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闭住你的嘴,看住你的心,修好你的法

2011/12/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现在很多人学佛,往往流于形式,喜欢聚会、赶法会,自己真修的少,有些同修,也不知道如何实修。或者,有些人知道一方面的佛理,有一些人知道另一方面的佛理,就互相攻击。比如说,学密,学禅,学净土的,就相互看不上。 也有些人用佛法武断地评论社会上的现象,想去干涉。 所以法王基于这些情况,提出一个修行理念:闭住你的嘴,看住你的心,修好你的法。

这实在是和诸佛菩萨的教诲相一致的,不争论,不干涉政府社会,不干涉别人,不用佛法去要求别人,只管自己。为什么?因为修行,只能是自己改变自己,成就自己,不可能由别人代替,佛是我们的老师,但佛也不能代替。

因果图鉴里说,自己吃饭自己饱,自己因果自己了。

普贤菩萨行愿品里,十大愿望就有:用普贤愿力普遍地观察众生,只要有众生行善修行,菩萨立刻去度化他。有微善,也会去度化。而菩萨没有说,众生恶,怎么办? 菩萨没有看到世间的恶,没有看到众生的过失。只看到众生的善,修行,功德,只看到正面的。

若真修行人,不见他人过,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修行,就看他是不是老是在说别人的毛病,搞是非,如果是,就是打着学佛的名号,在搞贪嗔痴,是假修行。修行是修你的心,修正身口意。

梁武帝建很多寺院,也印了大量经,达摩祖师说,毫无功德,做的这些事,跟成佛,没有关系。想成佛,想成就,得改造自己。改造身口意,这是功德。

如果一个人,一张嘴就是说,我哪里错了,我要改,这是真修行人,如果一开口就是指责别人,那根本不是修行人,假的。

俞净意公也是这样,不转心,还是贪嗔痴,那没用的。现在很多同修看起来也在做功课,也在努力做一些事。但是过去形成的看法,根本没变。外在环境一合适,机缘一成熟,过去内心中的知见又出来了,所以每个人,都要过关的。过关的时候痛苦,但是有佛法支持。一旦明白了,过去了,这些习性就消失了。

每个人都要过关,这关不好过,很痛苦。修行,内在要发生化学反应,我们的知见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观念很顽固,要改变,必须发生化学反应,通过化学反应,把三毒给化出去。

在道场里,看到别人怎么做,我们不想。如果我们不能真正认识到这是自己的问题,这一关,过不去。我们修行,还去总盯着别人,那是因为我们同样有这样的问题。如果你内心没有这些毛病,你不会看到别人这些问题的。

闭住自己的嘴,看住自己的心,修好自己的法。所以这句话很对。苦修自己,哪里顾得上管别人?

管别人,是成就后的事;现在管别人,毒害别人,毒害自己。

我们现在修行人,这个原则很重要:闭住自己的嘴,看住自己的心,修好你的法。念佛不忘行善,行善不忘念佛.行善福报增长,念佛业障消除,现世速获福慧,命终往生净土.建议大家都遵循这个原则来修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推荐】平常没什么感觉,临终时你就知道怕了

如果一个人,他对过去的业都没有处理没有处理的意思,...

一个人开始内观时,他就是在开显宝藏

中道又分为二: 一者、但中 ─ 唯有理性,不具诸法。见...

穿越情绪的风暴

以呼吸照顾愤怒 当愤怒、嫉妒与绝望的能量生起时,我们...

修行起来为何很困难不容易成就

要如何修行?有几个重要的观点是我们应当要先认识的。...

学佛中常见的八种「病态」

一、煞有介事型 张口闭口,便是顶礼某大德;对人言必称...

念生死苦,功夫才用得起来

大家念佛的时候要观想生老病死苦。生老病死苦,这四种...

【推荐】从朝至暮,一句佛号不令间断

无论在家在庵,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

有哪些可行的改过方法

然人之过, 有从事上改者, 有从理上改者, 有从心上改...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现代人很多是寿终医院,不是寿终正寝

人道中有许多是不正常的死亡,那就属于横死。人的生命...

人寿百岁,不起善愿,不如一日,发行四弘

人寿百岁,不起善愿,不如一日,发行四弘。《大法句经...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我们对言语的态度,就是从父母呼、父母命这几句开始做...

千锤百炼,身心皆益

横逆困穷,是锻炼豪杰的一副炉锤。能受其锻炼,则心身...

【佛教词典】杜多

(术语)Dhūta,又作杜荼。与梵语头陀同。慧琳音义二...

【佛教词典】圆密

(术语)天台之圆教与真言之密教。日本台密立天台真言...

【推荐】父亲临终的惨状让我深信因果

我叫李小英,今年27岁,父亲李明裕,祖父李根阳。家住...

宏海法师:云水见闻—五台山

参拜大螺顶 阿弥陀佛! 各位,我们已经成功的拜上来了...

少施获大福报的僧福田

昔日佛陀在王舍城耆阇崛山净住说法,当时城中有九十六...

有时平平淡淡也是一种福

要培养自己一个强有力的思想,来牵引自己的生命,很重...

解析禅的内涵

一、禅是心的原态,生命的共相、永恒相 禅究竟是什么...

父母的教训和责罚

居则致其敬的意思,是说在日常生活中,做子女的人,无...

虚云老和尚睡觉打呼噜,但外边的境界都瞒不过他

一般我们只能看到经书上所记述的,五阴净了是何等何等...

五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五戒是一切种类戒的基础。一个人能够受三皈五戒,就可...

偏执无生之理,轻视往生之事

执著有往生的事相,虽然不了解无生的道理,但老实念佛...

法布施能得三十二种功德

首先讲讲什么是法布施,所谓法布施就是布施佛法,比如...

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心静欲自消

四十二章经的三十一章,心寂欲除,这个心寂灭了,自然...

戴斗笠的地藏菩萨

记得是在八九岁的时候,读过一个日本民间故事《戴斗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