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法显大师西行记

2014/02/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法显大师西行记

法显,俗姓龚,平阳郡武阳(山西临汾)人。幼年时,三个兄弟先后夭折,父母惟恐法显也遭遇不测,在三岁时就让他剃度为沙弥,但仍住在家中。后因患病将死,才将他送往寺院。病愈之后,法显就不再返回俗家。二十岁受具足戒,慨叹律藏残缺,因而发愿前往西域、印度寻求戒律原典。法显在佛教史上,不独为佛教的高僧,在我国留学史上也是空前的第一人,他对民族文化贡献与影响,可说是光耀千古。

西行

东晋隆安三年(三九九),法显约同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人,由长安出发,取道河西走廊,行到张掖。适逢张掖大乱,道路不通,张掖王慇勤挽留,竭诚护持供养他,法显因而在此结夏安居。

在张掖期间,一行人又加入了智严、慧简、僧绍、宝云、僧景等人,彼此结伴,向西前进至敦煌。敦煌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一出敦煌,就是一片广大无垠的沙漠,幸而当时有太守李浩供给横渡沙漠的资粮,法显等人于是与智严、宝云等分别随使先行。沙漠之中,气候酷热,多恶风,沿途所经,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目所极,茫然一片,只凭偶尔见到的枯骨为标帜。后经鄯善国(今新疆鄯善)、乌夷国(今新疆焉耆),与宝云等一行人相逢。当时的乌夷国奉行小乘教,一般居民不知礼仪,拒绝资助求法的费用,智严、慧简、慧嵬遂转向高昌(今新疆吐鲁番)求助,而法显等人则得到符公孙的供给,又继续向西南方前进。

在杳无人烟的沙漠中横渡,实为艰难困苦,一行人走了一个多月后,终于到达于阗国(今新疆和阗)。此地物产丰饶,人民信仰大乘佛法,法显等人因而受到优厚的礼遇。不久,慧景、道整随着慧达先出发前往竭叉国,法显等人则滞留在于阗国三个月,主要是为了观看从四月一日到十四日的行像盛会。结束后,僧绍独自一人随胡僧到罽宾,法显等人则经子合国,南行入葱岭,到达麾国过夏。其后,法显等人再翻山越岭,经过了二十五天,到达与印度接境的竭叉国,与慧景等人会合,并参加国王所举行的五年大施会。

东晋安帝元兴元年(四○二),法显等人向北印度前进,越过葱岭,地势惊险,常有恶龙吐毒风,又经年飘雪,当地人称为雪山。到北印度境内的阮历国后,一行人又沿着葱岭向西南行,山路崎岖,千仞石壁,万丈绝崖。法显等人战战兢兢地攀过了七百多所简陋艰险的梯道,踏踩绳桥,越印度河,到达乌苌国,在此结夏安居。然后南下,历宿呵多国、犍陀卫国、竺刹尸罗国,到弗楼沙国,其间,僧景、宝云随慧达回国,慧应在此病故。法显独自前往那竭国,与慧景、道整会和,并在这里度过严寒的冬天。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四○五),他再回到巴连弗邑,广为搜求经律,当时的北印度诸国皆用口传,并无经本可抄,因此法显再到中印度,在城邑的摩诃僧伽蓝取得《摩诃僧只律》。据说,这就是只洹精舍所传的律本,十八部律由其衍生而出,是佛陀在世时,大众所共同奉行的法规。此外,他又得到《萨婆多部钞律》七千偈、《杂阿毗昙心论》六千偈、《綖经》二千五百偈、《方等般泥洹经》五千偈及《摩诃僧只阿毗昙论》。法显在印度停留期间,也用心学习梵文与梵语,抄得经律等,达成他入印度求律的目的与愿望。

同行的道整,远来印度的本意虽然是在求得戒律,但目睹僧团的法则及众僧的威仪严正,深受感动,因而决心留住于此。法显则坚持要把戒律流通到汉土为目的,只好独自一人回国。法显沿着恒河东下,经瞻波国,于义熙四年到达东印度的印多摩利帝国,停留两年之后,泛海前往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在狮子国停留两年,得到《弥沙塞律》及《长阿含经》、《杂阿含经》、《杂藏》等梵本各一部。

东归

义熙七年,法显搭乘载有二百余人的商船泛海东行归国,遇风飘泊九十日至耶婆提国(爪哇),在此住了五个月。

义熙八年,法显再搭乘贸易商船,航向广州,又遇暴风,经八十余日,才到达长广郡界的崂山(山东青岛)。法显登陆后,青州太守李嶷遣使迎请法显到郡城,热忱款待,法显在此住了一冬一夏。

