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节俭让孩子健康成长

2014/01/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节俭让孩子健康成长

这是一个真实的发人深省的故事:北京市一对年轻的父母带着刚上小学的女儿去逛街。在一个繁华的路口,有一位老爷爷正在卖《北京晚报》。父亲从口袋里掏出5元钱交给女儿,让她去买10份晚报。孩子买回晚报,父母跟她商量,让她按原价把晚报卖出去,看看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卖完这10份晚报。孩子在父母的帮助下费了几个小时才把10份晚报卖出去。

然后,父母让孩子去问卖报的老爷爷,卖出一份报纸能赚多少钱。孩子从老爷爷那里知道,卖一份报纸只能赚几分钱。她算了一笔账,花了这么长时间才挣了几毛钱。孩子领悟了父母的良苦用心,她主动对父母说:“爸爸、妈妈,我以后再不会随便花钱了,挣钱太不容易了!”那对年轻父母是家庭教育的有心人。

现在很多孩子不懂得节俭,随便浪费的现象相当严重。在某所小学里,教师和校工在校园内捡拾的物品堆满了一间屋子,大至皮夹克,小至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学校多次广播要求学生去认领,却没有人去。在一次家长会上,校领导讲了这件事,最后只有几位家长带着孩子去认领,其他物品仍旧堆放在屋子里无人问津。

我国有句老话:成由勤俭败由奢。成功由勤劳节俭开始,失败因奢侈浪费所致。即使到了很富裕、很有钱的时候,这个朴素的真理也不会过时。节俭是一个人的重要品质,很难想象,一个从小大手大脚随便浪费的人能创造一番事业,建设好家庭。

孩子不懂得节俭,不能全怪孩子,责任也在我们大人身上。现在有些商家引领时尚,认为提倡节俭、抑制消费,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现在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家长出于疼爱“独苗苗”,迁就孩子花钱自不必说,就连家长自身也往往产生了非合理消费的心理——攀比、从众、追时髦、喜新厌旧等等。此外有些人对节俭与奢侈存在一些误解,以为节俭是贫穷的产物,以奢为荣,以俭为耻,凡事爱讲排场,其实他们并未真正理解节俭的意义。俭是节约不浪费,节是节制而有度,这种理性的生活态度,是无论古今、穷富都值得大力提倡的。

哈里的祖父洛克菲勒是美国洛克菲勒财团的董事长,父亲是曼哈顿公司的经理,他们不仅自己生活节俭,也不允许子女们铺张浪费。这个家族有个家规,孩子18岁以后经济完全独立。哈里是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的高材生,他曾经到纽约港曼哈顿码头参加劳动,开吊车把集装箱从货轮上卸下来。

他说:“我父亲年轻时比我更苦,当年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读书,为了交付昂贵的学费,每到假期就到密西西比河的货轮上当水手,干着最脏最累的活儿,这样才读完大学。祖父虽有钱,但我从不伸手要钱。”英国王子威廉10岁时就放弃了宫廷生活,按女王的要求去上住宿学校,每隔三周才能回家一次,一学期只有9英镑的零用钱。他幼年时使用的婴儿车还是父亲30年前用过的那一辆,玩具也是父亲当年玩过的木质玩具,节日礼物多为廉价品。

学会节俭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极大。节俭可以使人集中精力,把身心投入到学习和事业上来,关系到一个人一生事业的成败。节俭可以培养一个人坚强的意志和战胜困难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是人生的巨大财富。节俭有助于体察他人的疾苦,培养对他人的爱心,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

让孩子从小学会节俭,就要让孩子适当尝尝“苦”头,没有吃过苦的孩子、在蜜罐里泡大的孩子根本不知道财富来之不易,也根本不知道珍惜自己拥有的幸福。许多孩子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根本不懂得“节俭”二字,只要求吃好的,穿好的,玩具也是越多越好,越高级越好,如果达不到要求就会生气。有的孩子随便抛撒浪费粮食,不爱护衣物,对玩具随意搞坏,乱丢乱扔,弄得残缺不全,浪费严重。他们不知道粮食和玩具等来之不易,更不知道珍惜自己拥有的东西。

