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所有烦恼过患皆由此而生

2020/10/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所有烦恼过患皆由此而生

过去,有位智光长者请佛为大众宣说出家与在家之胜劣,佛以譬喻为说出家之殊胜。

佛言:“善男子!出家菩萨日夜恒常观想:世间舍宅是一切烦恼之所生处。为什么?譬如有人建造八座舍宅,并用各种宝物庄严宅第,舍宅建造完成后,心想:‘这舍宅是”我“所有,不属于其他人,唯有”我的“舍宅最吉祥,其他人的舍宅都不及”我的“。’由于如是执着我、我所有,以此根本执着衍生出烦恼,八万四千诸尘劳更相继生起,充满舍宅中。

为什么?在家凡夫深深贪着五欲,妻、子、眷属、奴婢、仆役、差使等皆具足,以是因缘,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怨憎合会、恩爱别离、贫穷衰败、求不得苦,一切众苦,如影随形,如响应声,世世相续,永无断绝。

所有一切苦的产生,不是没有原因,各种大大小小的烦恼是苦的根本;譬如一切财宝因追求而得,若是没有前因,即使追求,也没有所获。善男子!一切烦恼也是因为追求而有,若灭除追求的因,无量烦恼都能断尽。这个身体是一切众苦之所依,有智慧的人应当生厌离想。如过去世的迦叶如来,曾为禽兽类说法教化:

”是身为苦本,余苦为枝叶,若能断苦本,众苦悉皆除。

汝等先世业,造罪心不悔,感得不可爱,杂类受苦身。

若起殷重心,一念求忏悔,如火焚山泽,众罪皆销灭。

是身苦不净,无我及无常,汝等咸应当,深生厌离心。‘

当时,无量禽兽等,听闻迦叶如来的教化,当下专注一念,至诚忏悔,即出离恶道,转生兜率陀天,礼敬一生补处菩萨,闻不退法,得究竟涅槃。善男子!诚如迦叶如来所言,此众苦积聚之身犹如舍宅,一切烦恼是舍宅的主人。所以,净信善男子,应发菩提心出家入道,必能解脱一切众苦,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于是,如来重说偈言:

“出家菩萨恒观察,舍宅所生诸烦恼。如有一人造舍宅,种种珍宝以严饰,

自念壮丽无能比,不属他人唯我有,工巧所修最殊妙,世间舍宅无能及。

如是分别生执着,以我我所为根本,八万四千诸烦恼,充满舍宅以为灾。

世间一切诸男女,六亲眷属皆圆满,以是因缘生众苦,所谓生老及病死,

忧悲苦恼常随逐,如影随形不暂离。诸苦所因贪欲生,若断追求尽诸苦,

是身能为诸苦本,勤修厌离趣菩提。三界身心如舍宅,烦恼宅主居其中,

汝等应发菩提心,舍离凡夫出三界。”

典故摘自:《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四·厌舍品第三》

省思:

一般人由于执着五蕴假合之身心为“我”,执着身外物为“我所有”,于是有各种欲求,用种种方法妆点自己,烦恼、过患因此而起。殊不知这四大假合之身是苦、空、无常、无我,时刻在生灭变异。有智慧之人,应观身为众苦之本,发心舍离,勤修解脱生死之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推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这个地方讲到多欲为苦,就是讲我们对欲望越执着,就会...

堕落到畜牲道,都是自心所招感的

大的苦厄即指三界内六道众生的分段生死,指三界内(欲...

猕猴喻

过去有个好赌之人养了一只猕猴,主人赢钱的时候,回家...

不经多劫,得疾解脱方便

不经多劫,得疾解脱方便。疾,就是快速;解脱,就是离...

烦恼都是自寻的

人们在生活中总免不了有一些烦恼的事儿。有些烦恼来自...

放逸者,于染净品不能防修

随烦恼二十:言放逸者,于染净品,不能防修,纵荡为性...

嗜肉者不可不知的食肉十大危害

现在,人们对肉食的欲望日益增长,一日三餐天天顿顿不...

佛法不是叫你逃避,而是让你面对现实

经常听到有人说:佛法就是逃避现实。还有人说,学佛法...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

【注音版】十小咒

十小咒...

信心铭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持心如大地

南北朝后魏时代,台山灵鹫寺,每到春天三月,依例举行...

印光大师讲述的三桩观音菩萨治病救人的真实故事

『诵持此神咒者,世间八万四千种病悉皆治之,无不差者...

见月律师的克苦精神

明末清初时,有见月律师,传三昧老人衣钵,继主千华(...

人羊大战

从前,在遥远的小村庄里,住着一位主人、他的女仆,以...

【佛教词典】入王宫门戒开缘

亦名:突入王宫戒开缘 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不犯者...

【佛教词典】教卷

(书名)教行信证六卷中之第一卷,题曰:显净土真实教...

接触佛法半年多,为什么对佛法没有什么疑问

问: 我较深入地接触佛法有半年多的时间了,别的师兄...

【推荐】饬终津梁(临终助念须知)

饬终津梁提要 临命终时,四大分张,众苦毕集。若非三昧...

谋人财产,结怨相报

这个财产都是人的外命,一般的人视财产如命,每个人来...

文殊菩萨化身乞丐,两次救助虚云老和尚

虚云禅师(1840~1959),传法曹洞,兼嗣临济,中兴云...

以水譬喻七种人

昔日,佛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一日,佛告诉比丘...

这样的罪恶凡夫,还在弥陀救度范围中吗

问: 末法时期众生的根基很低劣,尤其是我们这些上班...

如何理解「人成即佛成」

问: 请教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

七个顶级心理寓言

一、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一棵苹果树,终于结果了...

六个方法对治烦恼

问: 大师您好,我自己很容易为一些小事而感到烦恼,也...

一切都是自性的作用

从声音悟道的公案很多。兹举一例:昔圆悟克勤禅师在五...

佛教徒可以吃「香菜」吗

是否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对香菜这一词有些忌讳?尤其是...

佛是教育家

一、务实 对工作及事业不要好高婺远,眼高手低,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