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孝子驱蝇误杀父亲 转世受报了断前因

2015/05/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孝子驱蝇误杀父亲 转世受报了断前因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位老先生因妻子过世,和儿子相依为命。家境贫穷的他,觉得在世间非常艰苦,便起了出家的念头。于是老先生带着儿子一同前往精舍,请求佛陀为其剃度,佛陀怜悯他们的处境便应允了他们的请求。出家后,这位老先生成为比丘,儿子则因年纪还小而为沙弥,从此两人一同出外托钵乞食,傍晚再回到僧团。

一天,老比丘和沙弥去了一个较偏远的村庄托钵,回程时因路途遥远,暮色低垂,小沙弥担心半路会遇到毒蛇猛兽,于是急忙半扶半推、催促着老比丘赶路。但是固执的老比丘不肯加快脚步,沙弥一不小心用力过猛,便将父亲推倒在地上,当下老比丘就往生了。

父亲死后,小沙弥一人独自回到僧团,其他比丘见到就问:“你早上不是和你父亲一同出门托钵,怎么只有你回来?”小沙弥回答道:“我和父亲一同出外乞食,因回程时间已晚,我怕路上会有毒蛇猛兽,情急之下便催促着他前进,结果一不小心推得太急,让父亲扑倒在地上,他就往生了。”众比丘听了便责骂这名沙弥:“你真是个大恶人,老比丘不仅是你的父亲,也是你的老师,你竟然杀了他!”之后,便将这件事秉告佛陀。佛陀告诉大众:“这位老比丘虽然往生了,但他并不是被恶意杀害。”随即问这位沙弥:“你杀了你的父亲吗?”沙弥回答:“是的,我不能够推卸责任,但我不是故意杀害我父亲的。”

佛陀认可沙弥说的话,并对他说:“我知道你心中并没有恶意,不是故意杀害自己的父亲。因为在过去世时,你和你父亲两人在无恶意之下,就已经误杀过彼此了。”此时众比丘听到佛陀说的话,即请示佛陀:“世尊,这对父子究竟有什么因缘,使他们彼此无心误杀呢?”

佛陀告诉大众:“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时,有父子两人同住,父亲生了很严重的病,睡觉时常有苍蝇在四周飞来飞去,干扰睡眠,于是他叫儿子为他驱赶苍蝇,希望能获得一夜好眠。没想到苍蝇愈赶愈多,儿子情急之下便拿了一根大木棍,准备拍打苍蝇。此时,苍蝇正好停在父亲的额头上,儿子挥打力气过猛,一不小心就将父亲打死了。诸位比丘,那时的父亲就是现在这位小沙弥,而以木棍误杀父亲的儿子就是那位已往生的老比丘。因当时儿子心中并无任何恶意,所以今日偿还罪报时,也不是被故意杀害的。”在场比丘听了佛陀的开示后,各各心生敬信,欢喜依教奉行。而了解自己与父亲的因缘以后,小沙弥即努力修习佛法,精勤不懈,不久就证得了阿罗汉果。

典故摘自:《贤愚经·卷十》

省思:

佛法告诉我们有因就有果,不论是善因或者恶因,只要起了心、动了念,就注定要轮回受报。杀生之中,有故杀及无心误杀两种,故意杀害任何一种生物的生命,都犯下深重的罪报;无心误杀,虽没有恶意,但仍然有因果存在,虽不似故杀罪那么重,但一定得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这个代价也许在今生,也许在来世,总有一天要偿还这个果报。

俗语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佛法也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时时观照自己的心念,常起善念,不起恶念,以欢喜心、真诚心待人,将因果的道理谨记于心,“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此一来便能远离三涂恶报,累积功德福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智者归命得正道

从前,有位婆迦利人来到古印度中部,当时中印度国王任...

天乘十善业之意业

我们看第三个意业。前面是身口,身口当然是共于五戒的...

一名退休妇产科医生的忏悔

以下所述,是发生在我母亲身上的真实故事。 因为母亲退...

暂居此地非吾土,遥忆西方是我家

省庵大师在《净土诗》里面常常点示我们:我们现在住的...

盘中血肉,皆是历劫父母

这里引用《梵网经》的一句话。我们受菩萨戒的人为什么...

这种人不叫有净土

悠悠泛泛,对生死心不切。有点时间就念一念,没有时间...

了解果报的痛苦,才能怖畏当来的果报

古德说: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所以从这个...

善恶果存乎一念间

昔日舍卫国的国王波斯匿,来到佛陀住处,至诚恳切地顶...

【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佛说四十二章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

道香应自苦修来,法远禅师的修行故事

写这个故事之前,踌躇了一下,因为这种故事不一定有人...

素食的人生体验与感悟

母亲信佛,却并不彻底,每月农历初一、十五吃素,以此...

法华譬珠喻

佛陀于《妙法莲华经》举髻珠为喻,为大众开示佛法,有...

太子之力

悉达多太子十岁时,在释迦族当中有五百位与他年龄相仿...

【佛教词典】分别智相应染

(术语)起信论所说六染心之一。六粗中之智相也。依境...

【佛教词典】禅定窟

(杂名)禅定之窟宅,比丘多于山林岩窟坐禅。故有此名...

你到寺庙里干什么来了

现在有好多居士都愿意到庙里面住一住。他们来的目的也...

挫折与收获

在古印度的时候,常常发生干旱或是水灾,因此,老百姓...

贤人争罪,愚人争理

曾经以为每一件事件都需要说得清清楚楚,这样才能称得...

家人也是我们的福田

每次去寺里的时候,都会看到一些功德箱,上面写着种福...

如何应对念佛时的妄想杂念

问: 如何应对念佛时的妄想杂念? 大安法师答: 当你...

我可以永远不去净土吗

【十者此土有佛道难成苦。彼土但受一生行满。所作成办...

星云大师《人间万事都会过云》

佛教讲「三世」,即过去、现在、未来。 不只是时间会...

喝了水果酵素算犯酒戒吗

问: 现在流行一种水果酵素,是用水果发酵而成的液体...

为何要强调专修

建立信心之后,再看第二种是就行立信,就是在修行上建...

修塔延寿

从前在干陀卫国有一位国王,曾有一位聪明的看相师傅为...

一门深入和广学多闻两不碍

许多学佛的人把一门深入和广学多闻对立起来,认为一门...

如何提高我们的管理能力

问: 有没有好方法,能提升我们这些人的管理能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