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土诸祖师对「信」的阐述

2018/09/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净土诸祖师对「信」的阐述

净土法门以仰仗弥陀愿力往生安养为本质内涵,所以深信佛力救度是净宗不共的诠释,纵观中国净宗教理史,诸祖对信的诠释与实践自初祖慧远大师至近代印光大师,虽有修学背景、众生根机,契入角度之详略、缓急的差异,但无不谆谆善诱,恳切至诚。

信念解意:如澫益大师《弥陀要解》之六信阐述:有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缜密详确,理事圆融。六信分为三对范畴,即信自信他,即是信自性常住真心,此真心即不是肉团假心,也不是攀缘六尘分别影事之妄心,真心在时间上竖穷过去未来三际,无始无终,在空间上横遍十方,无有边际,自性不变常随缘,随缘常不变,虽随形六道,佛性在圣不增,在凡不减,真心包裹太虚,无量刹土皆是真心所现之景物,西方极乐世界亦不在自性之外,吾人若能一念回光,归投弥陀愿海,就路还家,决定得生自性本具之极乐世界。诚所谓“自是不归归便得,故乡风月有谁争”。信他即是相信佛的悲智,仰信世尊所宣说的念佛法门真实不虚,坚信阿弥陀佛普度九界众生的威神愿力不可思议。相信十方诸佛出广长舌相的真诚与护念,因而随顺佛的真实教敕,决定求生净土,更无疑惑,是名信他。

二信因信果。以果地觉作因地心,散乱心称念佛名,犹如播入神识中的金刚种子,将来终有发芽、开花、结果之日,如《法华经》云:“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况以深信切愿。十方众生以信愿持名为能感之因,阿弥陀佛以大悲弘愿为所应之缘。因缘际会,业事成办。西方莲池海会菩萨圣众,悉由念佛三昧得遂往生,如是因果,似水赴水,以空印空,自然所随。持名念佛,因果同时,念佛时即见佛时,见佛时即成佛时,求生时即往生时,往生时即度生时,三际同时,更无前后,众生带业往生皆得阿鞞跋致,于不退中,超尽四十一位,如是因果,超出通途教理之外,因心果觉,如影随形。

三信事信理。从事境起信,深信心无尽故,依心所现之境相亦无尽,十万刹土之西方,实有极乐国,不同于虚构的寓言神话。 从法界理体起信,吾人一念心性具足法界,西方极乐依正种种庄严,皆我现前一念心性所现之影,事依理成,理由事显,西方极乐世界一水一花当体即是弥陀妙明真心;即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即具足法界全体大用,吾人常住真心,湛寂光明,遍周微尘佛刹,亦遍于西方净土中,同样,弥陀的愿心光明,亦遍十方无量世界,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佛心众生心,如大圆镜与摩尼珠,相渗互即。弥陀心内众生,念念归投极乐,众生心内弥陀,声声呼唤浪子,弥陀即我心,我心即弥陀,未举念时,早已成就,才举此念,即便圆成。如此由事究理,由理成事,心性契入净宗事理。

六信三对范畴。可知信是净业修持的首要前提,信自为信他提供依托,深信弥陀净土的真实存在,顺从本师的教敕与十方诸佛的真诚,以信启愿,以愿导行,求生净土,了他即自,心境一如,极乐虽唯心之净土,实有可到之地,弥陀虽自性弥陀,实有可觐之佛。信因信果,圆发三心,勤修三福,信愿持名,成就往生,速疾成佛,信事信理,相得益彰,了达净宗奥理,增上事境之信,从念佛事相入手,即能加深对净宗玄理的悟解,从事持达理持,即凡心而佛心,暗合道妙,巧入无生。净土法门三根普被,上根利智如马鸣、龙树、智者、永明等,奉持念佛法门,深得法益。而钝根劣智乃至五逆十恶之流颛蒙念佛,亦获横超三界,带业往生的实益,六信具足,上品往生,部分具信,念能相续,亦不虚入品之功。净土法门因心果觉,直指凡夫自心究竟成佛,诚如莲池大师所云:“若能谛信,何须遍历三乘,久经多劫,不越一念‘南无阿弥陀佛’顿证菩提,岂非大事。”

