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印光大师《印造经像之功德》

印光大师  2010/06/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众生沉沦于苦海,必赖慈航救济,而后度脱有期。佛法化导于世间,全仗经像住持,而后灯传无尽。以是之故。凡能发心,对于佛经佛像,或刻或写,或雕或塑,或装金,或绘画。如是种种印造等法。或竭尽己心,独力营办。或自力不足,广劝众人。或将他人之已印造者,为之流通,为之供养。或见他人之方印造者,为之赞助,为之欢喜。其人功德,皆至广至大,不可以寻常算数计。何以故。佛力无边,善拔诸苦。众生无量,闻法为难。今作此印造功德者,开通法桥,宏扬大化。遍施宝筏,普济有缘,其心量之广大,实不可思议。故其功德之广大,亦复不可思议也。敬本诸经所说,略举十大利益,谨用浅文,诠次如下。

一、从前所作种种罪过,轻者立即消灭,重者亦得转轻。贪嗔痴,为造孽种子。身口意,为作恶机关。清夜自检,此生所犯者,已多不可计。若合多生所犯者言之,所造罪业,多于寒地之冰山。能勿骇惧。虽然,罪性本空,苟一动赎罪心机,誓愿流通圣经,庄严佛像,罪恶冰山,一遇慧日,有不消灭于无形者乎。

二、常得吉神拥护。一切瘟疫水火寇盗刀兵牢狱之灾,悉皆不受。人间种种恶报,无往而非,多生恶业所感。一念之善,力可回天。修行善业,而从最方便易行之印造经像之殊胜功德上作去。其感动吉神,而蒙护卫,此中实有相互获益之关系,盖神道天道,自佛法言之,均为夙业所驱,未脱长劫轮转之苦因。所以如来说法,常有无数天神,恭敬拥护。阿难集经,四大天王,为之捧案。印造经像,为诸天龙神非常欢喜之事。以此功德,而感吉神,常为拥护。终此报身,离诸灾厄。宜也,非幸也。

三、夙生怨对,咸蒙法益,而得解脱。永免寻仇报复之苦。人间一切争持嫉妒诈欺诬陷掠夺残杀等种种构怨行为,莫不起因于自私自利之一念。佛法以破除我执,为救苦雪难第一工程。印造经像,普益人间,为不可思议之法施功德,所及至广。法雨一滴,熄灭多生怨对之嗔火而有余。化仇而为恩,转祸而为福。其权何尝不操之自我也。

四、夜叉恶鬼,不能侵犯。毒蛇饿虎,不能为害。悭贪丑行,为堕落鬼道之深因。嗔火无明,为降作毒虫之征兆。结怨多生,寻仇百劫。恶缘未熟,任尔逍遥。时会已来,凭谁解救。鬼魅相侵,虎蛇见逼。孽由自作,事非偶然。修士惕之。印造经像,豫行忏罪。于是纵有恶缘,悉皆消释。倘临险地,胥化坦途矣。

五、心得安慰,日无险事,夜无恶梦。颜色光泽,气力充盛,所作吉利。尘世多众,十之七八,在惊忧疑闷懊怨痛苦中。吾人一生,十之七八,在惊忧疑闷懊怨痛苦中。盖为我计者,我以外各各皆立于敌对之地位。孤与众抗,危孰甚焉。况乎欲心难餍,有如深谷。无事自扰,不风亦波。此所以形为罪薮,身为苦本也。佛法善灭诸苦本。彼印造经像者,或以亲沾法味而开明,或则暗受加被而通利。诸障雪消,心安神怡。润及色身,有断然者。

