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对待世间种种困难障碍

德光法师  2016/03/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如何对待世间种种困难障碍

俗话说“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起伏不定,得失无常,有遗憾的烙印,也有美好的回忆。但是相比之下,总觉得美好的特别少,烦恼障碍非常多。当世间种种障碍现前的时候,我们到底该如何对待这种种困难障碍呢?

明代高僧妙叶所集的《宝王三昧论》中有些修行要诀,也许对我们有些指导意义,其中有十念:

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易生;

二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

三究心不求无障,心无障则所学躐等;

四立行不求无魔,行无魔则誓愿不坚;

五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

六交情不求益吾,交益吾则亏损道义;

七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心必自矜;

八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

九见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则痴心亦动;

十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则怨恨滋生。

修道之人,身体无病最好,但是有时候带着三分病,也未尝不是好事。更能激发自己的修道之心,“有病方知身是苦”,有病反而不容易对这个色身生起贪欲执着。在世间做事太顺利也不好,因为那样会滋生骄傲,自大等情绪,经历一些困难挫折之后完成,反而不容易招致别人的讥嫌。对于内心来说,有点障碍再克服这些障碍,会使得所学能够了然于心,不至于轻慢、僭越。不管是修行还是处事,遇到一些魔障,能够促使激发我们更加的誓愿坚定,最终能够有所成就。做事的过程,不要求过于顺利,因为成功的太容易,会贡高我慢,也容易招致失败。

与人相处打交道,不能要求别人处处随顺、利益自己,这样会失去道义,天长日久,也就失了人心,没有人愿意跟你继续来往了。当别人有求与你的时候,应当积极帮助而不求回报,无所求的才是真正的布施,有所求的都是功利的,不可取。见到利益,不要生起贪心,奢求分沾,也不要生起嫉妒心,而是应该真诚的随喜。当别人委屈、冤枉自己的时候,不要急于辩解、申诉或者反驳,急于申明而得不到认可的时候滋生怨恨这就更要不得了。而是应该肯吃亏,能放下,这样反而可以增加自己的福德。

圣人都是以病苦为良药的,作为自己精进修行的契机。以患难为逍遥,乐在其中。把障碍当做解脱之门,把布施散利当做富贵,广布仁德而不求回报,把群魔当做自己修行过程中的法侣。求障碍,反而没有障碍,一切困难都是菩提道中的基石。如果修道之初就处处求顺适,那么真正遇到坎坷的时候如何能够超越呢?所以作为一个修行人,应该正确的看待世间的种种烦恼障碍,带着一颗清净感恩之心面对一切。

人生本身就是一场修行,无关风月,无关悲喜,无关成败,没有起点,也没有尽头。只要还活着,还继续走在修行路上就应该感到满足,说明起码还有希望,有希望就要感到幸福。网上有句话说,“不要因为太阳落山而流泪,那样你也会失去一群夜星”。人生也是如此,不要因为困难障碍而放弃生活,舍弃修行,那样你会失去摆脱命运枷锁的机会,丢掉解脱的契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真如三昧能遣除烦恼障、所知障

健行三摩地,健行就是坚固而不可破坏的意思,就是首楞...

邪淫会带来三种严重的障碍

邪淫手淫会对人带来诸多的障碍,这些障碍都是可以感觉...

法华会上为何会有五千人退席

这段经文,几乎所有的古德都是扣住两个重点在解释:第...

安了一个「我」,修行统统卡住了

明心见性的人,他们的心境是什么?古来大德有几种形容...

为什么我们发不起随喜赞叹的心

今天我们要从这个赞叹讲起。诸位知道,大家都是同修,...

佛陀处理众生障碍三阶段

(一)对治生死业障。 那佛陀陪着我们成长,要处理的第...

吉与凶是由人决定的,福人到处是福地

北周人卢光,素来崇尚佛道,对三宝至诚恳切,极为恭敬...

念了好几十年的佛,临终动了一念怀疑就去不了

念阿弥陀佛的时候,不要想得很遥远了,不要生很多妄想...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教是如何看待风水的

据近代学者考证,历史上对风水最早下定义的是晋代的郭...

矜哀三界,出兴于世

下兜率而降神,住世八十其年,令九界众生,彻见本来真...

三伏天到了,我们该如何养生

从小暑到立秋,人称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

但自观身行,若正若不正

为什么我们天天来念佛,模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知...

【佛教词典】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七卷,二十八品,姚...

【佛教词典】百丈

(人名)唐洪州百丈山之大智禅师怀海,马祖道一禅师之...

持戒念佛,本是一门,净戒为因,净土为果

《华严经》云: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若能...

春节礼佛应注意的一些讲究和禁忌

春节就要到了,许多市民要到庙中礼佛祈福来年,可苦于...

盂兰盆会的由来

佛教盂兰盆节起源于目犍连救母的故事,出自《佛说盂兰...

佛陀说做到这四个标准,你就是「大丈夫」

世尊!怎样才能堪称大丈夫呢? 有一位比丘向佛陀请教:...

每一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妄想中

有一个母亲她跟她女儿住在一起,那么这个女儿她领薪水...

二鬼争尸

曾有人远行时,独自夜宿在一空房子。半夜有鬼肩扛着死...

印光大师谈女性的做人与修行

一、笃尽己分 1.女人本分在于孝亲相夫教子 所言尽职分...

你跟哪部经有缘,对你机就是好的

我们好多过去的父母等我们救度。一子得道,九族升天。...

行山愿海,以行填愿

修行人发的愿要广,不仅仅是度自己,不仅仅是度自己的...

好色之士,后世每堕女身,何以故

好色之士,后世每堕女身,何以故?周安士《欲海回狂》...

没有善根你怎么能听到佛法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婆罗门居士叫做因儒童居士,这个...

功德天与黑暗女

从前,有一个女子,到了一户人的家里。这个女子长得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