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俱絺罗尊者问生死

证严法师  2013/11/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俱絺罗尊者问生死

学佛,就是要学得可以清楚知道「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但是谈何容易啊!不过,佛陀懂得用智慧来引导我们,首先要我们「心静」,心若能静下来,一切的境界就会很明朗。如此,即可反观自己,了解「我现在是怎么生活?」人若看得开,自然对生死就会放下、自在。

无明乃虚幻不实 应透彻放下

佛世时代,佛陀与弟子有段时间都住在王舍城的竹园精舍。由于弟子众多,所以有一群弟子由舍利弗带领住在灵鹫山。舍利弗「智慧第一」,比丘们心中若有疑惑也会请教他。

有天,摩诃俱絺罗尊者在打坐时,忽然想到:「自己是怎样出生的呢?人生为什么会有生死无明?」他打不开这些谜题,便起身走到舍利弗的禅房。俱絺罗很恭敬地对舍利弗说:「尊者,我心中有一点疑惑。佛陀常说众生是因无明聚集而衍生,到底无明在哪里?它是从哪里生出来?要怎样才能解开无明?」

舍利弗回答:「无明是出于无知;因为无知,所以不明白。其实,它就是从不了解『色、受、想、行、识』的虚幻不实而衍生,因为我们没有用心去体会。人生从未离开过『色蕴』,看得到的东西都是色,色有生有灭。我们不了解物质为什么会有生灭,因此常会起执着心,那就是无明,再来是不了解『受』心中的感受。只要看到、听到或接触到的人事物,心中都会有种种的感受,看到顺意的就高兴;不顺意的就生气。若不知道感受的虚幻性,就会有烦恼,这也叫做无明。」

又说:「平常人感受后,就会有自己的想法,若境界过后还执着于形象,这也叫做无明。为什么有生死这种『行蕴』?也就是来自于执着。我们用『意识』来感受外面的境界,所以造作很多事后又心生后悔,这都叫做无明。若无法透彻明了『色、受、想、行、识』这五项,心就会解不开、放不下,这也叫做无明。」

观察生灭变异 反观自心明镜

舍利弗这段话是很抽象的道理,我们要怎样学佛,才能学到对「色、受、想、行、识」都完全透彻、了解?这就要凭我们自己去用心。譬如大地上的泥沙、石头、草、树木,甚至我们的人体,这一切都包括在「色蕴」中。

一株草为什么会从土里生长出来?是因为有草的种子和泥土、水分、阳光、空气聚合在一起,才会长出草来,而且花草长出来后,仍离不开泥土、水分、阳光和空气这些因缘,才能不断地成长,但草长到一定的时间就会变黄、枯萎,这就是「行」的变化,行蕴不断地生灭变异。

人生也一样,一定是经过婴儿期、幼年期,然后少年、中年,再渐渐进入老年。在这段时间,到底是怎样长大?我想每个人对自己的身体都无法透彻了解,不只无法了解,对生灭无常的「识蕴」,也就是自己的想法、感受也无法透彻明白。

在医院里,我们可以看到各种病患,各有不一样的人生观念。有的人很怕死,一生病就想到死的恐怖!因此,有的人不是真正病死,而是「怕」死,是心理的惶恐、郁闷,而加重他的病情,但也有些病人却很乐观,病也就比较容痊愈。

曾有位肝硬化的病患表示,在他「百年」之后,要将他的遗体捐给慈济医学院作为病理解剖,他表示自己这辈子对人类没什么贡献,在最后能将这副臭皮囊奉献给医学教育,内心感到很欣慰!如此洒脱、乐观的人,可以说已经将「色」蕴看透,他对生死早已看淡,不管「受、想、行、识」是否了解都已无关紧要。

初步的「色」看得开,一切也就能看得开,所以,要好好反观自心;心如能静下来,无明才不会笼罩着自己的身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空留遗憾又何用

光阴似箭,城市人生活忙碌,时间好像永远不够用,匆匆...

遇安禅师的生死自在

温州瑞鹿寺上方遇安禅师,天台德韶国师之法嗣,福州人...

懈怠修行的梵志

佛陀在世时,也有许多精进的修行者,他们有人当生证果...

世间之道不能了生死

我们讲道,它有世间之道与出世间之道之分。 一、世间之...

舍秘诀而耕空言,弃神丹而服狂药,岂不大可哀哉

疏文:有生而悟无生,故云入有得空。生属凡夫,而因生...

禅师们面对死亡时,是如何的呢

佛经中说,人死之时,四大分离,如生龟脱壳,痛苦不已...

每一个刹那都是唯一的

有个小孩子,在读小学的时候,他的外祖母过世了。外祖...

三界无安是火宅

我们以前有个例子说得非常好,千里来书为栋墙,让他三...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相信自己的明天会有所作为的

美国有个名叫亨利的身世不详的青年,他已经三十多岁了...

以心灯来照亮一切迷茫的人

佛教的典籍中有一个故事。持世菩萨有一天在静坐时,有...

修行为何要远离恶友

问: 师父,为什么我们修行要远离恶友呢?那些恶友,...

沙弥转龙身的故事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我们今天在道场白...

【佛教词典】下堂

(杂语)朝粥饭毕,下僧堂也。见象器笺九。...

【佛教词典】如意殿

(杂名)兜率天中弥勒菩萨之宫殿以如意珠庄严者。...

老中医详解米饭的功效

米饭是中国人的主食,很多人不知道,米饭除了能够充饥...

印光大师苦行略记

印光大师,关中人也。宿具善根,幼志圣贤。光绪七年,...

谦恭价值观箴言

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尚书》 君子不自大其...

【推荐】慧律法师《死亡的艺术》

前言 好生恶死乃人之常情。多数的人忌讳谈死,殊不知...

在不生不灭处相见

云岩昙晟生重病,道吾宗智问他:「离此壳漏子,向什么...

禅门的修道,并没有特别奇特之处

无门慧开禅师(11831260)是宋代着名高僧,字无门,杭...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菩萨一生补处愿

最后看第二十二愿 菩萨一生补处愿:设我得佛,他方佛土...

千手千眼大悲忏法仪轨

(凡礼忏者。外之威仪、内之观想。必须先期习熟。免得...

关于近日流传讯息之郑重申明

近日常有热心居士辗转传发简讯、电子邮件,论及: 慧...

玉米的3大神奇功效

一、高血压及高血糖患者 玉米最早是产于南美洲的,当地...

地藏菩萨名号的来源

在我们佛教界里头,四大名山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要讲...

日日熏修净土法门,正身端坐而往生

原文: 如湛,姓焦,永嘉人,母梦见宝塔,而湛生。幼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