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自古佛门多孝子,愿父母究竟安乐

2020/05/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自古佛门多孝子,愿父母究竟安乐

记得电影《一轮明月》里,弘一大师未出家前,他在母亲王氏去世之时,一个人落寞地在房间里弹钢琴,轻轻吟唱自己所作的歌——

哀游子茕茕其无依兮,在天之涯。

惟长夜漫漫而独寐兮,时恍惚以魂驰。

萝偃卧摇篮以啼笑兮,似婴儿时。

母食我甘酪兴粉饵兮,父衣我以彩衣。

月落乌啼,梦影依稀,往事知不知?

汩半生哀乐之长逝兮,感亲之恩其永垂。

哀游子怆怆而自怜兮,吊形影悲。

惟长夜漫漫而独寐兮,时恍惚以魂驰。

梦挥泪出门辞父母兮,叹生别离。

父语我眠食宜珍重兮,母语我以早归。

这首歌通过许多生活的细节,写出了他对父母的思念,也写出游子茕茕无依的漂泊感。而在父母的心中,即使孩子到了垂暮之年,他们也只是自己的孩子而已。

在世俗的的观念中,许多人误以为出家人是断除一切情感的,却不知“多情乃佛心”,自古佛门多孝子。

唐代的慧斌法师,敬爱年近百岁的父亲,念及父亲在朝为官,无以为报,就在汶水之南,都城通衢大道的路口,凿了一口义井,供养四方过往的行人使用,以此功德来报答父母。

而义井竣工之时,他刻碑为记,人们读到铭文之中“殷忧暮景,见子无期,百年几日,对此常悲”(心中十分担忧父亲垂垂老矣,怕是见子无期;百年几日,只得对此徒增悲伤),心中都感慨不已。

人们常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实为莫大的误会。孟子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舜没有告诉父母就娶妻,是没有做到尽后代的责任,这叫作“无后”。可见出家并非我们世间所说的“无后”,相反,更多的出家人尽到了为人子女的责任。

可是,世间哪有舍得孩儿出家的母亲呢?正如洞山良价禅师的母亲所言:“来书坚欲出家,父亡母老,兄薄弟寒,吾何依赖!子有抛娘之意,娘无舍子之心。一自汝住地方,日夜常洒悲泪,苦哉苦哉!”

洞山禅师遂作《辞北堂书》,劝导母亲“相牵沉落,永入轮回,欲报无极深恩,莫若出家功德。载生死之爱河,越烦恼之苦海;报千生之父母,答万劫之慈亲,三恩四有,无不报矣。”

如果耽湎片刻的团聚,则轮回升沉,道路不同,会见无期,不如出家修行,度脱生死烦恼,还能与父母在未来之时,佛会相逢。而现在的暂时离别,不是无情抛弃,而是因为修行大事,时不待人!

这番话打动了善良的母亲,母亲在回信中告诉他:“但如目连尊者度我,下脱沉沦,上登佛果;如其不然,幽谴有在,切宜体悉。”愿我儿能够像目犍连尊者救母一样,能够度化我下脱沉沦,上登佛果,否则,则辜负母亲,阴德有亏!母亲能够尊重孩子的选择而出家,将孩子布施给无量无边的众生,诚为伟大之举!

这不禁让人想起日本的一休和尚,他的母亲在临终前给他写了一封信:“我即将度完此生,复归寂灭。我希望你好好用功,明悟佛法。只有这样,你才会知道,我是进了地狱,还是一直和你在一起。如果你是个大丈夫,就应该去普度众生。世尊说法四十九年,却无一字可说,何以如此?你应知道。假如你不知道却想知道的话,那就避免去做无益的妄想。”

《禅林象器笺》记载,黄檗希运禅师出家以后就精进修学,很少回家,得道之后,有一次回到福建老家看望母亲,却见母亲出来,问道:“您从那里来?”

“江西!”

