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陀姨母涅槃记

2015/05/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陀姨母涅槃记

释迦牟尼佛的姨母--大爱道比丘尼,住舍卫国的王园精舍。当她听到佛陀及诸漏尽比丘即将入涅槃,心中想道:“我不忍见世间将无如来住世,世人将无真理之道可依归,也将无法成就正觉的道果。我不忍见诸位尊者入涅槃,我当于如来及诸位尊者入涅槃之前,先取寂灭,入于无为。”

佛陀知道大爱道比丘尼想先佛入涅槃的想法。于是告诉阿难:“大爱道念曰:‘吾不忍见世尊及诸位尊者入涅槃,故我欲先取灭度。’”阿难马上顶礼说道:“听到世尊您这着说,顿时让我感到心智闭塞,茫然不辨东西。世尊诞生七日后,生母即骤逝,大爱道比丘尼如慈母养育世尊成长,于佛实有弘恩!”

世尊叹道:“如你所言,大爱道对我有乳哺、养育之重恩,此恩实难酬报。但对于慈母,我已报答难酬之恩;大爱道因佛陀开示而归命三宝,漏尽诸苦、道眼开显,一切烦恼结使彻尽且心无所著。若教人生生世世归命三宝,使愚者解开疑惑,悟入佛智,得正解脱者,此恩超越须弥山高。所以,阿难!我对大爱道亦有无量弘恩。”

此时,大爱道与比丘尼五百人,一起到佛所,顶礼佛足合掌而立,大爱道禀白佛陀:“我不忍见佛及诸位尊者入灭,祈请世尊听我请求,允许我先入涅槃。”

大爱道并恭敬地顶礼佛足,说道:“此是最后仰睹如来尊面,今日别后,入于无为,永不能再见如来尊面矣!”

五百比丘尼皆如此祈请佛陀,佛陀默然许可,并为说生、死、忧、悲、苦、不如意……种种身患,身患今若灭度之安乐。五百比丘尼听闻世尊开示,法喜充满,绕佛三匝,顶礼而去。

大爱道与五百比丘尼返回王园精舍,各自就座。大爱道此时,为使众生生起对佛法的敬仰与信心,随念现神足威德,于自己座上隐身不见,从东方上升至虚空,在虚空中作十八变化,在八方上下亦作如是变化。又从自身放大光明,光耀所有闇冥之处,光明朗照至诸天界。五百比丘尼亦作种种神变,并同时入于涅槃。

此时,佛陀告诉阿难:“你明早入城,到耶游居士家,告诉耶游居士:‘佛母及五百位耆年比丘尼,皆已灭度。世尊劝嘱耶游居士作五百舆床(舆床,火化亡者前,摆放亡者之床架。)、麻油、香花、樟楠、薪材,各五百,及庄严的伎乐以供养法事。因五百耆年比丘尼皆已证得六通四达,功德圆满,今得泥洹(涅槃)道,为佛所赞叹。你今天因缘具足能够供养,所得福报无量。’”

于是,阿难遵照佛陀嘱咐,隔日清晨入城,至耶游居士家。耶游听到阿难尊者一早就来,内心惊怖而汗毛直竖。耶游心想:“尊者一大清早就来,一定有非同小可之事!”

当耶游听到阿难尊者转述世尊的指示后,当下即瘫软在地,悲痛的说:“自今以后,惟耶梨精舍将变为空寂;街道、村落、里巷将无法再见到智慧通达的比丘尼了!家园的路上将空无贤人,这真是令人十分心痛啊!”

阿难回答:“佛说:‘世界虽长久,有始必有终,万物亦是生生灭灭。三界无常,如幻、如梦;想求长生不死、会合永不分离,有智之人都应该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耶游听闻后,心情才慢慢由悲痛转为平静。

随后,尊者离开耶游居士家,又去诸梵志理家,正值诸梵志在讲堂聚会,阿难尊者告之曰:“佛陀劝诸贤者,昨天五百位耆年比丘尼皆已入涅……”阿难刚说到这里,所有梵志都仆倒在地,宛转哀泣着。阿难尊者开示:“三界如幻,皆为无常;此身为苦器,为烦恼、苦痛所聚集,唯入泥洹永为常乐,是诸圣贤之所归。”梵志理家听闻阿难所说,心即了然,稽首奉办五百比丘尼后事。

阿难不久后回到佛处。梵志与居士等随即备五百舆床、麻油、香花、樟楠、薪材、伎乐,往奔精舍。此时王园比丘尼精舍已经关门,一行人乃设法请精舍开门。精舍讲堂内的沙弥尼三人,一人已证不还道,一人证斯陀含果,最年小者已得须陀洹果。

