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念阿弥陀佛后,还念八十八佛,这是杂修吗

大安法师  2020/03/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念阿弥陀佛后,还念八十八佛,这是杂修吗

问:感恩师父远道而来为我们讲经开示。我的问题是:善导大师关于正行与杂行,正行五专念,万修万人去,杂行千人修只有二三人往生。我去某些寺院念佛,他念佛完,还八十八佛,这是杂行,往生有望吗?谢谢。

大安法师答:正行和杂行的区别主要是在目标上来分,只要我们发愿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在修行的内容方面以净土五经为读诵的本子,这个讲五种正行要读诵就读诵净土经典,要观想就观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要口称就口称弥陀佛名,要供养就供养西方三圣,这些,他就专门跟这个形成密切的关联。

万修万人去,你只要具足信愿行,万修万人去。杂行呢?他一般来说,是他目标不一样,比如他宗门下,他追求开悟,密宗追求即生成佛,或者发愿多生多劫要在这个世间修菩萨行,一闻开悟,做众生大导师,如果这些,他属于杂行,念一念佛号也是帮助他的目标的实施。那么我们说能够一心一意专称佛名为正面的行持,要倡导。

但众生根机不一,他可能好乐某部大乘经典,也愿意修点其他的功德,但只要把读诵其他的大乘经典和功德至心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属于正行,而不要把他划到杂修的范围。所以只要至心信乐,阿弥陀佛的往生的三愿,十八愿、十九愿、二十愿,都包含着对三类众生的摄受,其中也包含着修其他的功德回向往生的这一类众生,阿弥陀佛临命终时仍然可以接引。

所以这三愿所摄受的也都在正行的范围,都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不要把这个杂行、杂修理解得这么狭隘。念念其他的经典就认为是杂修,倒也不能这么理解,自古以来念《金刚经》、念《法华经》成就,念《华严经》往生的人那大有人在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彭际清居士:观无量寿佛经约论

释此经时。略开四分。一题名。二叙分。三正宗分。四流...

从阿弥陀佛因地发愿来解释无量寿

法身寿命无始无终,报身寿命有始无终,此亦佛佛道同,...

劝父母往生西方是为大孝

念佛之人,当劝父母念佛求生西方。然欲父母临终决定往...

佛菩萨的名号功德

名号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称为圣号,圣号就是圣人的名号...

张玉琴老居士往生记

慈母张玉琴老居士是辽宁省鞍山市人,于2020年8月14日(...

净土行人如何分辨杂修夹杂

大凡修净土法门的人,最忌讳的是夹杂。我们在《无量寿...

忽然看见异相,这里头有魔也有圣境

如果你念经念得忽然看见光明,忽然之间我们烧的香炉上...

圣严法师《最好修学哪一宗?》

在前面已经说过,佛教的各宗各派,都是由于学佛者的根...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修净土者皆不妨一切世务,人何为而不修乎

原文: 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觅安下处,却出干事,抵暮...

如何做临终开导

临终开导很重要,而临终开导,你也不要太生硬地非得就...

修学净土法门要具备诚敬的心态

修学净土法门要具备诚敬的心态。竭诚尽敬,便能显发明...

【推荐】种种佛事,念佛功德最大

我们要做种种佛事,无非是消灾延寿、祈福、超度,要知...

【佛教词典】突吉罗罪二种

子题:故作吉、应忏突吉罗、非威仪突吉罗、对人一说悔...

【佛教词典】我

【我】 梵语 Atman,音译阿特曼,原意为‘呼吸’,引申...

如何分辨虚妄与真实

虚妄的东西是变化的。你看到这个东西,看起来非常庄严...

阿罗汉的三种义理

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阿罗汉是...

做人做事无不是以心为主

佛法中,以心为主。学禅以心为主,世间法也是以心为主...

正法、像法、末法

佛教中有正法、像法、末法:为正法时期、像法时期、末...

【推荐】慧律法师语录精华全集

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与其说是...

所谓的善恶,都不是本来面目

修行的第一个就是靠语言文字的佛法产生观照,所以叫做...

有爱才有财富与成功

一位妇人走到屋外,看见前院坐着三位长着又长又白胡须...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天下事没有一个必然的,所谓我希望要做到怎样怎样,而...

印光大师:对治色欲的方法

【原文】 色欲一事,乃举世人之通病。不特中下之人,...

德森法师往生记

德森。自号苦恼比丘,江西兴国县人。年幼时读儒家的书...

持诵金刚经得定要诀

六祖闻客诵金刚经有省,谒黄梅五祖,为说金刚经而大彻...

率真侠肠的紫柏尊者

紫柏尊者(1543-1603),明代四大高僧之一,讳真可,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