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人从何处来?又到何处去?

如瑞法师  2015/03/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师父,您好!我想请问您一下:人从何处来?到何处去?人来到世界上的意义是什么?谢谢!

如瑞法师答:这个问题不单单是今天的问题。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时候,他的弟子就问了他这个问题。孔子怎么回答的?“不知生,焉知死也!”

意思是说,我都不知道你生从哪来,怎么知道你死往哪去呢?

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关于对生命真相的探讨,不单单是我们现在的人希望了解,从古到今,只要有了人类,有生、有死,就一直在探讨。

我们如果了解了佛法,这个问题就很好解决了。了解佛法,前提你一定要相信因果,所以要皈依三宝。想要做一个佛弟子,首先第一个条件:你接受不接受因果的观念?如果不接受的话,那不能做佛弟子的。就儒家来说,像三纲五常,孝、悌、忠、信,仁、义、礼、智、信等等,讲的是做人的法。在佛法当中有做人的法,也有做天人的法,做菩萨的法等等。包括了不同层次的法。你的目标,志向是什么,佛法都相应地教给你一个法。好,你要做人,就教给你怎么样好好的做人。

同样是做人,佛教里的做人和儒家的做人前半部分是一样的,都教你要做一个好人。但是后半部分就有差别了。儒家告诉我们:按照三纲、五常,《四书》、《五经》这些,好好的来做就行了。但有些人就说:我就不想做好人!你做好人你做去!我不做!

佛法就告诉你,为什么要做好人。因为因果是不虚的。如果你好好的做人,下辈子还能当人。如果你不做人的事,你下辈子不能当人。

实际我们看到的你、我、他,张三、李四,都是生命中的一种现象。七、八十年、一百年后,身体死亡了,这种现象就结束了。人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佛教因果的思想告诉你:都是从你前因而来,你又继续创造你的未来。所以“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来果,今生做者是。”

佛,是觉悟的意思。觉悟就是让你明白,没有一个创造人类的救世主。如果有一个救世主创造人类的话,为什么创造好人又创造坏人,专门让坏人来欺负好人?大家想想这个道理。所以佛教说,谁也没有创造谁。佛陀只是说:我觉悟了,我没有创造真理,我只是一个发现了真理的人,我明白了宇宙和人生的真相。

我们说人生的真相,佛就告诉你,原来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所承受的一切都是自作自受的,没有谁强加给你。我们这个生命体像一个长河一样,生命的现象在一息不停地向前,这生结束了,下一生又出现,结束以后又再出现、出现…为什么会出现?只要你有思想,就形成思想的意识流,你的语言、你的行为、你的思想在不断的创造自我。你自己承受的这些都是你自己做的,你自己来承受的。所以你要问从哪里来,就是这样的。你不断地在造作,不断地在承受。当你真正的没有妄念的时候,不起思想的时候,你说你从哪里来?你自然也不会来受生的。只要你有造作,你就一定得承受你造作所结出的果实。

所以我们今生就会看到一些现象:有的人我从来没见过,但是第一眼就见他不顺眼;有的人第一眼见他就觉得挺喜欢。有没有这种感觉呀?实际这就是我们过去生中所结的不同缘。

大家来朝拜五台山文殊菩萨,希望能象文殊菩萨一样具足智慧,让我们懂得因果,让我们来了解宇宙和人生。你明白了因果,具足了智慧,就会人事练达,家庭你知道怎么样去和睦,为人处事你知道怎么样去做。文殊菩萨说: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

我们这颗心,或者说思想,佛法里说的意识分别的心,是能大、能小、能好、能坏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遇到善缘,给你开导开导,你可能就会说:我发愿要断除一切恶事,尽做善事!这是不是好的思想呀?但要是经常和不善的人在一起,可能你也会产生坏的思想。你的心量可以大:我愿意帮助一切人;也可以小一点:我只管我一个人。所以心能大、能小、能好、能坏,所以只要善用这颗心,就能够改变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怎么样改变我们自己呢?随便举个例子吧,假如你同一个办公室,有个人老是和你作对,但是就得在一起工作。他一进来,你不敢骂他,心里“讨厌死了!又来了!…”你想想,当你起不好的心念的时候,你每嗔恨他的时候,是对你有利益呢?还是对你有损害呢?当你对别人发怒的时候,首先是你自己受到了损害!所以佛法说,你能不能转一下呀?你就要想:如果我今生没有什么对不起他,可能我过去生对不起他了,他老给我制造不痛快的缘。我没办法阻止他对我的伤害,但我可以管住我自己,我不接纳他对我的伤害。我给他一个祝愿:希望你别那么恶了,三宝加被你变得善良一点吧,我们结一个好的缘!在你这样想的时候,你心里充满原谅、包容、喜悦,这个时候是不是对你有利益了?

