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出家僧人的四威仪

2021/11/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出家僧人的四威仪

举佛音声慢水流,诵经行道雁行游,

合掌当胸如捧水,立身顶上似安油,

瞻前顾后轻移步,左右癹旋半展眸,

威仪动静常如此,不枉空门做比丘。

这是一首赞叹出家比丘威仪的偈颂,在佛门中威仪不仅仅是外在的仪表问题,还是一种修行。威仪具足不但可以摄心,还能使众生睹僧宝之庄严而起信,自利利他。

四威仪原指人类日常起居的四种动作,即行、住、坐、卧。佛教要求僧众避免放逸、注意举止,故以四威仪代表修行者所应遵行的各种规范,即如《菩萨善戒经》云:“若行,若住,若坐,若卧,于一切行不失道心。”四威仪,古人用十二个字做了总结,即是“行如风、坐如钟、立如松、卧如弓”。

修道之人,举止动步,安详徐行,犹如清风徐拂。行进时,两眼平视,不左窥右瞄,不向外攀缘;移步时,勿踏虫蚁,勿仓仓惶惶,或令鞋履拖拉出声;当收摄身心,举止动步,心存正念,一切时中,定慧等持,如法而行。

站立之时,头颈不偏不倚,身躯挺直,安稳而立,犹如苍松,不可轻率、歪斜或抖动;当心存正念,随所住处,常念供养三宝、赞叹经法,系心在道,思惟经义,如法而立。

跏趺宴坐时,应摄心专注,身心安稳不动,犹如大钟。古德云:“身要放松,不得随便;心要专注,不得紧张。”切勿前倾、后仰或左右歪斜;当端肃威仪,息缘绝虑,观照自心,谛观实相,如法而坐。

修道之人,非时不卧;为调摄身心,若睡眠时,当右胁而卧,以右手曲肱为枕,左手平舒于腿,双腿微弓,两足相叠,名为吉祥卧,亦名狮子卧法。右胁而卧,于诸卧姿中,最为有益,能令身得安稳,心不动乱。

律云:“仰卧,是修罗卧;覆卧,是饿鬼卧;左胁卧,是贪欲人卧。”是故修道人不仰卧、不覆卧、不左胁卧,应右胁而卧,保持正念,心无昏乱,如法而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出家人完全禁欲有三种原因

有人问,佛教主张禁欲,是否又主张苦行之嫌疑?答案是...

【推荐】除粪贱民出家证果 佛陀详解前世因由

编者按:今天这一篇故事出自《贤愚经》,原题为尼提度...

星云大师《佛教僧伽的十有思想》

各位参加短期出家的善男子信女人们: 记得在今年春夏...

弘一大师: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

杭州这个地方,实堪称为佛地,因为那边寺庙之多,约有...

专访净旻法师:出家人,大丈夫

刀剃下娘生发,除却尘劳不净身,投入到大觉法王的怀抱...

知道前生是出家人,何不恢复出家人的事业

印祖在《文钞》中说,在苏州有一位吴引之先生,是晚清...

哪些人不可以出家呢

要想成为僧人,首先必须出家。是否任何人都可以出家呢...

人间如剧场,个个是演员

要出家就没有远和近,就要发起心来,慈悲喜舍四等心遍...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

【注音版】十小咒

十小咒...

圣人的血泪

印光大师教我们,佛法从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就有一分...

哪里有迷妄哪里便有平静

大部分的人仍不知禅修的本质,他们认为行禅、坐禅与闻...

外在体现内在

虽然不是全部如此,但外在还是经常体现内在。为此,我...

【推荐】对治淫欲的观想方法

修行人最难除的是淫念。然而淫念不除,不能入道。即使...

【佛教词典】二种出家

身出家和心出家。身出家者,如小乘的比丘和大乘的菩萨...

【佛教词典】生处塔

(堂塔)在世尊生处龙弥你之塔也。八塔之一。...

走出心中的妄想,才能去受用弥陀的光明

过去有一位年轻人,这个年轻人他跟一个女孩谈恋爱,谈...

宏海法师:灵光寺舍利塔开示

佛舍利的缘起(上) 好,阿弥陀佛,各位我们现在,在...

宏海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一讲) 好,各位有缘,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

唯识学的下手是第六意识,成败的关键看第七识

我们应该怎么去处理我们颠倒妄想呢?在唯识学的一个方...

慧律法师《让你赢,我也没有输》

释迦牟尼佛自认是世界上最平凡的人,所以他没有烦恼。...

攻人之恶毋太严,教人以善毋过高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 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

悲智双全的小猴子

在一座山林中,有只小猴子,非常天真、无邪、清净,对...

一家七口全部出家,夫妻二人同生净土

了相,四川西蜀吴姓的子弟。高、曾、祖父皆任官于安徽...

修学地藏经跟地藏法门的原因

为何要修地藏法门? 首先,就是许多大师都提倡大家要修...

无益于世,此不名为勤劳

语云一勤天下无难事,又说勤有功,戏无益;西谚也谓黄...

窥基大师的故事

窥基的父亲尉迟宗,是唐代左金吾将军。母亲裴氏夫人因...

以妙音香花欢喜供佛,成就辟支佛果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度众。有一天,许多豪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