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观心无常,不再迷茫彷徨

宗性法师  2013/09/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观心无常,不再迷茫彷徨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是非常复杂的,我们的心在哪里,有几斤重,没有人能够知道。有人讲我的心比天高。佛法讲的这个心是广义的,有很多深刻的内涵。从观心无常这个层面来讲,起码有一部分的涵义是指我们的观念是变化、流动的,意识形态、思想、精神是活动变化的。我们的身体也一样是变化的,你刚才来听讲的那个人,跟你现在这个人,已不是一个了,因为你体内细胞新旧更替、新陈代谢,早已面目全非。《论语》中记载:“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就是说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流动和变化就像河水一样川流不息,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我们的身体是这样,我们的心、观念、精神活动和意识形态都是如此。

《金刚经》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说的就是这个心是无常的,是不可以得到的。历史上有位和尚叫周金刚,他一辈子就写《金刚经》的注解,他写好以后就挑着一个担子,从四川长江一带出来,想到各地去找人看看,有一天走路累了,就到一个凉亭停了下来歇脚,看见一个老太婆在那里卖茶卖点心,他饿了渴了,就要买老太太的茶和点心吃,老太太问他担的是什么,他说担的是《金刚经》的注解,老太太说你会注《金刚经》,那我考你一个问题,你要能答上,我的点心免费供应;答不上来,你给钱我都不卖给你。周金刚一听以为不在话下,就说随你考吧,老太太便问《金刚经》讲三心不可得,不知你要的点心是哪个心?这时周金刚却答不上来,老太太就说你走吧,我不供养你。周金刚一看气坏了,自己堂堂一个师父,注解《金刚经》几十年,居然被一个老太太给考住了,于是回去把一担注解全都烧了,从此以后他不再注解,而去修行了。所以对这个“心”的体验与认识,不是件简单的事。

我们一般人的观念往往是在原地踏步的,非常固执、非常保守,听不进其他人的意见,没有一个包容的心态。所以佛法告诉我们要观心无常,要了解这个心的变化与流动,要知道观念应该不断更新,要通过这个体认以后,放下我们那个固执的观念,放下那些迷茫。有些人很迷茫,当一个人在最困难的时候,在十字路口徘徊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心态是最迷茫的,最找不到方向的,佛法让我们能够如实地知道心念的无常,就能够走出那个迷茫与困惑,就不会再徘徊,不会停留在过去的观念。

通过观心无常的认识,就要放下迷茫,走出迷惑,走出自我陶醉。有些人非常自我陶醉,以为我的就是最好的,人家的都不行,这是出于观念上的自我陶醉,而没有真正彻底、清晰地认识到我们心的变化、迁流和运动。正因为心是变化、运动的,所以我们净化心灵改造生命才有机会,如果观念不是变化的,是静止的,那我们改造就没有机会,净化心灵就没有机会,恶的就永远是恶的了,而没办法改造了。

所以佛法讲心无常的道理,除了使我们放下过去的负担,更积极的是让我们改造生命、净化心灵、启迪智慧。我们认识无常,就是抓住机会去改变我们的内心世界,去净化我们的内心世界,去转化我们的内心世界,让我们的生命从这个地方得到净化、和改善,从而能够彻底摆脱我们过去的那种无知、迷惑、自我陶醉的心态。所以,我们佛法告诉我们要观心无常,如果我们真能这样做,那么就是真正地在用佛法来透视我们的心灵,用佛法来透视我们的生活。通过对观心无常的认识,我们要放下很多东西,更好地把握机会与渠道,让我们内心的净化有一个起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宗性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一念成魔,一念成佛

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叫做日用而不知啊!古人说:有一...

我们哪天离开过这具骷髅

古大德常讲,修行人三常不足,要少睡、少吃、少穿。因...

求不死之火

在佛陀时代,有一位妇人,她只生了一个儿子,因此,她...

10句人生忠告

1.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为生死...

修心养性二十四要

第一要 [看破世事] 世事若还看不破,身沉苦海怎能出。...

念佛为何要求「一心不乱」

《阿弥陀经》要求学人执持名号七日一心不乱。 《无量寿...

没学佛的人生是没办法规划的,因为做不了主

一个生死凡夫为什么加罪障呢?因为我们的生命当中,每...

身外之财终舍离,所造之业如影随

有位喜欢收藏古玩的中年居士说:以前喜欢古玩,碰到看...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三分生意七分做人

第一章、人气决定财气,会做人才能赚钱 1.吃亏是福,...

福报是自己努力得来的

常常有人羡慕:某人的福报真好,家世风光,子孙多又孝...

内心的安住跟平常的生活怎样协调

问: 请问师父,那种安住跟平常生活怎么协调?我们安...

心懒惰故懈怠,身闷重故睡眠

心懒惰故懈怠,身闷重故睡眠。此二相须,共成一苦。障...

【佛教词典】三周说法

一、法说周,就是把经文的真理直接说出来,是为上根利...

【佛教词典】善

1、凡是对自己和他人都有利的事,叫做善,若只利自己不...

诵持《准提咒》的殊胜功德与利益

准提咒之殊胜,有三种,不同余咒。 (1)准提咒,总含...

为什么要给心灵背负重担

曾经看过一幅漫画,名字叫《新进化论》,漫画分两部分...

略记一代高僧明学长老的慈悲与智慧

明学长老德高望重,慈悲为怀,平易近人,心胸宽大,大...

求生极乐是贪心吗

或问:何得文中,彼佛有声闻弟子。答:此暂有终无,至...

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

《四十二章经》第四章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

星云大师《处理是非的方法》

有人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是非虽然到处可见,不过...

念经虽不能了其义,但也能得无量的福报

诸佛示现在人间八相成道,都要讲经说法,留下诸多的经...

佛法是世界之光

过去有些人有误解,说佛教是封建的、迷信的、消极的,...

你要常常这样想,我相就没有了

自在是思惟修得来的,思惟修就是观,你这样做就是观自...

地藏如意宝,能满众生一切愿

在《地藏十轮经》中,说地藏王菩萨就是法界的如意宝、...

家不是讲「理」的地方

在爱情的关系里,有一个很多人穷其一生都不知道的秘密...

虚云老和尚《五戒开示》

若别释五戒义者。第(一)杀戒。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