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与人生

圆瑛法师  2012/08/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诸位!今天讲题是“佛教与人生”。先讲佛教,然后再讲人生。佛教即是佛之教法。佛是何许人?乃是大觉悟之人,觉悟宇宙人生真理,乃至彻底觉悟一心本源之理体。在过去二千九百六十五年时,降生于中印度迦毗罗卫国,为皇太子,具伟大之人格,牺牲王位尊荣,发心入山修道,打破一切环境,解除人生痛苦。十九岁出家,三十岁成佛,名为释迦牟尼佛。

释迦二字,译能仁;牟尼二字,译寂默。当佛未出家时,观见世间老病死苦,遂生感触,欲求一解决老病死苦之方法,而为人类解除人生之痛苦。此种发心,即是孙总理所说三种仁,谓佛教为救世之仁,佛能之,故曰能仁。佛既出家之后,在雪山苦行六年,寂静宴然,参究人生真理,安坐不动,静极光通,因定发慧,默契无言大道,故曰寂默。又佛字觉义,觉则为佛,不觉即是众生,不觉就是迷,佛与众生,乃在一心迷悟之分。众生虽迷,佛性本具,故佛成道时,说大地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犹如古镜本具光明,只因尘垢障蔽,不能发现;人人若肯擦磨心镜,个个都可作佛,而释迦是已成之佛。教者,我佛教化众生之学说,综四十九年,所说不出为戒、定、慧三种无漏学说,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此戒定慧三种,即是改造人生的方法。其宗旨纯粹,义理渊博,能指迷启悟,有益人生,故得成为佛教。现在佛教讲毕,接讲人生。人生不出因果二字。由因果中间,含有善恶、苦乐、身心、生死八字,而因果实为人生之主要,善恶、苦乐、身心、生死随之转变。人生无非依因感果,无因必不成果。譬如世间无有种子,哪得结实,必先种其因,然后收其果,人生之定理,亦复如是。任从哪种学说,不能推翻因果,若拨无因果,即是外道论议,世间邪说,违背正理。

按佛教以惑业为因,苦报为果。惑即迷惑,如贪、嗔、痴等心。业即依贪等所造之业,如杀、盗、淫等,此惑、业二者为因,依业因必定招感苦果。今试举一例,若有一人,存贪财之迷惑心。不了爱财须当取之有道,必定依着贪财之第六意识而指挥眼根,去看哪里有财,再指挥身根,去窃取或抢劫,此即依惑造业,因也。若被人发觉,报告官府,被捕治罪,而受苦报,果也。此即人生不出因果之明证。

上约苦因、苦果而论人生,若善因、善果,可以类推。更有进者,此约现世因果论,尚有隔世因果,不可不知。试问我们现前身心,即是人生果报,毕竟见因从何来?若谓从父精母血,结合所成,此即不明之来源。要知我此身心之苦果,乃从前世惑、业之苦因;所受之报,由夙生自己业缘,与父缘母缘三缘结合,而得受生,非仅父母精血而已。若是执精血所成,世间许多无子之人,岂无精血耶?以此推究自明。更复当知人生苦乐、穷通、寿夭、得失,并非有哪个可以主宰,完全由自己业因使然;《楞严经》云:“循业发现”是也。若明此理,对人生之境遇,可以随缘而安,对人生行为,自能谨慎,集中一种心力,造成一种殊胜业力,招感将来殊胜之人生乐果,自是可能之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圆瑛法师文章列表

极乐世界为什么不在东边

有人问,阿弥陀佛的国土为什么在西边?这样的问题回答...

放弃主宰,因为一点好处都没有

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妇人,跑到河边准备要跳河自杀。正...

学习六大做人的准则

我遍观历史上那些圣贤名臣,以及近代的杰出人物,乃至...

神通不是辨别正法与邪法的标准

神通,根据佛经上讲,有妖通、报通、证通。证通就是一...

应本着怎样的心念来为人处世

近年来,由于社会讲求道德的声音低落、价值观念偏差,...

星云大师:如何做人处事

做人处事是人生的一门大学问,有的人活到七、八十岁,...

四句话揭示人生精辟而深刻的哲理

这四句话,揭示的人生哲理精辟而深刻,令人掩卷深思。...

遣除对因果的疑惑

一、现代人漠视善恶因果规律 这个宇宙大到天体的运行,...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

【注音版】十小咒

十小咒...

信心铭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

【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什么时候可以面露金刚怒目之相

问: 师父曾于说法时开示:必要的时候可以面露金刚怒...

生死大事办好后再作福事

原文: 古有偈: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修福不修慧,...

念到一心不乱,还会遇到恶因缘现行吗

问: 法师曾提到说,我们今生可能是八识田中众多的种子...

阿赖耶识种子具六义

刹那灭、俱有,恒随转应知、决定、待众缘、唯能引自果...

【佛教词典】般罗底木叉

【般罗底木叉】 p0946   大毗婆沙论一百八十一卷十六...

【佛教词典】不与取

梵语 a-dattādāna。十恶业道之一。谓他人不与而自取...

汤夫人的七笔勾

(一)纺绩绸缪,作罢晨昏用意周,夫若成名后,富贵同...

忍力不坚固,而欲度众生的尴尬下场

为什么要往生西方?因为从佛教的根本情怀来讲,是为了...

终日寻春不见春

本句出自一首禅诗,相传为唐朝无尽藏比丘尼所作。 禅...

消灾延寿的药师佛

药师佛,全称为药师琉璃光如来,又称大医王佛、医王善...

深心誓出爱欲海,念佛顿断生死流

人身难得而易失,三途时长而苦重。 深心誓出爱欲海,念...

「光明和尚」善导大师

洛阳龙门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

凡夫的六根就是轮回的根源

人有六根,有六尘,有六识,这是我们身心的一种组合。...

学佛人须以躬行实践为事

汝既发心皈依,今为汝取法名为德熙。谓以大菩提心,俾...

旷劫以来,无一时一刻不在梦中

【原文】 古云:处世若大梦。经云:却来观世间,犹如梦...

持经利益随心论讲记

今天我们首先讲几则亵渎三宝遭恶报的事例,然后再讲解...

是什么力量让轮回相续的

业力是第六意识造作,果报是第八识释放。本来是独立的...

一切诸法悉皆如梦,修之何益

原文: 有禅者问曰。一切诸法。悉皆如梦。娑婆固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