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十方丛林的警策格言

2019/03/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十方丛林的警策格言

自古以来,丛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过去我国的四大名山、四大丛林、四大禅林,乃至八大宗派都各有其根本道场。在这些丛林道场中,不但年龄有老少、学历有高低、年资有深浅,甚至有智愚贤不肖等。平日所居住的人数总在百人至千人以上,在求道参学的生活中,流传了一些丛林术语,这些术语能作为警策的格言,也能让我们了解丛林参学的情形。兹列举数条如下:

要受华山戒,扁担绳子随身带;打了上堂斋,吃的臭咸菜;出了灯油钱,蹲在黑地拜;要受华山戒,必须要忍耐。

过去,宝华山是全国传戒道场,出家僧众有三分之二皆受宝华山戒,每年传戒两次,每三年传一千二百人的罗汉戒期。由这首打油诗,不难看出戒子在丛林中求受戒法的发心。

衣单二斤半,洗脸两把半。吃饭四句偈,过堂五观想。

学道者所拥有的衣物,加起来只不过二斤半重;洗脸所使用的水,刚好可以弄湿两次脸,可谓极尽简朴。吃饭前要合掌念诵四句偈,并且食存五观,表示修道者是为办道修业才接受供养,这是受食的态度及修持。

有理三扁担,无理扁担三。

指不管是谁占理,都一样地惩处。“有理三扁担,无理扁担三,打了 再说”。以无情对有情,以无理对有理的教育手段,在丛林无是非的前提下,必须承受三扁担、扁担三的洗练。

把眼睛收起来!

在丛林求学时,纠察老师对学生们好奇的东张西望,总会喝斥著“把眼睛收起来!”提醒大家不要被外面的色尘迷惑,须专注于内心的用功。

生姜长在树上,皂角生在地下。

一般来说,生姜是长在地上的,皂角是生在树上的。如此考问,是对参学者功夫的勘验。

未供先尝三铁棒,私造饮食九铜鎚。五观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

食物还没有供佛之前就先偷尝,会挨三记铁棒;私自煮东西吃,要打九铜鎚;说明丛林生活的严格。平时吃饭须做五种观想,能如此,即使是钢铁也能消化;反之,滴水也难消受。

吃现成饭,当思来处不易;说事后话,唯恐当局者迷。

每一顿饭,都是经过农夫耕作、工人制造、商人贩卖,同时还要结合水份、土壤、阳光、空气等宇宙间所有的因缘、力量,才能成为饭菜让我们充饥填饱,吃饭时,怎能不感恩忏悔呢?“祸从口出”,平时说话须谨言、莫论他非,以免引来纷争,懊悔不及。

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若人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一粒米是积集许多因缘所成,其功德大如须弥山,除了要惜福,更要精进于道业,否则信施难消,来生恐将作牛作马来偿还。

大众慧命,在汝一人;汝若不顾,罪归汝身。

禅堂中修行的规矩、法则,都靠维那领导,故言大众慧命所系;维那必须好好维护,倘若执行不力,就是维那的过错了。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珍惜光阴,时不待人。

这句话大都书写在禅门的钟板上,时时警惕参禅者要珍惜光阴,精进办道。

堂口之内,只准两张半口。

“两张半口”在佛殿、斋堂、禅堂等堂口,各有所指。在佛殿中,大和尚、纠察师各一张口,香灯殿主约半张口,意即小声说话。斋堂里,大和尚、纠察师各一张口,行堂师半张口,意即行堂若为公务所需,发言要轻声,并且只能简短一、二句。禅堂里,主七和尚、维那师各一张口,悦众师则半张口,意即禅堂中除了和尚、维那开示所需,悦众师说话也应小声,不可干扰他人。

丛林殿堂是非常庄严静穆的,不能有闲言杂话,除了“两张半口”外,其余皆不可随意发言,如此,不但彰显丛林纲纪,断绝是非,同时也清净僧团,成就道业。

五堂功课,钟板齐全。海单集众,道风远播。

五堂功课不缺,钟板齐全的道场,始称“丛林”,也才能让求道者钦慕参学。

另外,描述威仪举止的,如:

