华禅寺韦驮菩萨圣像 众所周知,韦驮菩萨为四天王座下...

何必妄加恩仇执着

中国禅宗初祖达摩祖师的坟墓,在今河南省熊耳山的吴坡...

【佛教词典】续灯存

凡十二卷,另有目录一卷。明代僧箬庵通问编,居士施沛...

【佛教词典】室罗末尼罗

(术语)?rāmanera,译曰求寂。...

念这个名号超胜作一切功德

阿弥陀佛因地当中发愿就是用名号度众生,名号里面有着...

佛是教育家

一、务实 对工作及事业不要好高婺远,眼高手低,大事...

圣严法师《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现代社会由于物质文明过度蓬勃、结构变化太快,造成人...

为什么要读诵大乘方等经典

为什么我们要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一切大乘经典都是由佛...

印光大师谈素食的推广

推广素食的方法 素食的好处诸多,学佛之人理应善巧方便...

印顺法师:为在家居士说法

佛教的信徒,可以分为两大类,就是出家与在家的分别,...

不要急于求心念一下子能清净

从我们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来反省自己的心:当我和他人...

真能念佛,自得世间福报

【印光大师云: 须知真能念佛, 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

要想得地藏菩萨加持,起码要有下至心

现在这个地球,有六十五亿人口,能够念他的名号,跟他...

临终关怀应有的认识

有生必定有死,新生的喜悦常常令人忘记死亡的哀恸,人...

学会世间上的两种快乐

问: 经常会觉得付出得不到回报,对别人好往往结果会...

【推荐】佛陀生气

凡人很容易生气,佛陀是不是也会生气呢?佛陀当然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