二祖善导大师承昙鸾、道绰等的净土理念,融汇自己净业修持的证悟,其对信的阐释,万代之下犹能感发人的信心:

一、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众生虽具真如体性,无奈无明厚重,烦惑炽盛,业力幻身举心动念,无非罪恶,纵发清心,犹如画水,故无量劫来,汨没于生死苦海,或于三恶道备受剧苦。或暂升三善道略作喘息,总不离三界六道,常没常流转,于中曾发心修道,然终因障深慧浅,自力弱,难以伏断浩浩见思烦恼,复又深死湍流,永无出离之缘。

二、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众生无力自救,转而企盼外力的救援,便惊喜地发现,阿弥陀佛慈母般地悠念着我辈常没众生,永劫以来,垂手深渊,众生应在自力解脱之余,归投弥陀愿海,如母子相逢,悲喜交集,感应道交。以众生的罪恶和弥陀愿海的对比,无不显示净宗信力的奥旨。诚如印祖所说:“大家要晓得仗自力修持,自有何力,但是无始以来的业力,所以万劫千生难得解脱,仗阿弥陀佛的弘誓大愿,自然一生成办。”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奶奶的往生纪实

奶奶出院了,康复得不错,精神状态很好,常给大家讲当...

【推荐】带业往生是带什么业

净土法门的特点就是带业往生。离开了这个本质特点,那...

故乡一别久经秋,切切归心不暂留

故乡一别久经秋,切切归心不暂留。我念弥陀佛念我,天...

舍利不是试金石

当年梦参老和尚往生荼毗以后,真容寺官方还没有发布任...

如何善巧开导安慰临终之病人

今为一一条陈,庶不至临时无所适从耳。 第一、善巧开导...

助念生西须知

助念之要 各位大德莲友: 今日大家参加盛会,学人来此...

闭关念佛二十一天的感悟

二〇一五年的暑假,我有幸参加了净土文化夏令营。在七...

诵《无量寿经》不念佛号,属于念佛法门吗

问: 一个朋友每天诵三遍《无量寿经》,不念佛号,这样...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既仗佛力又仗人力,决不会走错路的

过去的祖师们,如天台智者大师、永明寿禅师、蕅益大师...

念佛法门一定要调伏现前烦恼

不得包藏瑕疵:瑕疵是指一时的缺陷,譬喻我们起心动念...

善良不可以坚硬

善良,简单来讲,即纯真温厚,没有恶意,和善,心地好...

老实念佛的人是什么样的

祖师大德总是苦口婆心劝人老实念佛。这句看似简单,实...

【佛教词典】钵里萨啰伐拏

(物名)Parisrāva?a,六物之一。滤水囊也。寄归传二...

【佛教词典】大嚫

亦名:哒嚫、檀嚫、达嚫 子题:咒愿别陈所为、达嚫通为...

印光大师永怀录

(归元译白、编辑整理) 一、印祖生平 莲宗十三祖印光...

【推荐】靠自力修行的道路,真是险象环生

多诸障难者,行人于禅观中,击发阴魔,如《楞严》开五...

临命终时无障碍该安立呢

身为一个凡夫众生,在一期的生命当中,我们或多或少都...

忏悔依教理有三种

忏者忏前愆,悔者悔后过,忏无始至今所造罪业,期仗佛...

原来是自己的窗户脏了

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抱怨对面的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

发了不好的心就会感召不好的人

你的一切表现都和你的思想、语言、行为有很大的关系。...

何以念佛即得成佛

或问: 念佛本极易之事,而成佛为甚难之事。佛道长远,...

善用其心,善待一切

动和静,昏和散,这是一切事物乃至生命存在的基本形态...

贫人供佛

罗阅城的大众正在商议每人出百钱,以办斋供养佛陀与僧...

用无贪来对治贪著

三善十一者:言无贪者,于有、有具,无著为性。对治贪...

那就是禅

王田是一个精于医术的医生,不过仍有许多病人死去,因...

内魔不生 外魔不起

佛陀对于我们的劝诫,有两句非常重要的话──你一旦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