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太虚大师:三种般若

太虚大师  2021/09/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太虚大师:三种般若

般若古读波那,义虽可翻,但难恰当,故存其梵语而用音译。如近译哲学为“斐罗梭斐”,论理为“逻辑”之类。般若之义,虽可译为智慧,但未极正确,因中文之智慧,有美有恶,如绝圣弃智之智,好行小慧之慧,皆含有非美善之意,不能恰好与般若相当,故不如存般若之原音,而以智慧——加以界限——为解释。

盖般若者,诸佛菩萨亲证诸法实相真如之智慧也。以一切万有之法性本来真实如此,一切有情不了真如,违于法性,故起颠倒迷谬虚妄之分别,必须遣除之,始得般若现前。故般若非平常之智慧,虽有时以之作解,须知实与普通书中之智慧不同。

今为定义于下:般若者,乃依佛所说教法,解理修行,遣除一切颠倒、迷谬、虚妄的分别,亲证诸法实相真如的无分别智慧也。依此定义,说明三种般若:其一、实相般若:即亲证诸法实相真如之智慧,依此实相般若故有诸佛及诸菩萨。此根本般若,离言说,绝文字,超分别,如经中谓“观世音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即亲证诸法实相。此时此境,为一切文字言说思量所不能到,即此《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亦无可说。惟无分别智乃名般若,既无可说,何以复有此经耶?则以有文字般若在。

其二、文字般若:其实文字本非文字,惟因诸佛菩萨亲证诸法实相,而人等众生未能证之,即未得实相般若。若诸佛菩萨对于一切有情,无有方便以开导教化,则虽自证诸法实相而不能利益众生。依此为利益众生的大慈悲心,乃施设方便的言说,即从亲证得的法中,假设语言文字,使众生了解起信,故有佛所说法。佛弟子中多闻而记忆力强者,如阿难陀辈,结集佛语而纪录之,故有经律论三藏流传于后世。故实相般若离绝语言文字,但从实相般若而方便教化,令未知者知,未解者解,乃有文字般若。

其三、观照般若:观照者,观察觉照之义。盖经典乃佛所说之法,使人依之而得了解其所含之理。顾理虽明,不离名字,未达无分别的亲证,故欲从文字般若而达实相般若。其间有功用在,即观照般若。是学佛之人,非仅于三藏佛典研究到透澈明白,融会贯通便已,又须向当下身心世界加以观察,如本经所谓“照见五蕴皆空”,即系将近而身心远而世界,观察觉照,决定明了自他一切万法如幻如化,当体皆空。若能依经中道理,以为思想知识之标准,起心动念,常有观照,勤为心理之训练,则向者之分别执着烦恼串习,可以改变,可以伏除,终可引生实相般若,而与诸佛菩萨的般若完全一致,是为观照般若。

譬之渡河,实相般若为一切众生求渡达之处所;文字般若为诸佛菩萨方便布施之船筏;而观照般若则为借船求渡各众生撑篙持舵等等功力。是以依经解义,纵许博通三藏,若不身体力行,犹之空玩舟筏,不思行驶,终无渡达之日。其欲由解理而获亲证实相,亦犹是矣。且诸佛菩萨乃吾人之引导者,吾人对之亦非如迷信者流,崇拜一神多神可比。果能获得亲证实相的般若,即人人是菩萨;究竟证之,即人人是佛。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只在智慧的觉达到耳。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太虚大师文章列表

六祖悟道时的五句话道尽了一切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

《阿弥陀经》与《文殊》《般若经》的会通

等者,略举余经。如《文殊》所云,一行三昧。《大品》...

五度无般若,不能究竟到彼岸

六度者,菩萨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要法也。然五度如盲...

身体不是「我」,那「我」在哪里啊

如果我们诸位道友害病也好,或者受到伤害、感觉到痛,...

宏海法师:心经·可以静心也

第一讲 心经之心 阿弥陀佛,各位吉祥。在现今我们这个...

般若与人生佛教

般若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具大智慧,第二是有大悲心,第...

宏海法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第一讲) 好,各位大觉世间正法学堂的同修们,请大家...

【佛学漫画】般若·心经

般若心经...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推荐】记住别人的好,忘记别人的过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得到过别人的帮助。但是...

居士修行与弘法中的几个误区

佛制四众弟子,出家众以修习梵行、弘法度众为要务,在...

平常都放不下,临命终时能放下吗

我们在座的老年人多,家里的女儿、孙女、外孙、孙子,...

贪心和嗔心的对治方法

在佛法中,对于贪心和嗔心都有具体对治方法。其中,关...

【佛教词典】腰线

(修法)加持线楼,带于行者之腰者。苏悉地经一曰:复...

【佛教词典】结

问结有几种?云何结?何处结耶?答结有九种,谓爱结、...

念这个名号超胜作一切功德

阿弥陀佛因地当中发愿就是用名号度众生,名号里面有着...

积攒往生极乐净土的资粮

为什么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中...

忘恩负义的樵夫

从前,有一个樵夫,入山砍柴,不觉天色将晚,急忙收拾...

为什么要读诵大乘方等经典

为什么我们要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一切大乘经典都是由佛...

不要急于求心念一下子能清净

从我们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来反省自己的心:当我和他人...

戒定慧学有门入

佛法的修行实际上就是修戒、定、慧,因为修戒可以让我...

一休与五休

有一天,有人问一休禅师道:禅师什么法号都好起,为什...

肉食的害处和素食的好处

一、从健康的角度看肉食的害处 (一)毒素致癌(五毒...

要想得地藏菩萨加持,起码要有下至心

现在这个地球,有六十五亿人口,能够念他的名号,跟他...

学会世间上的两种快乐

问: 经常会觉得付出得不到回报,对别人好往往结果会...

让地球休养生息

日本大地震和连续的余震,让人们不由得不将关注点转向...

【佛学漫画】不要玩火

不要玩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