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恒伽达利他得安乐

2010/12/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世尊在王舍城竹园精舍时,国内有一辅相虽然非常富足,但因没有子嗣而深感遗憾。有一天,恒河边举行摩尼跋罗天的祭祀,辅相前往祭拜并祈求说:‘听闻天神大慈大悲,能救护所有的人民,并满足大众的愿望,功德实在无可限量。今天来到此地,天神如能满我心愿,赐我一儿,必当以金银等宝装饰天神圣像,用上等名贵的香来当供品;若不能满我此愿,将毁坏这座庙宇,并用污秽不堪的粪便涂在天神像上。’

庙神一听,心想:‘此人豪富、权力广大,非等闲之辈,但我的功德力还不能满其所愿,此庙必会被他所毁。’于是,庙神便向摩尼跋罗天神报告。然而,摩尼跋罗天神也无计可施,便再往上跟毗沙门天王报告。毗沙门天王听了也是摇摇头说:‘我也无法阻止此事,只有天帝有这个能力。’于是毗沙门王即向天帝释提桓因报告,天帝听完后,则说:‘这件事有点困难,要看看有没有因缘。’

这时,有一天人五衰现前,天寿即将终了。天帝问他:‘愿不愿意投生辅相之家?’天人回答:‘我希望将来能出家修行,持戒清净。若生尊贵之家,想要离俗修行可能很难,所以愿生在一般平凡百姓之家,满我出家志愿。’帝释对他说:‘如果你愿意投身在辅相家,将来想要出家修行时,我一定会竭尽所能地帮助你。’天人命终之后,受胎至辅相家,相貌端正。辅相即请相师前来为儿子命名。相师问辅相:‘你在何处求得贵子呢?’辅相回答:‘是在恒河边向天神祈求而来。’相师即以此因缘命其名为恒伽达。

恒伽达长大后,志在修行,便告知父母出家修道的愿望。父母回答他:‘我们家业众多,而且只有你这一个孩子,希望你能繁衍子嗣,好光耀门楣。’父母终不答应恒伽达的心愿。自此以后,恒伽达深自惆怅,心想:‘如果舍此报身,再投胎至寻常百姓家,将来出家修行,障碍应该不会这么多吧!’

于是,恒伽达偷偷地跑了出去,打算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不管是自高岩上跳下、或投入水中、或吞食毒药,皆毫发未伤。后来,他又想到一个办法:‘如果冒犯王法,应该会被大王砍头吧!’这时,皇后和婇女们刚好出宫至园池洗浴,脱下的衣服则放在树林间。恒伽达小心翼翼地潜入林中,偷偷地拿起衣服转身就跑。门监看到后,马上禀报阿阇世王。大为震怒的国王立刻拿着弓箭朝恒伽达方向射去。但,神奇的事发生了!当箭射出去之后都反向射回,连射三次都是如此。大王生起大恐怖之心,问恒伽达说:‘你是天龙鬼神吗?’恒伽达说:‘如果大王能满我一愿,我即据实回答。’大王答应了他。恒伽达说:‘我不是天人也不是龙鬼,我是王舍国辅相的儿子。我想要出家,但父母不答应,便想自杀再投生至别人家。但事与愿违,用尽各种方法都不能如愿,于是我故意触犯王法,希望能死于此地。但奇怪的是,大王也不能取我性命,这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啊!希望大王能怜悯我,成全我出家求道。’

大王听了恒伽达诚恳的回答之后,立即允可他出家修习圣道的请求,并一同前往竹园精舍求见世尊。世尊知道恒伽达的心愿后,慈悲应允:‘袈裟自着,须发自脱。’恒伽达即现比丘身。接着,世尊为其开示法要,恒伽达心开意解,最后证得阿罗汉果,得三明六通,具八解脱。

阿阇世王恭敬地请示世尊:‘恒伽达过去世种何善根,能投山不死、堕水不溺、食毒无苦、箭射无伤,并且能值遇世尊度其解脱生死?’佛说:‘过去无数世前,有一大国名波罗奈,国王梵摩达与宫女们在林中游乐唱歌时,林外有一人也跟着大声唱和。国王听到他的声音心起嗔妒,便召唤随侍将他抓住,准备处死。这时,有一位大臣从外边进来,见有一人被囚,即询问事情来由。听完士兵的叙述后,便交代暂时不要将他杀害,待向国王报告之后,再决定如何处置。