六、至心奉法,虽无希求,自然衣食丰足,家庭和睦,福寿绵长。至人行事,所见独真。事机一至,急起直追作去。无顾虑,无希求。发心至真切,用力至肫挚,自然成就至超卓。印造经像之事,以如是肫切恳挚,至诚格天,至心奉法之人为之,虽不计功德,而所得功德,实无限量。即仅就其人所得一部分之世间福言之,自然一一具足,而无少欠缺。苟或有人,心存希望,而始行善。发心不真切,结果即微薄。可决言焉。虽然。一念之善,一文之细,皆不虚弃,皆有无量胜果。譬之粒谷播于肥地,一传化百,五传而后得百万兆。作宏法功德者,乌可无此大计,无此决心哉。

七、所言所行,人天欢喜。任到何方,常为多众倾诚爱戴,恭敬礼拜。夙生存嫉妒心,造诽谤语,扬人恶事,暴人短处,称快一时者。殁后沉沦百劫,惨苦万状,备受一切恶报。一旦出生人间,因缘恶劣。任至何地,动遭厌恶。任作何事,都无结果。而宏扬佛法之人,善因夙植。存报恩之心,充利群之念。或净三业,作写经画像功德。或舍多金,作印经造像功德。所得胜福,不可称量。现在一切受大众欢敬之人,原从夙生宏法功德中来。往后一切令大众欢敬之人,实从现今宏法功德中出。植荆得棘,栽莲得藕。一一后果,胥由自艺也。

八、愚者转智,病者转健,困者转亨。为妇女者,报谢之日,捷转男身。夙生吝于教导,以及肆口谤法,肆意毁谤有德之人者,沉沦重罪毕受后,还得多生蠢愚无知报。夙生为贪口腹,恣杀牲禽,以及曾为渔夫屠夫,猎户庖丁,与曾操制造凶器火器毒药等权,助成他人凶杀之业者,沉沦重罪毕受后,还得多生恶疾残废报。夙生贪欲无厌,止知剥人以肥己,悭吝鄙啬,不肯周急而解囊者,沉沦重罪毕受后,还得多生贫穷困厄报。夙生知见狭劣,心存谄曲,巧言令色,掩饰行欺,逐境攀援,容量浅窄,因循怠惰,倚赖性成。烦恼垢重,怨愤易发,妒忌心深,情欲炽盛者,沉沦重罪毕受后,还得多生女身报。惟有佛法,善解诸缚。苦海无边,回头即岸。罪山万仞,息念便空。是以虔作流布佛经,庄严佛像之无上功德者,过去积罪,自然逐渐铲除。未来胜福,稳教圆满成就。

九、永离恶道,受生善道。相貌端正,天资超越,福禄殊胜。一切含灵,舍身受身,往返六道,如车转轮。千生万劫,常在梦境。作善不已,罪毕斯升。骄纵忘本,种堕落因。作恶多端,福削寿倾。百千万倍,恶报堪惊。地狱饿鬼,以及畜生,堕三恶道,万劫沉沦。难得易失,如此人身。作十善业,修五戒行。生人天道,夙福非轻。诸佛如来,悲悯同深。广为说法,首重摄心。正念无作,离垢超尘。是故印造经像,上契佛心。仅此微愿,已种福因。自是厥后,作再来人。诸福圆具,出类超群。

