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文殊菩萨与净土法门的因缘

2021/05/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文殊菩萨与净土法门的因缘

文殊菩萨为佛教中的四大菩萨之一,又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在华严法会上的二大肋侍,助佛弘化。

文殊师利,或称“曼殊室利”,华言意为“妙德”,又称“妙吉祥”。

据《文殊般涅槃经》云:文殊菩萨生于佛世的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家族,从母亲的右胁出生。身体紫金色,刚生下来就能够说话,不久就在释迦牟尼佛座下皈依。菩萨安住于首楞严三昧,在十方示现八相成道,饶益众生。

《首楞严三昧经》说,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之前,南方有“平等”世界,此世界的佛陀名号为“龙种上如来”,即是今文殊师利菩萨也。

《央掘摩罗经》言,北方有个“常喜世界”,其中的欢喜藏摩尼宝积佛,即是文殊师利菩萨。

文殊菩萨与阿弥陀佛在因地曾为父子

《悲华经》中说,阿弥陀佛为转轮圣王时,第三王子名叫“王众”,在宝藏佛之处,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于将来生生世世,行菩萨道,不疲不厌地庄严清净佛国世界,使恒河沙数广大的十方国土,合为一个他所教化的世界。此世界中有无量的珍宝充满其中,没有浊恶苦痛的触受,没有种种女人,甚至没有“女人”这个名称,也没有声闻辟支佛等未发菩提心的众生。一生得补佛位的等觉菩萨充满整个世界。第三王子发愿以后,宝藏佛即为他命名为“文殊师利”,授记他于未来世南方世界“清净无垢宝窴”佛国,圆满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名号为“普现如来”。

文殊菩萨的智慧与行法

文殊菩萨代表大乘佛法的根本智。在《观佛三昧海经》中,当时世尊为诸大众说观佛三昧之后,文殊菩萨告诉大众说:“在过去宝威德如来时,一位有德长者的儿子,名叫‘戒护’,仍在母胎的时候,就受了三归依。到了八岁时,父母礼请世尊到长者家接受供养。那时童子见到佛陀,安祥的威仪、平稳缓慢的步伐,每走一步脚下都生出莲华,而且身相具有广大光明。童子见了非常欢喜,向佛恭敬礼拜,礼拜之后仔细地看着世尊,眼光不曾暂时离开。一见到佛之后,即除去百万亿那由他劫生死重罪。”

“童子自从这次见佛以后,生生世世恒常遇到百亿那由他恒河沙数诸佛。如是众多的世尊们都开示这个观佛三昧,后来又遇到百万尊佛陀出世,皆是同一个名字,号为 ‘栴檀海’。当时童子都亲自奉事供养诸佛,中间毫无遗漏空缺,既礼拜供养诸佛世尊,又合掌恭敬观看佛的相好。由于观看佛陀身相的这种殊胜功德之因缘业力故,再一次又能亲近百万阿僧祇诸佛。从此以后,就获得了百万亿的念佛三昧,得百万阿僧祇的旋陀罗尼。既得此三昧及陀罗尼后,诸佛即现前为他说无相法,刹那之间就获得首楞严三昧大定。”

“童子由于最初受三归依,礼拜一次佛陀的缘故,又因为仔细观察如来的相好,心无疲厌懈怠。只是由于这个短暂的因缘,就能够遇到无数诸佛,更何况是一向专心系念,完整究竟地思惟、观察如来色身的种种相好呢?当时的童子,难道是别人吗?那就是文殊师利我啊!”