沙弥尼告诉居士们:“师父们正在坐禅,入于寂定,请勿扰动。”居士们回答:“法师们已舍寿,取泥洹道,并非入寂定。”沙弥尼听到之后,马上昏厥倒地,不久后才苏醒,哀痛而言:“今后,谁教诲我们呢?圣训传承将断绝了!”居士们听到,都同声哀泣,告沙弥尼曰:“佛已宣教,一切恩爱、聚会,终必别离,我辈当励志精进,证悟真理成罗汉果。”

居士们办妥荼毗事后,恭敬地捧着舍利前往佛的住处。

佛告阿难:“你当合掌面向东方,右膝着地,如此说:‘有直信、直业、三神六智,功德俱已圆满者,皆来赴此法会。因佛母及诸五百位比丘尼,今皆善逝入涅槃,藉此因缘,应当四方群集,共此法会。’”

于是,东西南北四方,各二百五十位已证无漏之罗汉,同时以神足飞来,顶礼佛足。共千位尊者,跟随佛至大爱道舍利处后,随即就座。

佛告阿难:“取舍利,以钵盛之,置吾手中。”阿难以钵盛舍利,长跪授佛,佛以两手接之,告诉比丘们:“这些舍利,从前本是染污秽身,是凶、愚、急、暴、嫉妒、阴谋,乃至败道坏德之类。但大爱道等早已拔除女人种种凶愚之秽习,行大丈夫之所行,得无漏、证真道,归于本来无为,何其善哉!今告比丘众及诸理家,宜共兴塔庙,应修供养。”众人齐声答允。于是四众、天人、鬼、龙神等,造庙、立刹,并修种种供养。

典故摘自:《释迦谱卷二·释迦姨母大爱道泥洹记第十七》

省思:

世间至孝,莫如引导长辈皈依三宝,乃至度化尊亲出家修行,不过世俗在家的放逸生活、不造贪瞋痴三毒、不令欲爱昏昧本智,转化染污的习性,还得清净,漏尽诸苦,度生死苦海而得解脱,是为大孝!

佛性本具,无论是男女老少,只要精勤修行,断除烦恼,一样都可以证得圣果,从大爱道与五百位比丘尼修行事迹,足可印证佛法真理不虚。业报之身虽有男女相,但此心没有男女相,在这念心用功,踏实而行,终能成就圣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八敬法》是佛法中很特别的地方

前几天,有几位女众想出家,我说你要想出家就得把《八...

以至诚心供佛,获大利益果报

昔日,世尊在负弥城随缘度化。有一天,佛陀告知阿难尊...

隆莲比丘尼--巴蜀才女,蜚声中外的佛学教育家

隆莲法师生长在诗书世家,祖父游西庠是前清秀才、外祖...

佛并没有涅槃

圆教和禅宗是一致的,佛说的法是对机不同,目的都是明...

涅槃的四种差别

我们来看一看,那么这个涅槃跟菩提,到底它会发生什么...

佛临涅槃 母子相见

摩耶经云:释迦牟尼佛般涅槃时,居于忉利天的摩耶夫人...

省庵大师涅槃会发愿文

仰白十方三宝、释迦本师、弥陀慈父、观音、势至、涅槃...

专修净业,一念精诚亲见圣众

清朝比丘尼清月,江苏无锡人,居住南门慈云庵,每天诵...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泥泞留痕

鉴真和尚刚刚剃度进入空门时,寺里的住持见他天资聪慧...

牵着母亲的手

星期六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

达摩西来意

菩提达摩开创了中国禅宗,成为印度来华高僧中对我国佛...

悉达多太子见老病死而出家

见老病死,悟世非常。弃国财位,入山学道。服乘白马,...

【佛教词典】断记别

【断记别】 p1416 瑜伽九十四卷四页云:断记别者:谓卽...

【佛教词典】宗门

专讲禅宗的法门。其他的法门,像天台宗,净土宗,法相...

你为什么不快乐

找不到生活的意义: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说过,幸福不...

痛念无常,用心真切

痛念无常,要下定痛心,十分现实的观照到无常。十分现...

出家的资格和条件

有网友问到出家有什么条件和要求,今据律藏《四分律行...

诸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

【原 文】 原夫诸佛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所谓大...

修正自己的习气,不再被业所转

众生如果不修正自己的习气,随着自己的习性去造业,那...

如何避免年纪大或病痛时,颠倒不念佛

问: 请益法师,很多人平时很用功念佛,但年纪大或者病...

圣严法师《如来也是如去》

《金刚经》云: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如来,为...

天乘四空定之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

第二个,识无边处定。 二、识无边处定,谓行者厌虚空之...

佛经中有些与世间常识相违,该如何断疑生信

问: 弟子读《长阿含经》前三分皆欢喜生信,叹未曾有...

地狱的恶报从六根而出

讼习 讼,争讼,意思是说,我们自己有了过失,但是我们...

【一半】的智慧

雅纯在佛光丛林学院念书,对训导老师非常不满,总是抗...

别人修行有困难时,应适当拉他一把

佛说是妙庄严王本事品时,八万四千人远尘离垢,于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