十、能为一切众生,种植善根。以众生心,作大福田,获无量胜果。所生之处,常得见佛闻法。直至三慧宏开,六通亲证,速得成佛。佛世有一城人众难于摄化。佛言此辈人众,与目连有缘。因遣目连往。全城人众,果皆倾心向化。诸弟子问佛因缘。佛言目连往劫,曾为樵夫。一日入山伐木,惊起无数乱蜂。其势汹汹,欲来相犯。目连戒勿行凶,且慰之曰:汝等皆有佛性,他年我若成道,当来度汝等。今此城人众,乃当日群蜂之后身也。因目连曾发一普度之念,故与有缘。种因于多劫之前,一旦机缘成熟,而收此不可思议之胜果。由此观之,吾人生生所经过之时代,在在所接触之万类,一一皆与我有缘。一一众生至灵妙之心地,皆可作为自他兼利之无上福田。我既于一一众生心田中,散播福德种子。一一众生,皆与我有大缘。一一众生心田中,所结无量大数之福果,虽谓此无量大数生生不已之福果,即为播因者,道果成熟时期之妙庄严品,亦无不可。且吾人能先行洁净治自己之心田,接受十方三世诸佛如来之无上法宝,作为脱胎换骨,转凡成圣之种子。吾身即与十方三世诸佛如来,有大因缘。诸佛愿海胜功德,一一摄于我心中。我愿与佛无差别,诸佛慈愿互相摄。因该果海,果彻因源。无边胜福,即缔造于此日印造经像,宏法利生之一真心中矣。普愿现在未来一切有缘,善觅福田,善结胜缘。勿任妙用现前之大好光阴,如滔滔逝水之在眼前足底飞过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阿弥陀佛的身口意功德

念佛就是专念阿弥陀佛的功德,这个念功德包含身、口、...

【推荐】净土宗的思考,永远要把功德归于佛陀

什么叫皈依?就是:必须要空掉自我! 我们能够往生,是...

拜佛的意义及其功德

礼拜的种类,据《大方广佛华严经疏》中记载,礼拜有十...

念佛得速疾解脱

得疾解脱者,《智论》云,有诸菩萨,自念谤大般若,堕...

持戒与作善,功德果报天壤之别

戒法跟善法的差别。这是论它的性质,要是讨论它所成就...

为何法供养功德最大

问: 经中说:诸供养中,法供养最。请解释一下。 答:...

一念虔诚 因小果大

有一回,佛陀来到全是婆罗门种的一个国城。城主听说佛...

消灾延寿,相貌圆满,辩才无碍……这尊佛都能满愿

农历九月二十九日是药师佛圣诞日,关于药师佛的大愿及...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注音版】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印光法师 人生世间,祸福吉...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盲聋喑哑可以往生吗

文钞原文: 凡有心者,皆堪作佛。何得谓盲聋喑哑不得往...

三业不清净,念佛就没有功德吗

【原文】 则从此以后,当兢兢自守,凡有不好的念头一起...

念佛人可以求早点往生吗

念佛之人,不复作生死业,然宿业未尽,何能即得往生。...

念佛需恭行,切忌好高骛远

现在的人好高骛远,有点小聪明,就忙着参禅、学相宗、...

【佛教词典】金刚光菩萨

金刚光,梵名 Vajra-tejas,音译嚩日罗帝惹。西藏名 ...

【佛教词典】实相三昧

指空、无相、无作之三三昧。空三昧,即与苦谛之空、无...

圆瑛法师:多念几声佛

大凡人之修行与不修行,就在身、口、意三业分别。若身...

六道轮回,全部是妄念

一念心性的本体是清净的,而且是具足染净诸法的清净,...

证严法师《解开嗔恚心结》

俗话说:相骂没好话。对人说了一句难听的话,别人也会...

与丈夫合不来的原因和解厄之道

纪晓岚的外祖母曹太恭人,曾经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沧...

念佛人也吃肉,应如何解决

问: 请问有的人也念佛,可是他照样吃鸡鸭鱼肉,应怎...

佛法中的「勤俭宽和」

我书房墙壁上挂着一副勤俭宽和,是一位出家法师的墨宝...

舍利弗-智能第一

诞生的前后 在南印度的摩揭陀国,离首都王舍城大约有...

让青少年超越烦恼

青少年朋友们,经常听到你们呐喊着:一大堆的烦心事,...

如何拥有健康的身体

讲《药师经》的目的,就是要教大家怎样拥有健康的身体...

把文字转成心中的光明

【阿难见佛,顶礼悲泣,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全道力...

四十八大愿——(第43愿)闻名生处尊贵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生...

行善如果求回报,心就有了挂碍

从过去佛到现在佛,诸佛关于佛教的教义,有一个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