所以学佛法,就是你把世间的一些东西颠倒一下,翻个个儿,你就是有智慧的人。你翻不转,去恨他!实际首先伤害的是自己。所以慢慢有智慧的话,就能处理好家庭呀、人事呀等等。希望大家来到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都能得到智慧,能够明白:人生活百年,不解于佛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知。

真理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不明白真理的话,我们生也糊糊涂涂地生,死还会糊糊涂涂地死。你们希望不希望得到快乐呀?(众答:希望!)你们就得好好地拜文殊菩萨。才能够有妙上的智慧,用妙眼来看这个世间。

你想想,其实只有自己的内心才能真正地产生快乐。如果希望外界给你的话,它可以给你快乐,也可以给你不快乐,因为一切是无常的。世间上任何都是无常的,都在变的,希望你不要执着,你放下吧!不管你做老板也好,不管你做各种事情也好,缘来了,我们就好好的应。缘去了以后,我们心就静。来者应,去者静,都很好的来做好每个人有智慧的自我。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如瑞法师文章列表

「十念法」到底怎么念

问: 印光法师十念法,是十口气念佛还是念十声?临终十...

净业行人如何勤修戒定慧

问: 净业行人如何勤修戒定慧?戒定慧有次第吗? 大安...

【推荐】这么简易的法门,为何你却不修

龙树菩萨对我们一代时教的判教,判为难行道和易行道。...

幸与不幸,完全由自己而定

佛陀在世时,波斯匿王来到佛陀讲经说法的祇树给孤独园...

六大根本烦恼牵引着我们轮回

我们讲业障通常包括了三大类,哪三大类?就是烦恼障、...

现在念佛回向给过世的母亲,还能往生吗

问: 我母亲生前追求故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让我给她...

守戒太难,是否守住十戒就够了

问: 祖师曾说受戒容易守戒难,尤其是末法时代要守清...

深心誓出爱欲海,念佛顿断生死流

人身难得而易失,三途时长而苦重。 深心誓出爱欲海,念...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印光法师 人生世间,祸福吉...

【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有人念佛多年病没好,便怀疑佛号不灵

《普贤行愿品》第四,忏悔业障: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

如何获取使用财富

财富是什么?我们如何获取?如何使用? 一般讲到财富...

古人的10句家风名言

治家以和平两字为主。 这是清代学者钱泳在《履园丛话治...

为什么倒霉事总找上我

南宋词人辛弃疾曾感慨道: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佛教词典】六时礼拜

指昼夜六时中礼佛忏悔,消除罪障。据药师如来本愿经载...

【佛教词典】十护

(名数)十大明王之护法神也。转法轮菩萨摧魔怨敌法曰...

净慧法师《心经与玄奘法师的殊胜经历》

各位大德: 今天讲一个持诵《心经》的功德感应。 现在...

所有的功德中,智慧最重要

前面的五度就像一个人的双脚,福德的资粮,它是让一个...

远离淫欲,千万莫近

淫为万恶首就是这个样子。这是生死的根本,一切众生皆...

业能缚住心,心也能转变业

心能造业,心也能转变业;业是由心造的,业也能随心转...

我们为什么会没有安全感

去年写过一篇关于安全感的问提,在和很多的居士交流中...

返观内照,观此生灭之心

若求心地一段受用,更须向读书作文已了时,种种应缘处...

得到究竟解脱,才是真正的尽孝

我们都知道,「母亲节」是用来纪念天下母亲的日子。我...

你死的次数越多,你越了不了

怎么样不死呢?学佛,成了道了,得了解脱道,就不死了...

五蕴--色受想行识

现在讲佛法名相,色受想行识五蕴,这是佛教基本名相。...

包容二字重千斤

似乎,这是个计较的时代,分秒必计较、丝缕必计较、颗...

圣严法师《谁惹谁生气》

有些人认为自己内心没有问题,却又常常生气,常常难过...

何谓学佛

学佛就是由解起行;就是把所学来的佛法、佛教、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