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现代人的心灵荒芜

明生法师  2015/04/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现代人的心灵荒芜

自有历史记载以来,人类一直为追寻美好、幸福生活而不懈努力,可是,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物质生话越来越丰富,人类的痛苦有增无减,贪污受贿、营私舞弊、吸毒贩毒、偷盗抢劫、卖淫嫖娼等社会问题,如毒瘤一样滋生繁殖,各国的离婚率、犯罪率、自杀率每年呈上升的趋势;世界各地的恐怖事件连续不断;不安、厌倦、浮躁、麻木不仁、自我迷失、人与他人,人与自然的疏离等成为时代流行的病症;抑郁、焦虑、神经衰弱、失眠、恐惧、强迫症、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等心理、精神病患者越来越多;个人主义、纵欲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泛滥;道德沦丧、人情冷漠、信仰崩溃、价值失衡成为全球普遍的社会问题。

这些心理、精神问题的日益凸显,显然是人们舍本逐末与盲目追寻所致,我们丧失了精神力量去应对外界的种种诱惑、刺激和干扰,由贪欲、愚痴、嗔恨、狂妄等心态而产生的抑郁、焦虑、不安等精神心理疾病尾随而来;人们对物质欲望的放纵,以及对精神家园的荒废造成了现代人的心灵荒芜。

现代社会追求利润最大化,过分强调经济发展,使人们变得急功近利,自我放纵。人们生活以自我为中心,所有的东西都围绕着“我”而展开,以我听到什么,我看到什么,我感觉到什么做基准。再把我扩大成我的家、我的同学、我的朋友、我的工作单位等,再扩大成我们的社会、民族、世界等等,在这种情况下造成了思维和生活的狭窄化。再加上人们重视的是名利和赞誉,认为拥有财富和头衔远比提升自己的精神品质来得实际和重要,甚至有人把自己当作商品一样进行包装,如近几年,全国许多知名媒体刊登了些千万富翁的征婚广告,从这些动辄花费过十万元的证婚广告中,体现了人们渴望寻觅纯洁的爱情,却用物质金钱作诱饵的病态心理。炫富还是寻爱?专家认为征婚者在某种程度上,是在满足自恋的心理需求。

诚然,佛教并不反对发展经济,但人们狂热追求财富、名誉、地位和事业成功,归根到底都存在着对我相的着迷,容易引起内心的贪、嗔、痴、烦恼,由此而引出不健康的心态与情绪。《清凉心菩提行》中指出;“强烈的我相引起种种心机、 智巧、情绪上的激荡和情感上的紊乱,这些心理活动造成人们的苦恼和焦虑。”而普献法师在《清泉》中说:“由于无明而染着世间的一切贪爱不舍,众生也因我执而被欲望的绳索捆绑,以致感到身心的苦恼。”又说:“不幸的是这个我执却是人类思想文化的癌症细胞。无论我们的文化如何发达,只会更加扩散癌症细胞。”由此可见,由“我执”换来的物质享受,是滋生现代人心灵荒芜的温床,更是人类精神生活的灾难。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心灵的财富

宗教导师们总认为人类的幸福,并不在于感官上的满足与...

当心碰到外尘时,才是真正修行的开始

当你发现一切事物都是不完美时你会想要出离,心会变得...

此一心法,诸佛成道之本

觉树根株。教门头首。 此一心法。诸佛成道之本。菩萨悟...

心念纷飞,当作何方便

或问心念纷飞,当作何方便?予曰:佛言心者,制之一处...

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佛言: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

如何才是开悟

一、无心可安即可开悟 有一个相当著名的公案: 禅宗的...

为什么叫觅心了不可得

蕅益大师说,一个利根人,七处破妄到第一关的时候就应...

心如虚空,量周沙界

韩国代表佛宝的通度寺(因收藏佛陀穿过的袈裟),拥地...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居士修行与弘法中的几个误区

佛制四众弟子,出家众以修习梵行、弘法度众为要务,在...

贪心和嗔心的对治方法

在佛法中,对于贪心和嗔心都有具体对治方法。其中,关...

我们应当如何正确理解和求加持

什么叫加持?加持就是说,加是加被,持是任持。加被是...

过去造了很多恶业,怎样消除这些恐惧

我们过去造了很多很多的恶业,想想因果不虚的,如果一...

【佛教词典】心自在者

(术语)言阿罗汉解脱一切定障而禅定得自在也。即俱解...

【佛教词典】阇维分

(杂名)大般涅槃经后分之异名。...

虾蟆虔心闻法,感生天上

过去世尊常在恒河边游化,广说法要。每当世尊说法之时...

印顺法师:为在家居士说法

佛教的信徒,可以分为两大类,就是出家与在家的分别,...

《悲华经》中记载的观音菩萨本愿

按照《悲华经》的记载,在过去的时劫中,当阿弥陀佛仍...

真能念佛,自得世间福报

【印光大师云: 须知真能念佛, 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梵室偶谈 七则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然则参禅、念...

戒定慧学有门入

佛法的修行实际上就是修戒、定、慧,因为修戒可以让我...

不除妄想,不求一心,全体背谬

玉峰法师行持虽好,见理多偏。即如念佛四大要诀,其意...

一休与五休

有一天,有人问一休禅师道:禅师什么法号都好起,为什...

【推荐】观音菩萨在佛经中的事迹故事

观世音。梵语称阿那婆娄吉低输,现今在西方极乐世界,...

肉食的害处和素食的好处

一、从健康的角度看肉食的害处 (一)毒素致癌(五毒...

一个寻找死亡的年轻人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他很忧郁,总觉得自己的生活很不...

临终关怀应有的认识

有生必定有死,新生的喜悦常常令人忘记死亡的哀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