行如风,坐如钟,立如松,卧如弓。

照面铛子,平口引磬,合掌木鱼,平胸铪子。

举佛音声慢水流,诵经行道雁行游;

合掌当胸如捧水,立身顶上似安油。

瞻前顾后轻移步,左右回旋半展眸;

威仪动静常如此,不枉空门作比丘。(四威仪偈)

眼观四面,耳听八方,鼻子只做探子郎;

牙齿不露白,嘴边不可显锋芒;

手端庄,脚要长,人的身体就是好道场。

警众令修行者精进不放逸的,如:

金衣鉢,银客堂;珍珠玛瑙下库房。

放开肚皮吃素菜,立定脚跟做好人。

不破参,不闭关;不开悟,不住山。

宁在蒲团静坐死,不作人间应付僧。

大死一番。

照顾蒲团,照顾脚下,提起正念。

要做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宁叫老僧堕地狱,不拿佛法当人情。

爱护常住物,如护眼中珠。

打沙弥,跪比丘,火烧菩萨头。

宁动千江水,不扰道人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历代戒杀放生诗

唐 佛印禅师 贪他一脔脔还他,古今留言终不伪。 戒杀念...

僧人受具足戒前所问遮难的内容及其意义

僧团为简别出家者是否有资格求受具足戒,事先提出一系...

出家人的舍戒与还俗

在我国佛教史上,虽有好几位人物,由僧尼还俗:例如:...

决不可拿僧宝开玩笑

佛、法、僧三宝,名虽有三,然体性同一。一切佛像为佛...

赖咤和罗圣者的故事

有一次,释迦世尊带着五百个比丘弟子,从拘留国游化到...

心无分别时,敬僧功德就圆满了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我们这会儿呢,从山下爬到佛顶山...

不要评价别人德行,你不见得比他更高尚

1、不要评价别人德行,你不见得比他更高尚 2、不要评价...

印光大师初出家的风波

印光法师来到南五台山出家不满三个月,大哥就找来,一...

【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推荐】九种往生净土发愿文

历代祖师大德依据净宗精要,针对行人根机,曾撰述诸多...

人心莫测,于我有何关系

我常常这样想,假定你如果不是证了他心通的人,你无论...

善用其心,清净行为

巧愿防非,离过成德,名为清净。 巧愿,是善巧的愿。这...

风水好坏以什么为依据

问: 风水好或者风水差是以什么为依据的? 体恒法师答...

【佛教词典】率都婆

梵语 stūpa 之音译,又作卒都婆、窣堵波、薮斗婆。巴...

【佛教词典】叫唤大叫唤

(界名)八热地狱之第四曰叫唤地狱。第五曰大叫唤地狱...

素食让我回归天性

能主宰自己的生活以后,我自然选择的是素食。这并非因...

作为出家人,要尊重佛戒

我那个时候才二十多岁,夜不倒单已经有四五年了,整晚...

厉成裁衣

明朝时有一位著名裁缝师名叫厉成,刀法如风,名官大臣...

功课还没做完,可以明天再补吗

我经常给我们道友说,你念佛也好,你修行也好,你下定...

生命的脊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加德纳,原来是位医生。他竭力...

修行为什么要不间断呢

正精进。正精进不要杂乱,不杂为精,不间断叫进。这个...

端正思想消除极端

有些人在修轮回痛苦的时候,会出一些问题。我遇到过这...

净土法门对众生根机不设任何门槛

净土念佛法门之所以超胜独妙,首先,是因为这个法门含...

佛门泰斗传印长老安详示寂

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中国佛学院名誉院长、庐山东林...

佛教徒能否养宠物

对于佛教徒能否养宠物这个话题,有很多人都可能思考过...

处事的四种智慧

事无难易,关键是人能干与否。一个能干的人,再难的事...

「败将」言勇

上天偶尔也会眷顾需要机会的人。 吊桥上立了一个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