文殊师利菩萨说完之后,释迦世尊告诉阿难:“你应当受持记忆文殊师利所说的话,普遍地告知一切大众,以及未来后世的众生,如果有人能够礼拜、能够念佛、能够观佛者,应当知道此人,与文殊师利菩萨的功德平等没有差异。”

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行愿同等,以净土为归

在《华严经》中,善财童子先在文殊菩萨座下开根本智,然后开始五十三参,最后参到普贤菩萨时,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劝进善财,及与会的法身大士,令其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觐见阿弥陀佛大法王,以期蒙佛本愿威神加持,快速圆满佛果。

《文殊发愿经》与《普贤行愿品》末后的偈颂大略相同,《文殊发愿经》云:“愿我命终时,除灭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国。生彼佛国已,成满诸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严净普贤行,满足文殊愿,尽未来际劫,究竟菩萨行。”

文殊、普贤,这两位在华严会上辅佐毗卢遮那佛的大圣,他们的行愿和他们为众生所宣讲的法,无不是以念佛为基础,以净土为归宿,这真是值得后世轻视净土法门者深思明鉴啊!

莲宗四祖朝五台山,文殊菩萨亲嘱念佛

莲宗四祖法照大师,唐代南梁人。据《清凉山志》等佛教典籍记载,唐代大历年间(767年),大师在南岳的云峰寺斋堂吃粥的时候,在钵中见到山寺景象,内有一座寺院,匾额书“大圣竹林寺”。

隔了不久,他再次在钵中睹见五色祥云,楼阁台榭,还见文殊菩萨与诸圣众讲经说法。

经过向众人描绘打听,大师知是五台山的景象。

之后大师就与数位同参不辞辛劳,前往五台山朝拜文殊菩萨。到五台山,遇到两位自称是“善财”和“难陀”的童子,引导他到了一座寺院,匾额上题了“大圣竹林寺”五个字,跟钵里所看见的一模一样。

那里黄金为地,宝塔庄严,花果满院,清净无边。大师进了讲堂,看见文殊菩萨在西,普贤菩萨在东,各坐师子座,正在讲经说法,被成千上万的听众所围绕。

大师上前礼拜,并且请问大圣:“末代凡夫,去圣时远,知识狭劣,业障和尘垢特别深,佛性无法显现。在浩瀚的佛法中,不知道应该修行什么法门,最为切要呢?”

文殊菩萨回答他:“你现在念佛,正是时候!各种修行法门无过念佛,供养三宝、福慧双修,这两种行门,最好也最简便。我过去劫中,也因为念佛和供养三宝,而成就一切种智。所以一切诸法、般若波罗蜜、甚深的禅定,甚至诸佛,都是从念佛而成就的。故知念佛法门是诸法之王。”

大师问:“应当怎么念呢?”

文殊菩萨说:“在这个世界以西,有一尊阿弥陀佛,彼佛的愿力非常不可思议,你应当净念相继而不要间断,临命终时,决定往生极乐净土,永不退转。”

说完,文殊、普贤二大士同时伸展金色的手臂,摩着大师的头顶,为他授记:“你因为念佛,不久会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如果有善男信女,想要疾速成佛和证得无上智慧,没有比念佛更快的了!”

大师欢喜礼拜,告辞圣众而还,两位童子送出寺门。一抬头,忽然失去寺院的踪影,于是他就立了一块石碑,标上处所。

后来,在曾历大圣竹林寺的地方建了一座寺院,仍然以“竹林”为名。大师更加专心念佛,日夜不断。有一天,他忽然看见西域高僧佛陀波利告诉他:“你的莲华已经成就,三年后莲花就开了!”

三年后,法照大师告诉大众说:“我要走了!”说完,端坐而逝。

东林寺的“金文殊”

净土宗祖庭东林寺当年有尊“金文殊”像。

这尊文殊菩萨像跟陶侃有关系,也跟慧远大师有关系。

这尊金文殊最初乃阿育王所造。阿育王为什么会造金文殊呢?早年,阿育王是一个很暴虐的人,并不信三宝,他抓着人,都是施行像地狱一样的刑罚,是个暴君。文殊菩萨就去度他,他是怎么度呢?阿育王折磨犯人,就像地狱有个铁锅,沸腾的油在那里滚烫,就把犯人抛下去,那就是镬汤地狱的感觉。文殊菩萨作为犯人也被丢到锅里,但他到锅里后一下子这个油炽然的高温没有了,现出青莲华了。这样,就使阿育王顿然地醒悟过来了,就开始信仰佛教。这一信仰佛教,他就成了大护法了,所以他非常感恩文殊菩萨度了他,所以他要铸金文殊。

