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智者大师的生平与临终往生事迹

2024/05/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智者大师的生平与临终往生事迹

智顗【yǐ】 ,字德安,俗姓陈,河南颍川人。母亲怀孕时,梦见五彩的云烟,回旋环绕在自己的心怀之间。等到诞生的时候,屋内突然光明照耀清净明彻。生下以后,眼珠有两个瞳仁,每当睡眠时必定合掌,坐的时候自然而然就面向西方。年纪稍大时,凡是见到佛菩萨形像一定顶礼跪拜,遇到僧人则心中虔诚外表恭敬。

到了十八岁,投靠湖南湘州果愿寺的法绪法师出家,专门持诵《法华经》,并且通达律藏。个性好乐禅定的喜悦,后来前往山东光州的大苏山,礼拜追随慧思禅师,慧思禅师一见到智顗就说:‘过去你我同在灵鹫山一起听闻《法华经》,由于这个宿世的因缘,使你今日又来此处相遇。'

慧思禅师接着就为他开示普贤行法的道场,并为他解说四种安乐行。智顗于是安住在大苏山修习法华三昧。才经过三个夜晚,当智顗读《法华经》,诵到药王品的:’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 时,身心的执碍豁然开朗,内心寂静入于禅定,智慧明了清净觉照,体悟了《法华经》的玄义,通达贯彻诸法实相。

陈朝废帝光大元年(西元五六七年),智顗第一次到金陵(今南京),居住于瓦官寺,广大普遍地宏扬禅法。

陈宣帝太建七年(西元五七五年),前往浙江临海的天台山,结茅庵于北边的山峰而居住在那里。没多久即奉皇上的诏命进入京城金陵。陈朝灭亡后,前往庐山去,后来又周游荆州、扬州(湖北、江苏)一带。

隋文帝开皇十四年(西元五九四年),再回到天台山,前前后后总共建造寺院三十六所,佛像八十万尊,亲自度化而出家的有一万四千名僧人。用钱赎取的捕鱼网具,以及溪流池塘中的捕鱼场共有六十多所,全部都把它们改成放生池,并且上书于京城令朝廷得知,使其严格禁止人民到放生池捉取网捕各种众生。

智顗法师高尚的德行,不但令护法龙天致敬赞叹,无数的僧俗大众都服膺遵从他的教化,佛陀的教法也因他的弘扬而大大兴盛起来。当时的晋王杨广(即后来的隋炀帝)归依于智顗求受菩萨戒,尊奉敬称智顗法师为“智者”,因此后人称为“智者大师”。

智者大师曾经著述《净土十疑论》,其最后一篇,开示说明“欣厌”两字的意义。其文章说:凡是想要决定得生西方净土的人,如果具有两种“行”,必定可以得生彼国。哪两种行呢?第一,厌离行。第二,欣愿行。

何谓“厌离行”?凡夫从无始劫以来,为色声香味触、财色名食睡等五欲所牵缠束缚,轮回生死于六道之中,受尽一切种种的痛苦,从来就没有厌离五欲六尘的心,所以永远没有解脱的一天。

因此之故,我们应当常常观察这个色身,里面充满了脓血屎尿,一切浊恶之物从身体的孔窍流露出来,染污不净臭秽不堪。

《涅槃经》说:这个包藏种种臭恶如同城堡的色身,其中有愚痴无明的罗刹恶鬼,居住在这个身城里面,有哪一个有智慧的人,会喜好爱乐这样的身体呢?又有经典说:这个身体是所有众苦聚集的地方,其中的一切事物都浊恶而不清净,系缚背负了各式各样的毒瘤脓疮,根本毫无益处,乃至诸天的身体也是如此不净和无益。

因此,凡是修行净土的人,不论是步行或静坐,不论睡眠还是清醒的时候,都要常常观照这个色身,唯有痛苦毫无快乐,对于六道的生死轮回,深深生起厌恶出离的心。纵使夫妻的房事不能立刻断除,也要渐渐地生起厌离的念头,并且对于这个色身要作七种不清净的观想。

第一,观照这个爱好淫欲的色身,是从贪爱烦恼所生,这是根本上种子的不清净。

第二,这个色身,是由父母赤白精卵交接和合而成,这是受生之处的不清净。

第三,这个色身,怀孕时住在母亲的胎胞脏腑之中,这是住处的不清净。

第四,这个色身在母胎的时候,只饮母亲的血液,这是饮食的不清净。

第五,这个色身怀胎十月期满之后,从产道中生出来,这是初生之处的不清净。

第六,这个色身,表面以一层薄皮覆盖在上面,而里面则脓液污血到处充满,这是整个身体都不清净。

第七,这个贪淫欲的色身,死亡之后浮肿膨胀腐烂败坏,这是究竟归于不清净。

观照自身既然是如此臭恶,那么观察别人的色身,也是一样的。因此能对于所爱恋的欢乐境界,男女的色身形体,深深生起厌恶出离的心,常常能够观照它们是不清净的。能如是观察思惟的人,他的淫欲烦恼自然而然渐渐减少。又必须发愿:愿我永远脱离三界杂食,以及臭恶污秽脓血不净的地方,远离沉溺五欲男女的色身,愿我获得安乐国土清净法性所生之身。这就是“厌离行”。

