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贪著名闻利养,世世随业流转受生死苦

2021/02/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贪著名闻利养,世世随业流转受生死苦

往昔无数劫时,有一人行大布施,供养外道梵志无数千人。梵志常法,通晓经文多者得为上座。其中有一位梵志(提婆达多)年老多智,通晓经文,为会中第一。

当时,儒童菩萨在山中修学各种经术,无不博通,也来参与大会,坐在下座。儒童依次向上席各座提出经论问题,展转都不如儒童,乃至问到上座,长老梵志所知亦不如儒童。

依其常法,满十二年知道经文最多的上座,将获得九种供养:金、马、银、鞍、勒、端正女、金澡罐及金澡盘、金银床席,皆绝妙上好。长老梵志连年皆为上座,将满十二年,便自思惟:“十二年中,无人能胜我,如今竟被这少年忽然超越,人将羞耻我。供养物不足挂齿,但这得来不易的名声不可失。”

于是,长老梵志对儒童说:“九种供养物全部给你,你年轻,请居下座,让我在上座。”儒童回答:“我是以理而得,不是强求上座。若我知劣,自然应该在下,而无所怨。”长老梵志心中懊恼,只得让出上座给儒童,其座七宝严饰,极为精妙。

长老梵志问儒童:“阁下学法问道,求的是什么?”儒童回答:“我求成佛,度化众生。”

长老梵志听了,心生毒恚,自作誓愿:“我将世世坏此子之心,使不得成就,若他成佛,我也要乱之使不安顺。”继而又想:“善业与恶业有别,若不行大善,与他恐不能相遇,唯有也大修功德,才能相遇。”

因此,长老梵志立志勤修各种善法,别离而去。施主将供养九物分给诸梵志,各梵志分完后各减一银钱,给与儒童:“不受九物供养,我们所得之物平等分与你。”儒童接受后,大众各自别去。

儒童菩萨成道之后,调达一直与菩萨相随,俱生俱死,互为兄弟,而一直行破坏菩萨之事。当初发了毒誓的长老梵志就是调达,儒童菩萨就是后世的释迦文佛;以其所发的誓愿,世世与菩萨不相离,其原委如是。

典故摘自:《生经·卷第五·佛说譬喻经第五十五》

省思:

调达昔为长老梵志,因贪著名闻利养,求不得即起瞋恚心、发阻挠菩萨行道之恶愿,由此造作恶业,世世随业流转生死受苦,不得解脱。因果昭然,起心动念是因,知因识果,由因心中化除贪瞋痴等烦恼,方能真正离苦得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为什么我们发不起随喜赞叹的心

今天我们要从这个赞叹讲起。诸位知道,大家都是同修,...

多欲为苦--警惕欲望的祸患

多欲为苦,意思是说: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对欲望贪求无...

知止

李叔同(弘一大师)有幅字,就是知止二字。我们一般说知...

印祖开示如何对治瞋恚

本文节选自《印光法师文钞示净土法门及对治瞋恚等义》...

以淡定心去面对烦恼事

怨起于心,结于心,所以当了于心。以一颗淡定的心去面...

【推荐】欲望很高的人往往比较愚痴

作为一个菩萨,他不应该这样(贪欲),所以他要常念知...

悭贪是众苦之根本

《大庄严论经》中马鸣菩萨提到,过去有一位大商主子名...

布施的功德

释尊在祗园精舍向僧众讲述布施的功德: 如果附近发生...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福报不是靠争抢,而是由辛苦培植而来

有一对亲兄弟从小关系很好,各自成家后也经常往来,但...

不老不死的「我」在哪里?

波斯匿王向佛请问:我在未曾受佛教化之前,曾遇见迦旃...

公鸡与虫儿

有个儿童,才七岁,但常常找无德禅师,和他东南西北乱...

摩诃迦叶度化贫妇

佛陀在舍卫国弘化之时,国王、臣民、出家比丘、比丘尼...

【佛教词典】马师

(人名)唐江西道一禅师,姓马氏,因曰马祖,又称马师...

【佛教词典】青瘀等所作变异

【青瘀等所作变异】 p0804   瑜伽三十四卷七页云:云...

圣严法师《放焰口做什么》

焰口,是指鬼道之中的饿鬼。鬼道众生分为三等: 1.在...

「带业往生」是否应该说为「伏业往生」

问: 请法师慈悲为弟子们诠释带业往生的义理,是否应该...

人生如戏努力演

在与一位居士聊天时,他问佛教到底是怎么样的,自己忽...

蟒蛇护金

有一个视财如命的钱员外,一生胼手胝足地攒聚了许多的...

【推荐】什么是「造作等流果」

造作等流果纵生人中,爱乐杀生等事。 前面的领受是约外...

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

一个人如果整天带着抱怨的心情工作,不但工作效率低,...

苏州灵岩山寺明学长老安详示寂

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苏州灵岩山寺方丈、当代...

从「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来深信佛力

从理上相信,这就是要相信三种力量。《般舟三昧经》跋...

印光大师论药师法门

佛与众生心体是一,而心之相用则天渊悬殊,由相用悬殊...

慧律法师《修行是享受,不是负担》

对这世间的天地万物,要先学放得下,修行不能有如下的...

如何称呼出家法师的父母

问: 出家法师的父母、亲人,弟子应该怎么称呼比较好...

【推荐】如果你有信心,往生净土是极容易的

你只要有信心,肯登船到西岸去,没有一个不能往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