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是供佛好,还是供菩萨好?

如瑞法师  2015/03/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供释迦牟尼佛好,还是供菩萨好,比如供观音菩萨?

如瑞法师答:佛教里有很多的佛菩萨,每个人的因缘是不一样的,有的人看见观世音菩萨就觉得很欢喜,有的看到释迦牟尼佛觉得欢喜。这就是自己与哪尊佛有缘,和哪尊菩萨有缘,你供就可以了。

为什么要供释迦牟尼佛呢?作为人,我们都应该有报恩的之心。在佛教里,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根本老师,虽然有很多的佛,阿弥陀佛、药师佛等等,但是谁告诉我有这么多的佛呢?是释迦牟尼佛!所以我们不管供什么佛菩萨,都希望能供上我们的本师,才供其他的佛菩萨。供多尊菩萨没有问题,供一尊菩萨也很好。但是你要知道,每尊佛菩萨有各自现的相不同,这是代表的一种启迪人们智慧和慈悲的方式,都是启迪我们的这颗心。

像观世音菩萨,为什么我们念“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菩萨的愿力,就是要给予大家快乐,解除大家苦难。不管何时,只要念菩萨,菩萨都随时现身。所以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二应身,十二大愿。三十二应身,就是不管你当官,或者当农民、工人、医生,只要你需要帮助,菩萨都会现身一个你能接受的人来帮助你,这是他的愿。所以当我们拜观世音菩萨的时候,实际也是应该学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他代表了一种慈悲的精神。

像五台山文殊菩萨,在佛教里是代表智慧的。在世间,我们学习有分学科系。但是这些菩萨不一样,他每科都通,只是表现的方式不一样。愿意学观世音菩萨的,就学观世音菩萨,觉得我愿意学文殊菩萨,就学文殊菩萨。实际你学观世音菩萨,你求智慧,也会有智慧的。你念文殊菩萨,你求慈悲,也会的。只是菩萨的表相不一样而已。

尤其到了我们中国,四大名山,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这个就更明显的表现出来佛教的四种精神:智慧、实践(就是行力)、慈悲、大愿。

实际也是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生活当中,如果你具足了智慧,就像我们学到了理论,你又肯去实践,这样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人,是个什么样的人,肯定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文殊菩萨,有很多种,但最多见的是骑狮子的文殊。狮子在众兽当中,吼声最大,代表文殊菩萨的智慧,唤醒沉迷的众生,让众生不要再处在愚痴的状态,做杀盗淫妄的事情。佛告诉我们,自己造作的业,要遵守因果规律,承受果报的。所以有智慧的人,就让你远离恶法,菩萨给你这样的智慧。文殊菩萨手中持的宝剑就代表他智慧的锋利,可以斩除我们种种的烦恼。

普贤菩萨骑的大白象,象的脚印在众兽中是最大的,一步一个脚印,就表示踏踏实实地实干。你有了智慧,又肯照着佛告诉你断烦恼的方法,来解决自己的疑惑等等。想想世界上什么人最快乐?能用智慧解决烦恼的人最快乐。如果你总有烦恼不能解决,就会越积压越多,是不是?你有智慧了,你就能解决生活当中实际的烦恼,就会逐步的轻松快乐起来。好了,你得到了解除烦恼的方法,是不是不要自己单单享受这种自在快乐?是不是应该分给他人一点,分给我的家人、朋友,以及一切有缘的众生?所以就要学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去帮助别人。我不单单帮助一位、两位,我要帮助所有的众生,就像地藏菩萨一样,只要还有一个众生在受苦,我也要发愿去帮助他,所以,地藏菩萨,就是大愿。

大智、大行、大悲、大愿,这就代表人如果有了这四种精神,你的人生一定是快乐自在。

我们那有位老书记,他对我说:我不懂得学佛,但是我就知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我说:实际你虽然不懂,你还真在学佛。 他说:我怎么在学佛?

我说:佛就是觉悟了的人,觉悟了的人,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全心全意就是不自私的人。不仅为人民服务,我们还为小猪、小猫,一切有情的,都希望他能够离苦得乐。你看你前半部分都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了么。

要懂得这个,就知道快乐,不是一味的获取。很多时候,当我们去努力奉献的时候,就会得到内心的快乐。

我常常举那个例子:

李连杰,他是个佛教徒,老给人东西。慢慢人家说,这是谁给的?人家说,李连杰给的。他突然开悟了,当我布施的时候,人们才知道有个李连杰,我要不布施的话,谁知道那是李连杰给的。

佛教里所说的快乐,都是在奉献中得到的。你越有束缚,越狭隘,快乐就越减少。像我前几天说的:

爱因为自私而狭窄,爱因为愚痴而损害,

爱因为包容而欢快,爱因为无疆而大爱。

要有一个欢悦的心。和家人朋友一起,大家都互相提携。多学习佛法,并在生活中运用,一定会得到很大的利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如瑞法师文章列表

很多大菩萨为何还要求生极乐世界呢

问: 法师,经典里面讲,有很多都已经是大菩萨了,他们...

不想念佛,烦躁不安该怎么办

问: 不想念佛,烦躁不安,身口意各方面都守不住,怎...

是不是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

问: 是不是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号? 梦参老和...

蕅益大师:净土十要问答撷录

序 如来圣教,虽则法门无量,随依一法,以菩提心修持,...

到底要不要受戒

一个人,到底要不要受戒?说:诶,我不受戒,我也可以...

念佛法门要注意些什么

问: 佛法的重点在哪里?念佛法门要注意什么问题? 慧...

回向给众生,众生是不是能得到利益

还有人问,这个回向众生,众生是不是能得到真实的利益...

在家佛弟子该如何修行诵哪些经

问: 在家佛弟子该如何修行?早晚课该诵哪些经?时间...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放下身心才能养身

近几年来,时常有人登门或来信,来电要我谈谈养身之道...

这个「想」对我们影响是很大的

我们今天每一个人都有五阴。从造业的功能而言,五阴当...

不要急于求心念一下子能清净

从我们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来反省自己的心:当我和他人...

怎样保护学佛人的信心

佛教讲信解行证,如果没有信,其他的全部谈不上,解行...

【佛教词典】帝释

(天名)忉利天之主也,居须弥山之顶喜见城,统领他之...

【佛教词典】转欲

(术语)众僧作法事,有比丘欲缺席,则以自己赞同众事...

何谓三界

对于宇宙天体的构造,佛教认为是有情业力所感。佛陀说...

从累到病只需5步

如果你属于疲劳大军中的一员,经常感到疲乏无力、头昏...

法布施的功德无量无边

《地藏菩萨本愿经》云: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

给生命一个助跑的过程

在高原的上空,常常可以见到秃鹫在翱翔。秃鹫又叫座山...

在众生浊中不能洞觉

我们讲到在众生浊中,我们决定安于臭秽而不能洞觉,甘...

坐禅就是一个不断放下的过程

坐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放下的过程。不断地放下...

了解自己的优点

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人来世间,都有各自的使命,唯有...

改形易道,这个是生命的真相

这个「吾」和「身」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认知到...

用忍辱换来了和平

印光大师小时候,每年秋收过后,村里都要演戏酬谢神祗...

四十八大愿——(第46愿)自然得闻妙法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然得闻。若...

印光大师开示化痰止咳丸方

【制法】用荆芥 桔梗 紫菀 百部 白前 陈皮 桑白...

念佛贵在专

清代有一位圆融大师,字竺峰,俗姓姚,湖州清德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