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号护持行人不遭魔障

大安法师  2013/11/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号护持行人不遭魔障

具足烦惑习染的众生,处斯五浊恶世,大多汩没尘劳,醉生梦死。偶有起发胜心修行者,由心魔与天魔之扰乱故,修行障难重重。或师心自用,率尔进道,而导致走火入魔,戕害身心;或受邪师误导,危害社会,成为魔子魔孙,生陷王难,死入地狱。吾人不修道业,心魔便隐而不发;今既修习禅观,遂击动诸魔现前,坏杀行人法身慧命。

《首楞严经》指陈行人修禅中所现的五十种阴魔(色受想行识五阴各具十魔),皆云“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其中的想阴十魔,害人既深且烈,容易被其套住。行人一念贪求善巧、神通、深空、见佛等心,天魔邪魅便趁此妄念之机,飞精附人,现异说法,巧用诸多手段控制徒众,广行非法,贻误众生,扰乱社会。天魔邪魅日久生厌,离开彼人身体,彼人遂失神通能力,弟子与师,俱陷王难。

经云:“阿难当知,是十种魔(指想阴十魔),于末世时,在我法中,出家修道,或附人体,或自现形,皆言已成正遍知觉,赞叹淫欲,破佛律仪。”吾人处此魔子蠢动之末法时期,宜应高悬《楞严》照妖镜,善于识别那些未证言证、潜行淫欲、败坏佛教清净戒律的出家魔子,护持清净持戒的僧宝,令正法久住。

处此世间,好心修道,首先应具正知正见,以佛知见转换凡夫知见。了达国土危脆,五阴无我,三界火宅,轮回路险,亟求出离,求生安养,忍证无生,还来三界,广度含识。而正见稍亏,即易遭逢魔障,欲求超升,反堕三途。自力修道,险象环生,诸多教内外负面事例,层出不穷。浅根众生,见闻到修道遭魔之事,由怖畏故,远离道业。这样虽然获得了某种“安全”,然以堪可修道之难得人身,对殊胜的佛法大道,交臂错过,岂非大失!

阿弥陀佛深知吾辈下劣凡夫,罪障深重,自力进取道果甚难,是故悲心施设念佛一法,以大愿威神力加被行人,于名号大光明中,不遭魔事。善辨万物之情的白泽神兽,能令妖魔鬼怪怖畏远离,乃至家中门上贴着白泽图象,亦有辟怪之效。又山精野魅,能变形种种诳惑于人,如悬宝镜照烛,精魅无能施其伎俩。六字洪名亦复如是。

净业行人称念佛名,智照精朗,一切天魔心魔无由侵入。又经云:念佛之人,有四十里光明烛身,魔不能犯。以阿弥陀佛及十方诸佛,恒常护念此念佛人故。兹举一例为证。宋代冯珉,年青时从事游猎,有一次发现一巨蛇在山岩下,欲吞噬黄犊。冯珉在上面急推岩石击压巨蛇至死。以后巨蛇屡屡为祟。冯珉怖畏之余,幸闻善知识教敕,修忏念佛数十年,蛇不能害。一日请同社净侣,诵《阿弥陀经》,唱佛端坐合掌而化。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做恶梦时怎么办?念佛号!

我们睡觉做梦,如果你念佛,念菩萨圣号念得灵了,在做...

归依地藏菩萨,即得解脱三恶道报

【过去久远劫中,如是慈愍发恒河沙愿,广度众生。未来...

【推荐】一天至少念多少声佛号才有效果

问: 一天至少念多少声佛号才有效果?有效得去妄念? ...

为什么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

我们看丁七的普等三昧愿。 这一段我们讲到本尊的功德。...

临终遭此变故,还能往生吗

问: 病人已命终或快命终时,家中眷属即为其穿衣,杀...

临终十念称名,即得往生

四十八愿中十念称名,即得往生,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修净土的正经和副经

此前,我们把《西方合论》作了一个刹土门,就是各种净...

论发菩提心与往生

1、凡修净业者,第一必须严持净戒,第二必须发菩提心,...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佛号如摩尼珠

原文: 譬如净摩尼珠,置之浊水,水即清净。若人虽有无...

修净土没有见地能否往生

问: 请问法师!修净土宗没有见地能否往生?见地、修...

有什么方法可以在念佛时不溜号呢

问: 拜佛和念佛的时候思绪很乱,不能集中精神,总是...

念佛为何越念杂念越纷飞

问: 请教法师!本来念佛应该是越念越清静的,为什么...

【佛教词典】阿输迦树

阿输迦,梵语 a?oka 之音译。又作阿叔迦树、阿舒伽树。...

【佛教词典】五钝使

【五钝使】 五利使的对称,两者合称十使。即根本烦恼中...

如何对治第六意识的粗重分别

在第六意识分别当中是否也有轻重的不同?对有些事情我...

计较,是贫穷的开始

假设你在40多岁时失业了,你会怎么办? 下面我们来看...

半日学解,半日学行

汝于净土修法,尚未了了。这意思是说,你对净土法门不...

无尽大悲 矜哀三界——宏海法师浴佛节开示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是农历的四月初八,是我们大...

向佛陀丢掷泥沙的人

佛陀在舍卫国时,有一次与弟子们外出托钵。在途中,遇...

一句名号成佛有余,何况世间的福德利益

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由弥陀悲智愿心称性缘起,乃法...

如此才不负出家一场

在佛陀的众多弟子中,难陀尊者容貌端严,仪表堂堂,具...

佛陀探病

佛陀住在只园精舍的时候,有一位比丘患了重病,因为卧...

心净则国土净,为何还要跑到极乐世界

多少人自以为是,说心净则国土净,当下就是净土啊,何...

明白佛法的人会谨慎言说举止

明白佛法的人会谨慎言说举止,害怕造恶因、误导人,故...

五款豆腐的时尚新吃法

如果在素食中找一样最能做出变化多端的滋味的食材,一...

接触外境的第一件事,记得要先离相

我们现在说过我们改变不了外境,改变外境这个是不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