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雍正皇帝著书破邪护正法

大安法师  2018/12/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雍正皇帝著书破邪护正法

清朝的雍正皇帝在历代的皇帝中是非常了不起地一位,参禅有悟,正知正见。自古以来有很多皇帝也都接触过佛法、修学佛法,但雍正皇帝是第一人。印祖对雍正皇帝也是非常推崇。

雍正皇帝曾作过一本《拣魔辨异录》,他著此书的因缘是这样的:在明朝时,天童寺有一位密云悟老禅师,是一位开悟了的和尚。在他座下有一位徒弟叫法藏,天资非常聪颖,在参禅方面也是很有消息的。

但这位法藏我慢贡高,并没有彻悟,就认为自己道行、悟境超过他的师父,就作了一本书叫《五宗原》。《五宗原》一出来,他的师父密云禅师就认为他的很多观点不对,就进行了批驳。

可是法藏不服气,还在其他场合说他是无师自通,都不承认他师父了,认为师父的水平不如他,他是千古第一高人。这样教内很多有正知见的禅师也都对他进行批驳。

法藏座下又有一个徒弟叫弘忍,他就维护他自己的师父——法藏的观点,写了本《五宗救》,来反对其他老禅师的批驳。

这在禅宗内部掀起了轩然大波。这法藏、弘忍师徒俩,都是很有点水平,很有点悟境,但知见确实不正。但他们有个特点,就是很多士大夫阶层是他的外护,他又很能装点门庭,徒众甚多,势力很大。

那么到了雍正皇帝,他在节选禅宗语录时,就发现这个法藏和弘忍的书里有很多不正确的东西——“妄认识神生死本。以为极则。误认佛性。谤毁戒行”。

“妄认识神生死本”,即整个以他的识神作为他开悟的极则事,把很多虚法都当作实法去理解。他立一个圆相,认为圆相就是千佛千祖的本源,然后套用禅宗的三玄三要来附会他的观点。

法藏和弘忍有很多知见讲得是天花乱坠,但他们不了解,知见立知即无明本,是害人法身慧命的毒药。佛说三藏十二部,最后为什么会有拈花的公案?摩诃迦叶破颜一笑,教外别传,不立文字,向上本份。

然而法藏和弘忍在这个知见当中一套又一套,全都是邪知邪见。雍正皇帝是很具有正法眼的,认为这样的观点如果流行天下,将会害天下人的法身慧命。

以至于修行人会演变为不坐香、不结夏,甚至饮酒食肉、毁戒破律的魔子魔孙。每天谈的都是怎么吟诗作文,取悦士大夫,搞所谓的机锋转语,在枝节上兜圈子,行这些伎俩。这些都是毒药啊!

雍正皇帝认为曹溪的法脉不能容忍这样的浊流。如果这样的魔说以及魔子魔孙流落人间,就会使后人受到无穷的遗毒,法身慧命就会受到损伤。

所以雍正皇帝说,后世人具正法眼的毕竟很少,大都喜欢看热闹,看到法藏、弘忍很有势力,有很多外护,又讲得天花乱坠,就识别不了。

为使天下后人不受他们的毒害,雍正皇帝不惜眉毛拖地来作这本《拣魔辨异录》,花了两年多时间,在治理国家的繁忙事务中抽空写出来的。一共有十卷,十万余言。

这本书著出来之后,他就立了一个谕旨,要将《拣魔辨异录》收录到大藏经里面。

然后把原来明代以来入藏的像法藏和弘忍他们的书全部剔出来,把版全部毁掉。而且下了一道旨意,如果还有哪个丛林要流通法藏和弘忍的书,那就要按国法去处置。

雍正皇帝为什么用皇帝的权威来做这桩事情?就是太关心后世众生的法身慧命了。这种正知正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先入为主接受了一个邪知邪见,那一个人的修道就毁掉了。

