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育王善巧度弟

2012/10/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虔信佛法的阿育王,有一个弟弟名叫宿大哆。宿大哆不只亲近外道,还毁谤佛法,认为出家沙门没有一个是真正的解脱圣者。有一次,阿育王问宿大哆:‘你为什么不相信出家修行可以解脱呢?’宿大哆回答:‘我看这些沙门都是不修苦行、贪图享受的人。’阿育王劝宿大哆:‘切莫信不可信之事,对于应信受之事反而怀疑不敬。对于佛法僧三宝,要有最大的信心!’

此时宿大哆提起自己有一次跟国王出游打猎,遇到一位用火热烤身体的婆罗门,当时即恭敬地顶礼,并且询问关于修行的情形。婆罗门表示,修苦行已经有十二年,每一天都以植物的果子和根作为食物、用草编织衣服、铺草为坐垫。但是,每当看到动物在繁衍交配时,就会感到欲火炽盛的痛苦。有鉴于此,宿大哆就说:‘婆罗门这样穿不好、吃不好,仍然存有欲望,何况沙门释子受人供养,怎么能够息灭欲望呢?大王您还是不要被这些沙门所欺骗、蒙蔽!’阿育王了解弟弟的想法后,回去就跟宰相商量,希望让宿大哆对佛法生起正信。宰相听了马上答应,一切会配合国王的计画。

之后,阿育王脱下王冠、王袍及璎络宝珠,入室沐浴。宰相看到宿大哆,就指着王冠、王袍及璎络宝珠对他说:‘您是国王最疼爱的弟弟,如果国王死了,王位就非您莫属!现在您正好可以试戴王冠、穿王袍及璎络。’宿大哆听了宰相的话,佩戴起国王的衣物,坐在王座上。阿育王一出浴室,看到这一幕,就对宿大哆说:‘我还没死,你就登位当王,真是好大的胆子!’于是派人将宿大哆捉住,要将其处死。宰相赶紧跪在国王面前求情:‘大王!宿大哆是您的亲弟弟,希望大王能让他有忏悔改过的机会。’阿育王回答:‘好!我就给他机会,让他在生命最后的七天当国王,给他百千歌舞音乐、百千群臣敬仰、百千美女服侍,享受国王应有的一切。但是,要有四个拿剑的卫兵,守在王宫的四个门下,手掌涂血、面带杀气,高声齐言:“一日已过,余六日在,我们将取走你的性命。”为他作生命的倒数!’

七天之后,宿大哆被带到阿育王面前。国王问他:‘你这七天过得快乐吗?’宿大哆回答:‘我这七天中,眼睛看不到美色、耳朵听不到歌乐、鼻子闻不到香气、饮食尝不到美味。因为四个拿剑的卫兵,每天对我作生命的倒数,让我深怀恐惧!这七天的每一天,我只感到死亡的威胁,甚至整夜都睡不着,怎么会感到快乐!’阿育王说:‘你只是因为个人生命的威胁,就担心到连当国王都不觉得快乐,更何况沙门释子观生老病死忧悲之苦;地狱种种烧煮之苦;畜生道担重、被残害的恐怖之苦;饿鬼道饥渴之苦;人道富乐者有八苦逼身,无福者更苦上加苦;天道虽乐,有衰退之苦;三界一切众生,为身心等苦所逼切。五阴让我们受到威胁、六情犹如虚空、五尘就像贼人,三界都被无常的大火所燃烧,一切都是苦、空、无常、无我。因此,你怎么能认为沙门释子不能修苦行,而得到解脱呢?沙门坚定的志向,好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厌离生死大患,背弃世间一切享乐,心无染着。因此,怎么可能不成道证果呢?’阿育王以种种善巧方便开导,终于感化宿大哆,并且愿意皈依三宝。而阿育王也说出事情的原委,表示一切都是为了让弟弟信受佛法,绝对不会伤害他。