因此,让孩子知道好日子来之不易、培养孩子节俭的品质,已成为越来越多的父母努力的方向。许多“以俭养德”的事例告诉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有志向、有追求、有出息的人,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教育是不可或缺的,这是父母能够给孩子的永久财富。习惯的养成在于不断的积累,那么教育孩子就必须从自己着手,从小事着手,以身作则,在家庭教育中注意以下几方面:

营造节俭的家庭生活氛围。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以自己的节俭行为影响孩子,用自己艰苦朴素的作风感染孩子。如将洗衣服的水留下来冲厕所;爱惜家庭物品,小心存放不用的东西等。

帮助孩子理解节俭的价值。父母要用节俭的故事教育孩子,让孩子知道节俭是美德,也是生活的必需。在教育中,父母要赞赏节俭的行为,批评奢侈浪费。父母要让孩子理解生活的艰难,理解人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而节俭则可以做到有备无患,帮助人渡过难关。

帮助孩子学会有计划地消费。如让孩子爱惜书本、文具,节约一张纸、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不要给孩子买铅笔一大把,文具盒书包好几个。父母要让孩子懂得,真正需要的时候才消费,才买新东西。

克服孩子的攀比心理。比钱比物只能使孩子贪图安逸,失掉勤劳朴实的品质。因此,父母要教育孩子克服攀比心理,教孩子比学习、比劳动、比品德。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

自古以来,古来的贤圣告诉我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

惜福长寿,奢侈短命

从前有两位太学生,同年同月同日同个时辰出生,又同年...

追求物质的乐受是无底洞

你生活的快乐不快乐,活得幸不幸福,你是不是有一个正...

好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子女

恭敬父母,尽心孝养 养儿方知父母恩,为人父母者,更能...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至无求品自高

我们讲到生死疲劳,从贪欲起,那么少欲无为才能身心自...

临产可念观音圣号

印光大师这种菩萨的心肠。作为一个比丘,有些事情没有...

在生活中惜福造福

现代科技发达,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却因追求享...

佛弟子吃饭时应观想哪五件事

在寺院里的五观堂,吃饭之时要观想五件事,名为食存五...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佛顶首楞严咒...

【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五戒里面为何不允许饮酒

世间有很多东西是非常诱惑人的,如果不去克制自己,就...

【推荐】我们今生的使命是什么

你知道我们今生的使命是什么吗?有两件事,人生只有做...

如何辨别邪伪的禅相

二分别真伪者有二:一者辨邪伪禅发相:行者若发如上诸...

虚云老和尚论《西游记》

世上流传的《西游记》、《目莲传》,都是清浊不分,是...

【佛教词典】幕

又称幔幕、帐帷。即缝合长布,作为装饰或区划空间之用...

【佛教词典】观门

(术语)教观二门之一。又六妙门之一。谓观法也。观法...

不能改变今生,但你可以改变念头

一切都是唯识所现,唯识无尽,但人生是苦不堪言,很多...

为什么有些人一修行就犯困

【如是发回向愿已。复往余静室。端坐一心。若称诵若默...

阿弥陀佛普遍接引,为何那么多人还往生不了

问: 念佛的人都想生西方,阿弥陀佛大慈大悲要普遍接引...

鹦鹉吞珠

从前,有一个贫穷的沙门。他穷得一无所有,终日以乞讨...

如何才能获得好人缘

人缘,其实就是指着一个人的人际关系。一个人的人际关...

集体皈依的仙人

中印度有一个宗教首领名叫弥遮迦的,得五种神通,领导...

为了临终的正念,你必须做这两件事

带业往生它是有条件的:这个业力它不能一直在相续,它...

慧律法师《佛陀的格言2》

各位尊敬的法师、各位慈悲的护法居士大德: 今天是20...

看问题不能停留在表面上

不少人,对没有亲眼看见的事物,常常给予否认。你说:...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是何含义

问: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是不是说,你有什么...

带业往生是有条件的

这个事情是这样:我们在无量劫的生命的流转当中,经历...

皈依三宝让我们找到吉祥幸福的人生

我们为什么要皈依?佛,他完全觉悟了,他能觉悟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