其次,所谓的“欣愿行”,又分为两种。

第一,先要明了发愿往生净土的意义和目的。

第二,观察极乐世界清净庄严的状况,然后发起欢欣喜悦之心,发愿往生安乐国土。

第一先要明了求往生的意义,就是为了要救拔一切众生的烦恼痛苦。于是我们就要自我揣度思量:我今天没有智慧和方便力,如果处在五浊恶世,烦恼境界强大炽盛,自己尚且要被业力所系缚,沦落沉溺于三途(畜牲,饿鬼,地狱)的苦海当中,只要一下三途,恐怕就数劫之内无法超脱。

如此六道轮转不停,无始劫以来未曾暂时休歇,我要到何时才能救度苦难的众生呢?为了救度众生,我应当求生净土,亲近诸佛诸大菩萨,若能证得无生法忍,才有能力在五浊恶世之中救脱众生。

所以昙鸾大师在《往生论》的注解当中说:发菩提心者,正是愿作佛的心。愿作佛的心,则是摄受众生皆得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清净国土的心。

另外,《往生论》又说:’期愿往生净土,必须具备两种行,(一)、必须远离三种阻碍进入菩提涅槃的障道法。(二)、必须获得三种随顺菩提门的正法。

何为远离三种阻碍进入菩提涅槃的障道法?

一是依智慧门,不只是追求自己的快乐,而远离我执妄想贪着自身的染污心。

二是依慈悲门,誓愿救拔一切众生的苦难,远离不愿利益安乐众生的心。

三是依方便门,怜悯一切众生,想要给众生快乐,远离只求恭敬供养自身的心。

若能远离三种阻碍进入菩提涅槃的障道法,则能得到三种随顺悟入菩提涅槃境界的行法。

一是“无染清净心”,不为自身追求种种的享受快乐。因为菩提涅槃是无贪染的清净处,如果只为自身求安乐,则这种贪爱就染污了自己的身心,会障碍进入菩提涅槃之门。因此“无贪染的清净心”,不为自身求安乐,才能随顺悟入菩提涅槃门。

二是“安清净心”,是为了救拔众生的苦难。因为无上菩提是究竟安隐一切众生的清净处,如果不作愿发心救拔一切的众生,令众生远离生老病死苦,即是违背菩提大悲门,因此“安清净心”,要利益安隐众生,才能随顺悟入菩提涅槃门。

三是“乐清净心”,欲令一切众生证得无上菩提究竟涅槃。菩提涅槃是究竟常乐之处,若不作愿发心令一切众生证得究竟常乐的境界,则是遮障自他进入菩提涅槃之门。

因此“乐清净心”,令一切众生证得究竟常乐,才能随顺悟入菩提涅槃门。‘这个既能自我觉悟又能利益众生的“无上菩提”,要如何才能够得到呢?这就要靠着因为得生清净国土、常不远离诸佛世尊、亲闻如来说法而证得无生法忍之后,才能够在生死流转的浊恶国土中,救度一切的苦难众生。如此则能够慈悲智慧圆融具足于自己内心,不离禅定而时常生起度化众生的妙用,随意自在变化无碍,这就是菩提正觉的心。以上就是愿生净土的意义和目的。换言之,就是发菩提心为了自利利他而求生净土。

第二内在生起欢欣喜悦发愿求生极乐净土的心。由希望往生清净庄严极乐世界的心,而发起种种观察忆想,思惟缘想阿弥陀佛的清净法身或圆满报身等,全身金色清净光明,具足八万四千种相,一一相有八万四千种妙好,一一妙好放出八万四千光明,恒常照耀一切法界,慈悲摄取一切忆佛念佛的众生。

又需观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由七种宝物庄严清净,具足种种殊胜美妙的快乐等等,关于对净土完整的描述可参照《无量寿经》、《十六观经》等所说的。

时常精进修行念佛三昧,以及布施、持戒修福等一切善行,而全部都回向布施给所有众生,愿共一切的众生往生安乐国,若能如是思惟修行,那么就可以决定往生极乐世界,这就是“欣愿门”。换言之,为了愿度一切众生的缘故,而速求往生亲见阿弥陀佛住不退转;欣慕喜悦极乐世界的清净庄严故,愿共诸众生同登净土同成正觉。

