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接受「还不圆满」的自己

明海法师  2019/10/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接受「还不圆满」的自己

在过往的经验中,你肯定会遇到相当多不容易、让你很伤心、很失望的事。但也许就是因为这种伤心和失望的状态,让你有机会遇到佛法。

曾经有一位居士跟我说:“师父,您知不知道xx师父是因为被女朋友抛弃才出家的,我还以为他是学习佛法才出家的咧……”一副佛门八卦大婶的样子。我回答她:“那又怎样呢?人家现在修行得很有心得啊!不管他是什么出家因缘,他能否从中得到法义,那个才是重点。”

有时候大家普遍有一种迷思,觉得必须从小在庙里面长大,童贞出家,没有经过社会杂染才是真修行人。当然每个人因缘不同,我们赞叹并羡慕童贞出家的清净,但我也看过好头却没有好尾的遗憾。在修行道路上,所谓的纯真不是都能抵御得住世俗的诱惑。

我们都知道要好好修行,也很想在修行上精进,但是又发觉,修行的功课好乏味,外面的世界好诱惑,经常处在纠结当中。你想安住在道心里面,但又受不了外面的诱惑。出去接受外面的诱惑,你又觉得很惭愧,很有罪恶感。

事实上在娑婆世界中,所有的事情都像拔河一样对立拉扯的。我们的心也是这样,常常是一部分的恶,一部分的善,善恶也是互相拉来拉去。如果善多一点,恶就会少一点;如果恶多一点,善就会少一点。只不过,修行并不是要你逼着自己一定要做到百分百的良善,一点恶都没有。不是的,这个不叫修行,这个叫做作佛。

当你能做到百分百的善的时候就是成佛的境界了。但毕竟我们还是凡夫啊!你也很清楚自己还没有成佛,我也知道我还没有成佛,我们的恶仍存在内心里,这个理所当然。正因为我们还没到佛的境界,没到开悟,所以还会处在善和恶、正与邪的拉扯当中。

但当你的恶多一点的时候,你自己能觉察到吗?修行的重点也就在这个地方。如果你自己能够知道,那庆幸我们还有进步的空间。

对于一个凡夫来说,你要学习去察觉自己心心念念想的是什么?都已经知道自己的想法不够好、还不够圆满,该怎么办呢?你要鞭打、责备、辱骂你自己吗?其实你知道这非但没用,还会让自己更加讨厌自己。我们都相信自己未来会成佛,但你想过吗?一个未来佛会讨厌现在的自己吗?

所以,重点就在于“接受自己”。接受什么?接受目前还“不圆满”的自己。谁是圆满的?佛是圆满的。你自己都知道你还没到那个境界,却把自己拿来跟佛作对比,不起烦恼才怪。

我常常举一个例子,寺院里有很多居士穿着海青,止语、持戒、慈悲喜舍,好一个庄严的修道人,真的就像是佛一样的庄严。见人就合掌,面带微笑,用“阿弥陀佛”来向同修问好,让人感觉相当舒服!

结果一离开寺院,幔衣海青一脱掉,在市场买了11块钱的菜,就只给人家10块,那1块钱不给了,顺手还抄起两根葱说是送的,然后就走掉了。经常有这种人啊!在道场里面庄严得像佛一样,但是一离开道场,立马变回凡夫了。

我们认真思维看看:修行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你来道场,穿上法衣、穿上海青就好像穿上戏服似的开始演戏,演佛、演菩萨、演修行人。离开道场衣服一脱掉,你马上又变回凡夫,这个就是修行吗?我们修行的目的是什么?修行的目的不就是要认识自己,去掉贪瞋痴的陋习,显现出如佛一样内在智慧德能本觉的自己吗?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明海法师文章列表

修行的过程中如何让自己一心不乱

问: 法师,修行的过程中如何让自己一心不乱? 宏海法...

单持佛号力量小,兼持咒语力量大,这是怎么回事

问: 顶礼法师,也有一种说法,单持佛号力量小,兼持咒...

【推荐】从朝至暮,一句佛号不令间断

无论在家在庵,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

修学六度的功德

我们看戊三的结叹六度功德。我们如法地透过理观来带动...

修持佛法的21种徒劳

莲花生大士说:当修持佛法时,有二十一种徒劳: 若你不...

【佛学漫画】内观

吡钵舍那者:谓拣择诸法,最极拣择普遍寻思,周审观察...

不退心

过去有一个人,虽然没有人开示他,但因为受世事的折磨...

如果没有福报,修行路上障碍就会很多

学佛应该从培养福报开始,如果没有福报,不仅智慧开发...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圆瑛法师:在生活中修行,念佛最为稳当

释迦如来说法四十九年,因机施教,广立行门,综计有八...

记住别人的好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会犯同样的毛病,就是别人 对我们...

走运与倒霉

走运与倒霉,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绝对对立的两个概念...

此一心法,诸佛成道之本

觉树根株。教门头首。 此一心法。诸佛成道之本。菩萨悟...

【佛教词典】三烦恼

(名数)一见思,二尘沙,三无明。台家所立。...

【佛教词典】金山活佛

(1852~1935)民国奇僧。陕西终南人,俗姓董。法名觉...

惟贤长老《念佛与悲智兼修》

我昨晚上听到你们都在念佛,念得很久、很诚恳,这是很...

在理性和欲望的斗争中走向吃素

在很久以前,我还没有吃素的时候,曾经有一个人要劝我...

此至一门是最为玄妙,惟有初心者难找下手处

沩山祖师曾说 :此至一门是最为玄妙。惟有初心者难找下...

佛像供久了有灰尘该怎么办

第一、准备干净盆,专为浴佛用。 第二、净手将佛像移至...

一切修行人必读——印光大师悲心慈语

凡修行人,必须以念佛为正行,以持咒诵经,及作种种利...

重报轻受

唐朝时,西域天竺国有位戒贤法师,德高望重,名震四天...

表扬能激发一个人最大的潜能

从孩子的成长过程看,婴儿必须经过足够的触摸,才能够...

梁武帝问志公禅师因果文

昔日萧衍帝(即梁武帝)心中乐善好爱修行,礼拜志公和...

以这个心来修观照,就会很快得定

我感觉我们很多道友,以为修行就是念佛、念菩萨圣号,...

布施大众什么物品功德最大

问: 如何分别布施的物品? 答: 应布施众生所需物品...

往生的心态比念佛数目更重要

我们从一个业障凡夫来说,佛陀施设的教导是先有法门再...

层级越高的法界,时间的质量越大

因缘所生法是这样,你越执着它,它对你的限制、伤害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