此尊金文殊来到中国后,就在广州的海底放光,被渔民打捞上来了。

当时有一位官员陶侃,是陶渊明的祖父,他在广州做地方官。有个渔夫看见大海里面放光,告诉他,他就派人打捞,结果出水是一尊金文殊,上面刻着“阿育王造”。

陶侃因为做官常常调动,他到武汉做地方官时,就把这尊金文殊带到武汉寒溪寺。以后他又调任江州刺史,就想迎回这尊金文殊,可是金文殊到了船上却沉到江里去了,没能打捞起来。

慧远大师得知此事,就在江边虔诚焚香祈祷,金文殊竟然浮出水面,慧远大师就将金文殊迎请到了东林寺神运殿。之后慧远大师又专门建了一个文殊阁,来供奉文殊菩萨金像,还撰写了一篇《文殊瑞相赞》。

可是到了近代文殊阁与金文殊却被毁坏殆尽。眼下东林寺常住正在规划设计,准备在文佛塔附近恢复文殊阁,让文殊菩萨的这份法缘在东林寺继续绵延下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土法门不仅利益身后且益生前

【净土起信一:净土之说,多见于日用之间。而其余功,...

星云大师《从阿弥陀经说到净土思想的建立》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从阿...

「往生」与「枉死」

往生一「往」不退,「生」活在清净快乐的佛世界 我们常...

文珠法师《修福修慧修净土》

一、修福 (一)福的意义与类别 何谓福?福是指人间富...

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那么,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又有什么样的依据呢?他能得到...

如何让佛号更加坚定呢

你的佛号跟你的心理的水平是有关系的。你心理的素质不...

对佛所说的净土一法,要深信不疑

净土一法,它的事理、性相全体是佛的果觉境界。也正因...

憨山大师:净土法门法要

示优婆塞结念佛社 惟吾佛出世,说法利生,四众人等,各...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动机决定施舍

问: 曾经在路上遇到过一母女,向我讨要饭钱,我当时...

佛为迦叶尊者让半座

凡夫无不好胜好进,不知以退为进也。迦叶愿居人后,不...

禅斌法师:酒肉穿肠过,魔在心中坐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社会上有些人啊,往往会拿这...

依报随着正报而转

今天跟大家分享佛法的另一个重要原理,依报随着正报转...

【佛教词典】召请

(术语)劝请佛菩萨,又召致人众也。大日经七曰:召请...

【佛教词典】言味

(杂语)言语与意味。止观一上曰:言味相符。...

放下万缘,今生决定天上人间自我选择,做得了主

宗门下祖师立的规矩在修行中非常重要,值得我们尊敬。...

业力带着你去旅行

佛法里面讲,我们的生命由于自己有身口意的造作,就会...

福报大的人怎么厌离娑婆

有些人厌离娑婆有困难,为什么他对于厌离娑婆有困难?...

副经中的正经

《莫到老来方修道》,我们讲到净土的部类门。此前讲过...

孝顺慈悲的光目

一天,佛陀开示定自在王:无量阿僧只劫以前,清净莲花...

自己所念的佛到底是不是佛

为什么我们要特别强调,念佛所念的到底是不是佛,因为...

一偈治病并能身相具足

如来证涅槃,永断于生死;若有至心听,常得无量乐。...

恶业要使它消除,善业要使它增长

善业力深难造恶 大家要勉力多修善业,善业深了,往昔恶...

没有听到佛法,人生就不能解脱

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修行人都要牢牢的记住,你步入修行...

斤斤计较,很难获得快乐

有人说: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的确,生活中有...

修净业人,不以种种境界为事

修净业人,不以种种境界为事。 修净土法门念佛求往生的...

一边挣扎,一边念佛

我每天功课不缺,礼佛,诵经,念佛,出了佛堂念珠也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