于是,宿大哆以香花供养佛塔,听闻佛法,供养众僧,并至鸡头摩寺拜见夜奢尊者。夜奢尊者观宿大哆过去世的因缘,知道他的善根已经成熟,于是演说、赞叹出家之法;宿大哆听了心生欢喜,祈求尊者让他出家学道。尊者告诉宿大哆,应先取得国王的同意,再来出家。于是,宿大哆即回去向阿育王禀告出家的意愿:‘大王,我本如狂象无钩,是大王巧用方便,使我调柔顺服,现在恳请大王哀愍,准许我出家修行。’国王听此,不舍地抱着宿大哆说:‘出家很苦,要穿破衲衣、行街乞食,睡树下、以地为床。你向来享受快乐,对于饥渴冷热不能忍受,所以请你打消出家的念头吧!’宿大哆说:‘我现在不贪求王位、珍宝,甚至天上的快乐,亦不是畏惧敌人或灾难出家,而是害怕生老病死之苦,为求涅槃而出家。’国王听言痛哭,宿大哆安慰地说:‘大王不要伤心,生死轮回不曾休息,聚散离合本来平常。’

于是,国王要求宿大哆必须在宫中先尝试出家生活,期间宿大哆都能调适得宜,国王才答应他出家的请求,但仍要求宿大哆出家后要回来探视自己。宿大哆欢喜辞别国王,朝鸡头摩寺前进时,心想若在鸡头摩寺出家,日后定有许多俗事干扰,于是他远离国土,精勤修道,最后证得阿罗汉果!

典故摘自《阿育王传》

省思

世间的众生,常为外境所迷惑,而失去对心念的审察。如《地藏经》云:‘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往往于此遭受身心不能作主的痛苦。若能揽心觉照,自能体会‘心为其主’,做生命的主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有心世道之人,咸皆提倡佛学

佛法者,心法也。此之心法,乃生,佛,凡,圣各所同具...

善导大师因机施教的故事

一、度化屠户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妇孺皆知,但多...

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发心,名之为小

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

法布施为一切布施之首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

不把佛法作人情

而菩萨为利养故。应答不答。倒说经律。文字无前无后。...

面对很多的众生,你用什么心态来面对

身为一个菩萨,我们要处理两件事情:第一个处理自己内...

学佛要先度己再度人

【原文】 古人大彻大悟,参学事毕,且于水边林下,长养...

文昌帝君轮回的启示

问: 请开示,文昌帝君因慈悲、怜惜妇人,而堕落人道,...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说施灯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

佛说佛名经

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

憨山大师开悟的经历

佛言: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心即是佛。释迦牟尼佛在菩...

乌龟与野狗

有一次,释尊在舍卫国祇园精舍弘法利生。 有一个修行...

【佛学漫画】布施

从本质上来说,并没有什么东西真正的属于我们,所以说...

五台山「人皮鼓」的故事

世间的因果报应,跟人的善恶业力是直接关联的,如影随...

【佛教词典】眼有二种

【眼有二种】 p0999 大毗婆沙论十三卷四页云:眼有二种...

【佛教词典】自誓受戒

即未请三师七证,由自誓而得具足戒。为十种得戒之一。...

圣严法师《尽心尽力第一》

人的身材有高有矮;人的力量有大有小;人的智慧有深有...

心安才是福

几年前,我和一群朋友参加了名为突破性领导力培训课。...

学会放弃

曾经读到这样一个故事:大哲学家柏拉图曾带着他的七个...

以这个心来修观照,就会很快得定

我感觉我们很多道友,以为修行就是念佛、念菩萨圣号,...

六斋日持戒清净,获利如佛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每个月...

人生如戏努力演

在与一位居士聊天时,他问佛教到底是怎么样的,自己忽...

禅门公案:谁是知音

宋州(今湖北襄樊)广德周禅师,承继青原行思法系,是...

我为什么要选择净土法门

末学学佛已有几年,先是学禅宗,近来才开始修净土。 末...

愤怒让全身「中毒」8招灭怒火

乘车时遭遇交通堵塞,不知何时才能通过下一个路口;孩...

脱离不了过去,就失掉了未来

大乘佛法成就清净之后,他要产生愿力,这个就是修假观...

八种错误的心障

这类的情况完全是由行者的心所造作的,而不是与生俱有...

弘一大师《授三皈依大意》

授三皈依大意 第一章 三皈之略义 三皈者,皈依于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