大臣面见国王时,禀白说:“此人罪不至死,虽在旁和婇女之声,但并没做奸淫之事,恳请国王慈悯,饶其一命。”这个人死里逃生后,感念大臣救命之恩,于是自愿留在大臣家中当仆役。许多年过后,这个人独自思惟:“淫欲伤人甚于刀剑,我现在会在这里当仆役,便是被淫欲之心所害。”思惟至此,即向大臣报告他的感受,请求大臣答应他出家修道。大臣答应了他的请求,并希望他将来成就道业后,能够有机会再见。

此人来到深山,精进用功,思惟苦空无常之理,最后证得辟支佛果。他信守承诺,回来造访大臣。大臣非常欢喜,以衣服、饮食、卧具、汤药等四事供养。这时,辟支佛于虚空中现神通变化,放大光明,大臣看了欢喜无比,便发广大誓愿,希望将来生生世世富贵长寿,比圣者的神通变化更加殊胜千倍,智慧和福德无与伦比。’

佛陀告诉国王:‘那位助人得道的大臣,就是现在的恒伽达。以此因缘,不但所生之处命不夭折,今生还能随佛出家,乃至成就道果。’佛说完后,与会大众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典故摘自:《贤愚经·卷一》

省思

佛法有云:‘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本着欢喜心帮助他人,令众生欢喜,自心亦舍离了悭贪的烦恼,是故心常喜乐。在利益他人时,亦能广结善缘,人们自然欢喜亲近,现世能得善名远播、为人尊重之果报,未来更感无量福德。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了解因果的道理,一切都能操之在己

经云: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以一切诸法,皆...

尽物布施,得福增多

布施破悭吝,乃六度菩萨行之首。布施有种种利益,诸大...

随缘度化、无我、法布施

信佛,种福田了生死,这叫自了。三宝弟子,信佛,不仅...

如何才是广修供养呢

复次,善男子!言广修供养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

布施的五大功德

过去佛陀与其五百位大比丘弟子,一起住在毘舍离的獼猴...

两个人同时布施,为何差别那么大

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 这个是...

施食能为我们带来五种功德

因为因果,生活中不论我们让其他的生命得到一个什么样...

如何是在家信徒的布施之道

问: 如何是在家信徒的布施之道? 了幻法师答: 学佛...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四念处观

佛陀刚成道证果时,独自在优楼频螺聚落尼连河边的菩提...

国王携妻舍身为奴

过去有一位国王名萨和檀,即施一切义,只要他人有所求...

善知识法与恶知识法

昔日,佛陀在舍卫城只树给孤独园时,对众比丘说:今日...

战象自拔淤泥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当时的国王波...

【佛教词典】心混浊者有三过失

【心混浊者有三过失】 p0357 瑜伽五十一卷十四页云:复...

【佛教词典】开导依

为心、心所产生作用时,所须依靠的三种缘之一。系法相...

圣严法师《忏悔与负责任》

忏悔是肯定自我非常重要的途径。忏悔的意思是承认错误...

莲宗五祖少康大师画传

一、母梦玉女,授青莲华 少康大师(?805年),俗姓周...

金光明沙、咒轮、往生被超度亡人的方法

金光明沙 金光明沙系根据密部,持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

最美的孩子

有一个猎人到森林里去打猎,他沿着清净鉴人、纤尘不染...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不是人人都能做到

很多人看了游本昌老先生主演的《济公游记》这部电视剧...

世有倡高调者,厌闻因果报应之事,只以一切皆空不著

世有倡高调者,厌闻因果报应之事,及与勤劳修持之法,...

善根增长,烦恼淡薄的两帖药

刚开始都是带妄修真,平常打打妄想,也来听听课,也来...

受持少法就能获得很多福德的修持法门

昔时,佛在海龙王宫,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及众多大菩...

【推荐】饬终津梁(临终助念须知)

饬终津梁提要 临命终时,四大分张,众苦毕集。若非三昧...

无论打了多少妄想,我们的心都是清净的

什么是真如呢?它的体性,经典上给它两句话,叫清净本...

警惕「六根」的坏习惯

人在世间,总有很多给人评论的地方,尤其关于习惯方面...

无力救度菜场的许多物命,该怎么办

问: 在菜场面对许多物命,自己无力救度,当如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