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知苦、体验苦、不以为苦》

圣严法师  2010/06/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法对“苦”有相当多的阐述,它将人生分为生、老、病、死四苦,再加上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五蕴炽盛,就形成了“八苦”。离苦、灭苦是学佛的目的,然而在离苦、灭苦之前,最重要的还是要先“知苦”。

佛法中对于种种苦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苦形成的原因。然而,如果仅止于文字上的了解,即使将这些名词念得滚瓜烂熟,也无法真正体会苦的真义。如此一来,佛法只不过是一般的知识,产生不了什么力量,遇到讨厌的事情,还是会嗔恨;遇到喜欢的事情,还是会贪爱,照样还是在贪、嗔、痴、慢、疑种种烦恼心中打转。对“苦”的本质仍然一无所知,是不可能远离痛苦的。

人生的各种经验,都要亲身体会过才能变得深刻。虽然许多人一听闻佛法,很快就能够理解人生是苦的,并能运用修行的方法来做一些离苦的工夫,但是大部分的人还是必须在遭遇过非常重大的灾难之后,对于人生的苦才真正有所体会。例如遇上飞机失事,机上所有的人都身亡,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存活;或是生了重病,濒临死亡边缘,本来医生宣判毫无复原的希望,结果却大病不死。诸如此类九死一生的经验、体验过生命即将消亡的震撼,使他们对于死亡的态度,以及看待生命、运用生命的观念和一般人完全不同。这是因为他们好像已经死过一次,现在的生命就像是捡来的一样,就会更加珍惜,任何的苦难对他们而言都已不是问题,不会像一般人患得患失,遇到一点小问题就放不下、感到非常痛苦。
另外一些人是因为最亲爱的人突然死亡了,因而发现人的生命非常脆弱、短暂,所以他会很珍惜这一份情感,也会试著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来纪念这位亲爱的人,也许是发愿做义工、为社会奉献,也许是把所有财产捐献给更需要的人。因为他经过此一遭遇,对于苦有著很强烈的感受,知道人所拥有的一切,即使是生命本身都是短暂的,更何况是身外之物呢?所以从此以后,任何苦难都再也威胁不了他,也不再觉得痛苦了。

此可知,菩萨必定是在受苦受难之中产生的。因为他是过来人,再大的苦难他都受过了,所以当他身处苦难之中时,一般人都觉得受不了,但是他仍不以为意,不觉得痛苦或困难。而且他是为了救度苦难的众生,才到苦难中来,所以并不觉得自己是在受苦,像这样的人,都有著伟大的人格情操。

可见,如果我们想要知苦、体验苦,从苦难之中了解苦难根本不存在,或者是接受苦而不以为苦,都必须要有相当的人生历练,这并不是人人都做得到的。身为一个修行佛法的人,如果想要离苦、灭苦,也相当不容易,一定要透过不间断的修行,才能跨越层层身心的障碍,从而超越所有的苦难。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新春的供养

今天讲的内容都关系到我们怎样做人,怎样修行,怎样务...

【推荐】品茶

一位屡遭失意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普陀山普济寺,慕名...

释迦佛抬头悟道悟的是什么

今年正月间,一位老朋友萧先生来看我,临走时问了一句...

心灵的财富

宗教导师们总认为人类的幸福,并不在于感官上的满足与...

一切业障皆由妄想而生

前面我们谈到了禅宗的历代祖师,明佛心宗,行解相应,...

石头变成佛

有一个沙弥耐不得禅院的寂寞,老觉着修行得太慢,感觉...

多学习在逆境中念佛

人说世间的境缘,正是自己修行的助缘。以这个痛来说,...

施戒得名利

佛陀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说法已经有一段日子了。一...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

实话实说比吹嘘更容易得到工作机会

有人认为我们处在公关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时间很短...

如何使人际关系不复杂

答案只有四个字,即「用情用理」。意思是说用慈悲、用...

应该该如何看待「情」

问: 中国人常常会用血浓于水来表示亲情的重要性,亲...

禅师是如何用功的

有人问大珠慧海禅师是怎么用功的,他答道:饥来吃饭困...

【佛教词典】大日宗

(流派)胎藏界之宗义,谓之大日宗。见菩提心义。...

【佛教词典】行基

(668~749)日本奈良时代僧。号行基菩萨。和泉(大阪...

不明路头不宜住山

这修行都得有一个外缘帮助,有房子住,有饭吃,这就是...

看清自己的缺点是很不容易的

要看清自己的缺点是很不容易的,大部分的人都认为自己...

念佛行人如何看待疾病

问: 念佛行人如何看待疾病? 大安法师答: 疾病有种...

圣严法师《家和万事兴》

种福,就是让自己和别人都健康快乐,尤其是家人之间最...

比丘尼现身变

昔日的舍卫城,是拘萨国的首都。当时有一群乱纪之徒,...

「爱」与「慈悲」的区别

南传《法句经》说: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离爱无忧...

菩萨不涉险难之处

新年伊始,即惊闻上海外滩发生重大踩踏事件。通过官方...

圣严法师《柳暗花明又一村》

默照是一种禅修的方法,平常生活也可以用:「照」是清...

邪淫的六种情况

大概地说,邪淫就是与夫妻以外的人发生不净行,但是详...

人生要八戒更要悟空

人生在世,在某种程度上讲就是欲望得到满足与失落的不...

怎样才能做到持戒清净

问: 怎样才能做到持戒清净? 净界法师答: 自责汝心...

不修功德、多有罪过

不修功德、多有罪过,看见天、看见云彩也忧愁,听见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