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当下一念是修行的根本

憨山大师  2014/04/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当下一念是修行的根本

无明生死的根源就是当前的一念,就如同有人周游十方,尽了一辈子的力,说已经跋涉了千山万水,其实他没有离开过他的脚跟一步。所以说历劫妄想变化流转生死轮转,实际上没有离开过当下一念。如果能在平时的见闻觉知念头生起的地方用力看破,生妄念的地方不再生起,那么历劫的生死情根就会当下顿断,其实不需要借助其他力量了。

我曾经对学道的人说,念头起来的时候就要看破,事情还没到的时候不要生(忧惧希冀的)妄想,如果真能做到这样修心,那么妄想自然会断灭,外面的事情自然没有对你有干扰了,修道的能力自然增强了,修行的功夫也就容易成就了。

在平时想没有起心动念的地方立定脚跟返观内照于念头起来的地方,就是追究这一念是从哪里开始的,追到念头生起的地方本来是无生的,那么一切妄想情虑就当下冰消瓦解了。然而所忌讳的就是没有勇猛力,不能把断妄想的咽喉,不知不觉跟着妄想一去不复返了!

生死的根源就是平时种种爱取舍我慢贪嗔痴。既然知道这些是生死与苦的根源,发心要断除,也没有别的方法,就是在这些妄念起来的时候就照得清清楚楚,不让它起来,面对妄念不起心,那么妄念就自动消失了,消失以后也不要去延续它,这样修心,每个念头都不放过,心心不昧,觉知自然变成灵知,那么我们的心就遇到各种境界不会牵动本心,观察内心心不附着外境,内心里外境不能到,那么生死就无法依附了。这样去修心,没有必要再去求其他的玄妙诀窍了。

无论闲忙动静、迎宾待客,在日常言行处去参究,不能放过,放过了就被外境所扰动,扰动了就生起了厌烦心,厌烦了就会想休息,再没有念道修行的心思了。心志归一就百事可做了。如何修心呢,就在念头起来的地方著力,念头起来就看破,看破了就当下妄念消失了,就不会延续妄念被妄念所转了,这个就是参究心地的方法。所以古人说,从容易的地方下手去做难事,从小事下手去做大事,当下一念就是容易的地方小的地方,这里下手就会感觉容易。如果舍弃这个方法要等到有空了安静了才去修行,那么这辈子也不会有修行成功的一天了。沈生只要在当下一念上去做功夫,不要向外寻求,即使是礼佛持咒,也只在这当下一念可靠的力量上去做,总之种种修行的方法都是摄持心念的方法。

六祖慧能大师说,“常自见己过”,这一句话就是成祖作祖的要诀了,所说的“过”,不是做事的差错,而是自心的妄想。因为我们的心上本来并没有一样东西,平平贴贴的,只要有一个妄想就是过错了,一个念头就是过错了,更何况种种恶习呢,而念头出现了自己不知道,怎么能免去过错呢?学佛的人如果用心不在心念上用功,那么会终生参学而不能得到真实的益处,这是因为用浮想抓住影子(而非真实)用功的缘故,这样是错到底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憨山大师文章列表

初学者不要与男女美色相接触

大智慧的佛陀告诉我们,修行的重点有两个: (一)慎勿...

未论学佛,先学修身

未论学佛,先学修身。今开十端,众当谛听: 一不欺心 ...

新春的供养

今天讲的内容都关系到我们怎样做人,怎样修行,怎样务...

开始很猛的人,退下来也很快

修行人的通病就是他的发心很猛,恨不得一脚就踏到。但...

干任何事,决心和长远心很重要

今天我听到这样的言论:我们到这里参加打七是来种善根...

是什么因缘触动了十法界的门

我们时刻的检查自己的内心的相貌,从而反省自己的心态...

如何判断发心的正与邪

【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或求利养...

【推荐】梦参老和尚:修行的方法

1、如何拜佛? 礼拜时要注意,如果礼拜时很轻慢,怀着...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往生论注

...

救济贫困能得到五种福报

在我们这个世界,养生资源缺乏,故此众生为养活色身而...

妙莲老和尚《阿弥陀佛与持戒》

阿弥陀第一 净土念佛法门是往圣前贤人人趋向,千经万...

为啥是我得癌症

【按】复旦女教师于娟已经去世半年多了,但这篇《为啥...

念佛方法持名为最

为什么讲四种念佛方法持名为最 持名、观像、观想、实相...

【佛教词典】支娄迦谶

(147~?)梵 Lokasema。汉代译经僧。又称支谶。大月...

【佛教词典】三祇

三大阿僧祇劫的简称,是菩萨修行成佛的年数,阿僧祇是...

贫人菩萨因精进勇猛故,先成就佛果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看到有些僧众身心懈怠,不...

念佛要用真心来念

一九四零年,我们也是打佛七,慈舟老法师打佛七开示:...

简单生活让贪欲减少,更容易得到解脱

以前写过《学佛的方法》这篇文章,主要是讲学佛要皈依...

嗔心是不能有任何理由的

什么叫杀呢?断有情命,以嗔恨之心,来断绝有情众生的...

星云大师:忍,不是懦弱而是一种力量

忍,是中国文化的美德;忍,也是佛教认为最大的修行。...

净土教起之十因

别则专就此经,复有十义:一、大悲悯念末法,为作津梁...

在家修行之要

在家居士,五欲浓厚,烦恼根深。日逐现行,交错于前。...

天乘十善业之口业

我们看天人的口业有四种。 第四、妄语戒。 在天人因地...

僧人的生活——闻钟而起,闻鼓而眠

世人多羡慕僧人,就连宋朝的仁宗皇帝也说:若得为僧,...

法门无量当广学

佛陀在摩竭国弘法期间,频婆娑罗王在王舍城兴建了竹林...

学净土可以读其他经典吗?这样算杂修吗

问: 学净土可以读其他经典吗?譬如儒家经典、道家经典...

坚守自己,不随波逐流

有一位富翁,垂垂老矣。他把儿子叫到跟前,向儿子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