雍正皇帝是以皇帝这样的威德,来做一桩铲除佛门邪知邪见的事情。

我们看到后来有些学者谈到这一段历史的时候,说雍正皇帝如何专制,如何干涉禅宗内部的事情,实际上这些学者都不了解真实情况,这正是雍正皇帝大慈悲心的表现,是为了护持后人的正知正见。

这部书文理高深,通过读《拣魔辨异录》,真的觉得雍正皇帝是个学问非常深邃的人。无论是教内的佛法,禅宗的消息,还是儒家的理念,都是如鱼得水,左右逢源,用得非常娴熟。

他挑选了弘忍在《五宗救》里面八十多条错误之处,一一加以批驳,批驳得非常精辟,击中要害。其文句和道理都很高深,浓缩着禅宗和教下的根本理念,去破斥邪知邪说。

这本书可能不是现代人所能轻易看得懂的,但我们看一看还是有好处的。印祖提倡读书人去看这个,不仅对教理有一个更好的理解,而且对儒家孔子的心法、以及开拓学问之眼界都很有好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达摩大师无心论

夫至理无言,要假言而显理。大道无相,为接而见形。今...

自伞自度

有一个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位禅师正撑伞走过,于是...

顺治皇帝出家偈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 黄金白玉非为贵,惟...

德山棒、临济喝、云门饼、赵州茶

灵山会上,佛陀拈花,迦叶微笑。禅法一脉传至达摩祖师...

慈舟大师的念佛功夫

慈舟上人的禅定功夫,不是坐禅坐出来的,乃是念佛念出...

以貌取人,人间的通病

宋朝的江西从悦禅师参访云盖守智禅师的时候,对谈不到...

禅门的修行路: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一般人听到佛教在讲修道、证道,都以为是一门高深莫测...

「无」为入禅的方便法门

讲到话头禅,事实上话头禅并不是一个发明,而是很多唐...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大安法师:冤亲债主能否临终障碍往生

问: 请教大安法师,如果没有解决好与冤亲债主的关系...

吃素戒杀是阻断怨怨相报的恶性循环

杀业是人类行为当中非常深重的一种恶劣的冲动。众生都...

幸毋相忘众生恩

了知六道众生都对我们有恩德,这是一个全新的观念。所...

【推荐】借恶缘作为往生净土的增上缘

我们如果修行念佛法门,奉行净业三福,但为世间的尘劳...

【佛教词典】雁

(动物)梵语亘娑。译曰雁(亘娑Ha?sa,鹅也。通名亦用...

【佛教词典】灵芝

(1048~1116)指北宋律僧元照。余杭(浙江杭县)人,...

佛教本来就是人生的

人生佛教,是近代中国佛教泰斗太虚大师提倡的;但是人...

买物放生,病体痊愈

湖广总督林则徐曾叙述,他的朋友屠琴邬太守是钱塘人,...

你内心有德,求什么就有什么

人们常常忽略心念,修养内德,如果你内里有德,不求名...

走不回去的小和尚

某日,寺院要扩建殿堂,有一棵珍贵的银杏树需要移栽到...

佛来佛斩,魔来魔斩是何含义

问: 做梦会被梦境所转,这种情况怎样克服?就是佛来...

「觅心了不可得」的含义

《楞严经》的观念,觅心了不可得的意思,不是说它的作...

九则佛门中常见的警策格言

佛教在中国传播发展过程中,历代祖师根据丛林清规和各...

普陀山的和尚说普陀山的事儿--佛灵僧不灵

阿弥陀佛,诸位吉祥。 今天呢给大家说一个《佛灵僧不灵...

真正的财神法

财富不是求来的,而是种来的。财为养生之源、护身之本...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

放生是否属于著相

问: 放生是否著相? 大安法师答: 持戒,戒律的开遮持...

净土学人的起信之路

净宗起信,类分有二,即顿信与渐信。顿信者乃是宿世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