母亲带着哀婉的语气说:“我家亦有一子,在江西,多年不归。”

原来自己乡音已改,面容也苍老了,可惜母亲年暮,记忆衰弱,并没有认出孩儿,黄檗禅师便请求借宿一晚,母亲亲自为他洗脚,以作供养,可是黄檗禅师足心有一颗大痣,母亲还是没有想起自己的孩儿。

黄檗借宿一晚便离去,走了三里,见到邻人,感慨道:“吾母不识山僧,但母子一见,足矣!”后来邻人怜悯母亲,告诉了她,那位僧人就是您的儿子啊!母亲又惊又喜,连忙追出去,可是黄檗已经走远,她越跑越急,赶到福清渡,竟跌入了河里而命终。

黄檗在船上看到这一幕,悲从中来,秉炬为母说法火化。法语云:“一子出家,九族登天,若不生天,诸佛妄言。”此时,乡人都看见火焰之中,他的母亲转为男子身,乘大光明,上生夜摩天宫。后来福清渡就改名为大义渡。

故知僧家看似决绝,却最是深情!

也有人说,出家是忤逆父母,是为不孝,可是儒家的《孝经》亦有云:“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曾子问孔夫子,是不是遵从父亲的命令,就是孝顺了呢?子曰:这是什么话呢!不义之事,子不可以不争,如果一味顺从,又怎么能是孝顺呢?不因循父母因为烦恼驱使的言行,进而帮助父母认识烦恼,断除烦恼,真正让父母得到今生后世的利益与安乐,则是正信弟子的责任。

莲池大师《七笔勾》有云:“恩重山丘,五鼎三牲未足酬,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嗏,出事大因由,凡情怎剖,孝子贤孙,好向真空究,因此把五色金章一笔勾。”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母之恩,无以为报,真正的孝子贤孙,又怎么会满足于世俗功业,五色金章,光耀门楣,何不深究真空,帮助父母得离尘垢,究竟安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有这样一个女人

不管是上班,是打工,还是在外奔波,或者只是出去游玩...

古代出家当和尚的10个条件

很多影视剧里都有这么一个桥段,古人犯了法或杀了人,...

如何使无法生育的人能得子

世间上无法生育子女之人,常服壮阳之药。而且常行房事...

北大研究生出家记——我一无所有,但非常快乐

在跟我结婚前,她提了三个条件: 第一、不需要我的任何...

思恩图报,青年本责

【原文】 吾人眼耳鼻舌、四肢百骸,皆由父母生养而来。...

佛源敬老院免费接奉养年迈出家人公告

佛源敬老院是一座针对出家人、食宿全部免费的敬老院,...

弃儿的故事

从前有户人家,十分贫穷,生了个小男孩,实在养不起,...

佛陀为何要制定戒律

从声闻律上看,是因事而制。在家众要确保人身不失,故...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常啖人间肉鲜美,谁知盘盏肠食毒

【猪肉】 味苦,性微寒,有小毒。牡曰,牝曰彘,子曰豚...

遇到事情,先观察自己很重要

觉察的智慧是内观的,跟别人没关系。就是不管你遇到什...

树立素食的正知见

问: 请益法师一个问题,世间有这样的观点,认为维生素...

广钦老和尚的忍辱法语

1.人家侮辱我、欺负我、占我便宜,如果我们能忍下来,...

【佛教词典】佛法

佛所说之教法,包括各种教义及教义所表达之佛教真理。...

【佛教词典】外道四宗

(名数)又曰四见。亦曰四执:一迦毗罗,计一。二优楼...

圣严法师:该不该怀疑

人不一定生性多疑,多半是因为曾经上过当,所以才疑神...

障碍最怕一件事,就是你的坚持

以前我读佛学院,我们的教务主任在新生训练时,他在黑...

如何看待净土宗里面不同的知见

问: 现在佛教各种知见斗争坚固,不仅是不同法门之间...

在家居士每半月五戒诵戒仪轨

一、上香(三拜) 上香三拜 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佛陀开示五条待妻原则

在佛陀时代丈夫的地位崇高无比,妻子称丈夫为主子,而...

不回向亦能获大益,此语欠妥

接手书,并闽佛化社书,及大纲大事记。备悉此社尚正当...

为什么布施会内心快乐

布施功德无量,是我们常说的行话。但是,功德从哪里来...

文珠法师《三皈五戒的意义》

三皈,是皈依佛、法、僧三宝;五戒,是佛教的根本戒。...

一位老居士的濒死体验

二〇一一年年底,我在杭州某寺院做义工,经常听老居士...

皈依三宝是离开生死苦海最好的道路

我们能够知道理体三宝里面的清净本性,那么我们生命,...

做月下老人是助人堕生死欲坑

你很喜欢做月下老人?喜欢做月下老人,这完全是凡情,...

这两种身份对我们都很重要

《法华经》有一句话说: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