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陀是如何教导儿子罗睺罗的

2016/09/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陀是如何教导儿子罗睺罗的

度子出家

佛陀成佛后;广度有缘众生,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儿子罗睺罗。在《佛说未曾有因缘经》中讲到佛陀度罗睺罗的因果本末。讲的是,佛陀了知世间恩爱是轮回苦本,要目犍连进城探亲,最关键是希望耶输陀罗放罗睺罗出家修道:“尔时世尊,告目犍连:‘汝今往彼迦毗罗城,问讯我父阅头檀王,并我姨母波阇波提,及三叔父斛饭王等。因复慰喻,罗睺罗母耶输陀罗,令割恩爱,放罗睺罗令作沙弥,修习圣道。所以者何?母子恩爱,欢乐须臾,死堕地狱。母之与子,各不相知。窈窈冥冥,永相离别,受苦万端,后悔无及。罗睺得道,当还度母,永绝生老病死根本,得至罗汉,如我今也。’”

但是耶输陀罗不肯,还把罗睺罗关闭高楼深阁内。目犍连无奈用神通飞上高楼面见耶输陀罗。目连用种种善巧方便劝说,耶输陀罗拒不让步。佛陀的父亲净饭王又派王后,就是耶输陀罗的婆婆劝之,犹不听从。最后,佛陀运用神通化入空中,点醒耶输陀罗前世誓言因缘,才令她顿息母子之情,与子离别,送子修道。

教导改过

巴利圣典《庵婆蘖林教诫罗睺罗经》中记载佛陀善巧方便教导罗睺罗改过的典故。罗睺罗开始修行的时候比较淘气,学法持戒也有疏忽的地方,因此受到过佛陀父亲的训诫。此经针对其喜欢说谎的坏习惯,佛陀以“洗脚水”为喻跟他说明谎话之肮脏,强调诚实的重要性。后来对小沙弥解说事物无常的本性,记载于《相应部》第二品。

有一天佛命罗睺罗端大盆水洗佛的双足,洗毕。

佛问:“这些水可以喝吗?”

罗睺罗:“洗过脚的水,不干净,不能喝。”

佛说:“你就和这个洗足的水一样!,水本来是清净的,洗了足就很脏!好比你本来是王孙,远离世间虚假的荣华富贵,出家做沙门。你不精进修道,不清净身心,不守口慎言,整天讲玩笑话骗人,三毒的垢秽填满你的心中,同清净的水里有了垢秽一样!”

佛陀从来没有这么声严厉色的对罗睺罗说过话,罗睺罗低头不敢仰望佛陀,佛陀招呼他把水拿去倒掉,他这才敢移动身子,但等他倒了水回来,

佛陀又再问他道:“这个盆可以用来盛饭洗米洗菜吗?”

罗睺罗:“洗脚的盆不可以盛饭吃,因为盆里不净,上面有垢秽粘着,所以不能装东西吃。”

佛说:“你就是和这个盆一样,虽然出家做了沙门,不修戒定慧,不净身口意,满身充斥不实的垢秽,圣洁,光明的智慧,大道的资粮怎么装进你的心中?”

佛陀说后,用脚把盆子轻轻一踢,盆子就滚滚的转起来,罗睺罗很害怕的样子,

佛陀就问他道:"罗睺罗!你怕把这盆子踢坏了吗?"

罗睺罗:“佛陀!不是!洗足的盆,是很粗的用物,坏了也不要紧”

佛陀:“罗睺罗!你就和这个盆一样,不会得到大家尊敬和爱护。你出家做沙门,不重威仪,戏弄妄言,自甘堕落,自取下贱。这个结果将使谁都不爱护你、珍视你,就是到了命终的时候,也不能觉悟,你会处在迷中更增迷!”

罗睺罗全身流汗,惭愧得无地容身,他发誓以后要一定改变自己的心,行!我们绝对不能自甘堕落!

精心爱护

佛教有按受戒早晚分尊卑的规定。如果先受戒者有需要,后受戒的应该把一切用品给先受戒者。一次,当罗睺罗回到自己房间的时候,有个管理宿舍的比丘,就将他的房间让给作客的比丘住,又由于沙弥不可以和比丘共住,那个比丘便将罗睺罗的衣钵放到外面,自己安住在里面了。

在僧团里,沙弥是要敬重比丘的,还有佛陀忍辱教示,罗睺罗痴痴地站在门外。忽然阴云密布,落起滂沱大雨来,罗睺罗没有去处可以躲藏,就进入厕所。虽然空气不好,也只得坐在那里,他此刻感到无比的恐慌。