法显从长安出发时,已经是六十岁左右的“耳顺”之年,一路西行,经六年到达印度中部,停留六年,归程经狮子国等地,又三年才回到青州,前后已经过了十五年,游历三十国。

义熙九年,法显到京都建康,在道场寺与佛驮跋陀罗从事翻译,前后译出《摩诃僧只律》四十卷、《僧只比丘戒本》一卷、《僧尼戒本》一卷、《大般泥洹经》六卷、《杂藏经》、《杂阿毘昙心论》等,共计百万余言。

法显在建康居住数年后,再转往荆州(今湖北江陵)的辛寺,在此圆寂,享寿八十六岁。

作品

著《佛国记》(又称《法显传》)。译《摩诃僧只律》四十卷、《僧只比丘戒本》一卷、《僧尼戒本》一卷、《大般泥洹经》六卷、《杂藏经》、《杂阿毘昙心论》等,共计百万余言。

《佛国记》记载求法经验、见闻及游历各国的风土民情、佛教状况等,提供后人西行求法的指南。这本书是我国僧侣旅游印度传记中,现存最古的典籍。书中内容保存有关西域诸国的古代史地资料,为研究西域及南亚地区的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历史文献。至今,《佛国记》仍是世人公认的不朽之作,近代并有英、法、德等译本,备受各国历史学者和考古学者的重视。

后世影响

东晋末年,受法显影响,西行求法者络绎不绝,如康法朗、慧叡、智猛等人西行。南北朝时代西行求法者更为盛行,有昙无竭、昙朗一行二十五人、法力等三人、宝暹一行八人,及道普、道泰、法盛、慧览、道药、法献、惠生、云启等,均独自西行。其中较有成就者,以昙无竭为代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持律弘教的慈舟法师

慈舟律师行解精进,弘传华严而希心莲宗,与弘一律师同...

百岁奇僧预知时至,选定奇人继任住持

剃度出家在年龄上有何要求?一般说来,我国当前对于出...

明海法师忆净慧长老:活在当下

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师父(净慧老和尚)的情...

明末高僧莲池大师

诸位有缘,大家吉祥。今天呢想给大家说说众所周知的莲...

我去即来——省庵大师的圆满人生

久负盛名的宁波阿育王寺右侧,有一处隐藏在茂林深处,...

虚云老和尚的禅风

今天给各位介绍虚云老和尚及其禅风。虚云老和尚的前生...

星云大师《我怎样走向世界》

各位乡亲,各位父老兄弟姐妹,大家好。 我是扬州人。...

柴夫一炬,弘公三弹

弘一大师前来承天寺后,遂与转尘上人领数人上山。弘公...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

【注音版】十小咒

十小咒...

【佛学漫画】地藏菩萨的故事——两个国王

地藏菩萨的故事——两个国王...

虚云老和尚入定的功夫

文殊菩萨教授我们,说当你健康的时候,可要想到病苦的...

不要和诱惑较劲

一天,大鱼问小鱼们:在一个钓钩上挂着一条又肥又嫩、...

如何才是开悟

一、无心可安即可开悟 有一个相当著名的公案: 禅宗的...

【佛教词典】二十二根有漏无漏分别

【二十二根有漏无漏分别】 p0046   俱舍论三卷七页云...

【佛教词典】戒体箱

(物名)三昧耶戒金刚界胎藏界之式文称为戒体,容其戒...

带业往生是带旧业,不是带新业吗

问: 有关带业往生,如果是信佛出家受戒后造了新业,诚...

如果很在意你的未来,那你应该学吃亏

以我善乐诸因果,他苦因果尽无余;如风去来行取舍,由...

梦参老和尚: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上卷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是经的题目。这个经字不多...

你们是最快乐的人

至於宇宙,则是每一个宗教都会谈到的。释迦牟尼佛在经...

南怀瑾先生谈「算命」

八字就是所谓算命、这个是命根。那么但是八字是不是准...

当今社会人们的嗔心毒火

人类自称为万物之灵,仗着自身的心智优势,成了这个星...

佛为长者说四种施

昔日,在舍卫国有一富可敌国的婆罗门长者,名叫蓝达。...

如何消除业障与消业的征兆

一切法由心想生。罪由心起,必将由心忏悔。只有心地清...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第一 国无恶道愿 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和「至心信乐乃至十念」有冲突吗

问: 《佛说阿弥陀经》中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

准提菩萨——薄福恶业众生的大依怙

稽首皈依苏悉帝。头面顶礼七俱胝。 我今称赞大准提。惟...

如果没有福报,修行路上障碍就会很多

学佛应该从培养福报开始,如果没有福报,不仅智慧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