后来,智者大师自知教化众生的因缘将要尽了,于是前往剡东的石城寺居住,告诉弟子们说:我当命终于此地。接着命令弟子铺设床座于东边的墙壁旁,自己则面向西方,专一心意称念阿弥陀佛名号、摩诃般若波罗蜜,以及观世音菩萨圣号。

又令弟子多燃一些香火,自己唱赞《无量寿经》及《观无量寿佛经》的经题之后,赞叹说: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清净庄严了极乐国土,其间有流水莲池七宝行树等美妙的境界,其实很容易就可往生到达,可是却很少有人具足清净信心、愿意念佛往生。地狱恐怖的火车相现前的时候,只要一念忏悔改过、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尚且都能离苦得乐往生净土,何况平日有戒律和智慧的熏染修习,怎么会不往生呢?大家要有信心,依照佛陀的开示教诲,以如说修行忆佛念佛的道力,和阿弥陀佛慈悲本愿的加持力,往生净土这件事,决定是功不唐捐的。

此时有弟子请示说:’不知大师证入什么果位,在此命终之后往生何处?智者大师说:我如果不领众教导徒弟,必定可得六根清净(圆教的相似即佛位)。而我损己利人,只得五品位(圆教的观行即佛位)。我的师父和道友,现在已经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一起来迎接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

说完之后就端坐往生,如同入于甚深禅定,享年六十七岁,当时为隋文帝开皇十七年(西元五九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天乡寺的释慧延,听闻到智者大师迁化往生的消息之后,感怀伤痛哭泣不止,心里想要知道智者大师往生之处,因此书写《法华经》,以求大师暗中冥加指示。结果夜里梦见智者大师和观世音菩萨从西方净土而来,慈悲眷顾地说:这样子你的怀疑心该去除了吧! 除此之外,灵异感应的事件一再显现,大约都是诸如此类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为什么要移民到极乐净土

我们了解净土总要,首先要了解净土是怎么生起来的,秽...

一念相应一念生,念念相应念念生

问:今发愿但可云当生,何名今生? 答:此亦二义:一、...

念佛的目的不要搞错了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这...

江邦济的往生故事

江邦济。字道卿,号晴舟,安徽婺源江湾人,是江易园居...

二种行门,决定得生彼国

智者大师在《十疑论》中说:修行净土念佛法门的人,欲...

念佛行人应当吃长素

《梵网经菩萨戒》云:夫食肉者,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一...

净土宗十三代祖师

宋代的志磐法师在《佛祖统记》中,除专叙天台宗以外,...

悟而未证,绝不能了生脱死

原文: 世之学佛者,率以开悟为志事。不知悟而未证,尚...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楞严经共10卷)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

佛为生父宣说佛法

有一日,世尊开示说:如来在世间度化众生,有五件事必...

唱着无涯歌,走向极乐国——新罗元晓大师

元晓大师,新罗人,西元617年生,20岁时剃度于黄龙寺,...

童叟无欺的服务精神

在日本弘法之余,我与随行的徒众也会抽空上街购物,一...

放生狐狸报恩记

到唐山出差时,有一位老者给我讲了一个有关放生的故事...

【佛教词典】不定教

(术语)台家所立化仪四教之一。如来以不思议之力,能...

【佛教词典】路贺

(杂语)Loha,金铁之总名。见梵语杂名。...

颠倒的屠夫

宫门前,跪着一位身披兽皮的屠夫,希望能谒见阿阇世王...

如果有一天,生你养你的两个人都走了

如果有一天,生你养你的两个人都走了。这世间就再没有...

回归本来面目的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卑躬屈膝地去讨...

以身作则,反求诸己

人活在充满罪恶的世间,自身又有私欲偏情、妒忌占有等...

过去世不知道造了什么业,应该如何忏悔

我们今生造的业我们知道,我们可以向佛菩萨发露,对不...

调整心态养成佛陀的思考智慧

我们现在做为一个生死业障凡夫,第一件事情就是赶快调...

两种十念法

十念法要辨识一下,有两种。 一种是慈云遵式提出的十...

【推荐】一桩善举挽救了两条人命

光绪年间的故事,一位江苏的贾先生,在上海租界一洋行...

合十的意义

合十,亦称合掌。其形状是两手当胸、十指相合。合十为...

《金刚经》的心灵世界

(一)净化人心 心灵环保便是人心的净化,由人心的净...

为何华不著菩萨,只粘著声闻众

乍得我空者,小乘但悟蕴中无我,不知蕴亦是空。执境为...

佛教里的譬喻故事

佛教善于讲故事,无论是人还是动物,作为生命体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