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本性法师  2017/01/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百丈怀海是福州籍的著名高僧,长乐龙泉寺为其剃度出家祖庭。他创制了中国化的佛教戒律,史称“百丈立清规”。其中,丛林规则的二十条,常为现代人引用,如:烦恼以忍辱为菩提,是非以不辩为解脱,遇险以不乱为定力,济物以慈悲为根本!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不辩,此为佛门大智慧也。

为何不辩,因为真理或事实从来不会因为辩或不辩而改变,《心经》说,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也。因此,一动不如一静,辩不如不辩。美国万佛城的宣化上人曾说:是非何须辩,真伪久自明!据说,英国温莎王朝的非官方座右铭则是:永不抱怨,永不解释!就是此理。

《道德经》也说: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为此,可以说,遭遇冤枉或谣言时,不辩就是最好的应辩。这也是百丈怀海禅师教示我们遭遇是非时以不辩为解脱的原因。

不辩是应对是非的方法,也是境界。能有不辩境界的人,我相信,就能做到不诤。诤也同争。《淮南子·道应》说:争者,人之所本也;《晏子·春秋· 内杂篇下》说:凡有血气者,皆有争心。这些说法我不敢苟同。佛家说,人性本佛性,儒家说,人之初性本善,因此,人的最初,本来是无诤的。诤只是后天贪嗔痴出现后的产物。既然诤非先天,便是可以去除的。君子们或修行者们皆在努力着不诤。对此,古来就有许多忠言,例如,《大智度论》:譬如有目人,见群盲,诤种种色相,愍而笑之,不与共诤。孔子《卫灵公》: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道德经》: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不诤,在佛门是大慈悲呀。

为何不诤,因为诤本身就是贪嗔痴的产物,是贪嗔痴等的综合体。同时,诤之始,便是贪之始嗔之始痴之始。诤之开,百万障门因此开,百万魔业因此造,百万恶果因此生。《阿含经》曾语重心长地忠告:梵志,若天及人共诤者,必无利义!若天及人不诤者,必有利义。

所以,修行不辩者,必是不诤的修持者,反之亦同。无论身居高位、富可敌国,或身在乡野、身无分文,皆应不辩,不诤。不辩、不诤不等于懦弱、无能,不是因为人微才不辩不诤,而是因为大慈悲与大智慧呀。

史上有许多感人的不辩与不诤的典故,比如:三国曹操的曾祖父曹节,邻居的猪跑了,他找到曹节家,看到曹家有猪长得很像他家的,就说这是他家跑掉的猪,曹节不辩不诤,笑着说:那你牵去吧!之后,那猪老从邻居处跑回曹家,邻居也慢慢发现,该猪确非己家的,便不好意思地主动送回曹家,曹节还是笑笑说:那我收下了。

上段时间,有人在网络上发了一条小段子,说:“星云大法师的徒弟——福州开元寺住持”做微整容了,还配了张其他法师在病床上的照片。徒弟们与信徒们见后很生气,纷纷要求“师父”发声明,作澄清:既非星云大师弟子,亦未做整容。看着弟子与信众的认真样,我笑了起来。为何还笑了,因为,我想到了佛教关于不辩与不诤的教示,以及大德先贤的做法。可见,真理与榜样的力量是很大的,象比丘本性这样修学浅薄的人,也可从之得到启示并从中受益,何况大家退一步说,星云大师弘法利生一辈子,如雷贯耳,为我敬重,说我是他老人家高足,是高抬我了,而且,即便哪位僧人,出于某些原因,去做微整容了,亦是因缘使然,亦不应大惊小怪呀!佛教说,天下事,了犹未了,何不不了了之。“住持整容门”,今天,不是不了了之了吗!今日,谁还记得,谁还在乎这些杂事,那只是当时一些人无聊,找些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何况,如能博之当时一笑,亦算吾之一时之价值了。

总之,举一反三,凡事皆应淡然,而面对是非,亦应依之佛门的大慈悲与大智慧,本着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法理,不辩不诤,一笑了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本性法师文章列表

21种口业与形成的灾祸对应因果

1、说脏话的人痰多,容易口臭。 2、爱说刺激的话的人容...

菩萨遇到怨家该怎么做

现前难行,怨有情所现作一切饶益事故。 什么叫现前难行...

要去净土,何必带死老鼠

气味相投 有一种鸟,在这天地间什么甜蜜的水果、芬芳的...

凡是你排斥的,就是你所要学习的

法则一:从外在看内在,从别人看自己。 透过别人,你...

你不想对立,那就用「自他交换」

前面的七重因果,是偏重在事相。从因缘上观察,我们跟...

下生死柱得解脱

以前有一个国家,设置了一根非常高大的石柱,完成后,...

怎样对待别人的过失

凡夫之人,那能无过。除非入正定聚的圣人,就不会有过...

若无闲事挂心头

禅家云门宗有这样一首偈子: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老是走神,静不下心来怎么办

问: 阿弥陀佛,师父,我老是走神,静不下心来怎么办...

莲宗助念的殊胜利益

莲宗助念利益之殊胜,非世俗送终陋习所能比。对有缘的...

念佛就打瞌睡,一定要先修忏悔

有些人一提起佛号就容易昏沉,对不对?他不念佛还不会...

只要发坚固心和长远心,就可成功

修行一法,易则容易,难则实难。易者,只要你放得下,...

【佛教词典】中立

(?~1115)北宋僧。明州鄞县人,俗姓陈。赐号“明智...

【佛教词典】寂灭

梵语 vyupa?ama,巴利语 vūpasama。略作灭。即指度脱...

唯有佛法能超越生死

生命的真相是无尽的轮回 人们在世间奋斗几十年,虽能拥...

未来不由你计划,业果来安排

此世不执著,他世也不要执著,过去也好,未来也好,都...

佛教中的禁忌有哪些

佛陀临逝世时教导弟子们,在他去世以后要以戒为师。佛...

弃舍所长,何患道业无成

【原文】 凡人资性所长,必着之不能舍。如长于诗文者,...

拘那罗王子的眼睛

佛灭度后,在印度有一位国王叫乌斯迦,这位国王心地善...

省庵大师的八苦诗

生 苦 业风吹识入胞胎,狱户深藏实可哀。 每遇饥虚倒悬...

炒熟的芝麻种子

《百喻经》里有一段譬喻:有位农夫听说芝麻的营养价值...

大安法师2022新年开示

初一开示 南无阿弥陀佛,大家新年吉祥!今天是虎年的第...

别把染缘认为是随缘

今天和大家讲一讲,随缘与染缘。随缘是菩萨,染缘是凡...

邪见的过失是很可怕的

我们都知道在贪嗔痴当中,痴造罪是最重的,但是痴心造...

省庵大师:四念处颂

四念处颂(并叙) 佛垂涅槃,嘱诸比丘,依四念处住,如...

「前念不生,后念不灭」是什么含义

问: 六祖大师曾讲过一句前念不生,后念不灭的含义,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