这时,外面的雨越下越大,低的地方都被水淹没了,藏在洞里的黑蛇,因被水淹而爬出洞来,渐渐游到厕所里来了。热带的毒蛇,其毒是非常厉害的,罗睺罗一点都没有注意,这时候他的生命真比风中的残烛还更危险。

佛陀在静坐中忽然想起罗睺罗,佛陀以天眼察知到罗睺罗的危险,即刻走到厕所。佛陀问罗睺罗为什么要坐在厕所里,罗睺罗把经过告诉佛陀,佛陀就叫他先到自己的寮房住。后来佛陀修改戒律,规定特殊情况,沙弥可以和比丘同住两宿。

还有一次,小罗睺罗跟随僧团去王舍城乞食。一个流氓将沙子仍在了他的钵里,还用木棒打了他的头。委屈可想而知!这时,舍利弗对他说:“佛陀告诫我们,在荣誉的时候不要使自己的心高举;在受辱的时候,也不能心生嗔恨。罗睺罗,这个世间没有比忍辱的人更勇敢的人了。任何力量也战胜不了忍辱。”

小罗睺罗平静地到河边,用净水洗净了身上的血污。佛陀事后知道了这件事,鼓励赞叹了罗睺罗。

因人施教

有一次,有比丘问佛说:“世尊常常诃斥提婆达多,为什么就不诃斥罗睺罗呢?”还有恶比丘也趁机说:“是呀!世尊妒忌提婆达多,所以常常恼他;罗睺罗是世尊的儿子,所以就包容他,不诃斥他。”有其他比丘听到了,就来告诉世尊。

佛说:“提婆达多这个人呀!他就像一只劣马似的。要调伏这样的劣马,应该用威力来调伏他,所以就要诃斥他。这罗睺罗呢,他像很聪明有智慧的象一样,只要和他好好讲,用良好的言语同他说,就可以导致令他往正路上走了。”

呵护道心

罗睺罗跟随舍利佛出家之后,还算安心。但后来罗睺罗听到佛陀说一比丘的罪报因缘,因恐惧又起退心,想舍道还家。佛陀又用种种善巧方便,因势利导使得罗睺罗坚固道心,勇锐修行。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尔时世尊,告罗睺罗:“汝今畏罪还家,求离苦者,是事不然,何以故?譬如二人,乏食饥饿,忽遇主人,为设种种肥浓美味,其人饥饿,贪食过饱,然此二人,一者有智,一者愚痴。有智之人,自知食过,身体沉重,频伸欠呿,即诣明医,请除苦患。良医即赐,摩檀提药,令其服之,吐宿食已,令近暖火,禁节消息,得免祸患,终保年寿。其无智者,不知食过,谓是鬼魅,杀生祠祭,欲求济命。腹中宿食,遂成生风,绞切心痛,因是死亡。生地狱中。”

佛告罗睺罗:“汝畏罪还家,如彼无智愚痴人也。汝先有善根因缘,遭值我时,如彼明医能济苦患而得不死。汝今何为舍明入闇。”罗睺白言:“世尊,诸佛智慧犹如大海,罗睺等心,犹如毫末,岂能受持如来智慧。”

佛告罗睺:“如天雨滴,后不及前,虽不相及,能满大器,修学智慧,亦复如是。从小微起,终成大器,如是展转,满无量器,是则自利利人,名为大士。如我今也。”罗睺罗等。闻佛说已,心开意解。

佛陀通过譬喻告诉儿子应当如何智慧抉择,令罗睺罗等心开意解,乐意修行。

教导证果

罗睺罗十八岁那年,他升起执着色相的不善念,认为他跟父亲一样英俊。佛陀知道后,向他宣说《大教化罗睺罗经》,经过是这样的: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的祇树给孤独园。

这时候,世尊在上午穿好衣服,拿着大衣和钵入舍卫城化食。罗睺逻尊者也是穿好衣服,拿着大衣和钵,在后面跟随世尊。

这时候,世尊回望罗睺逻尊者,然后对他说:“罗睺逻,对于各种色,不论是过去的、未来的、现在的、内在的、外在的、粗大的、细微的、低等的、高等的、远处的、近处的色,都应以正慧如实视之为没有‘我拥有色’、‘我是色’、‘色是一个实有我’这回事。”。

罗睺罗听后,不再放逸,精进思维佛的教导,后来罗睺罗努力精进修习出入息,听了《小罗睺罗经》后,证得了阿罗汉果,被称为密行第一。

结语

作为孩子一定不要指望祖业,作为佛弟子一定不要投机取巧。“为佛亲子尚实践,哪有一人能侥幸”。罗睺罗是佛的儿子,他所注重的就是实实在在去修行。以认识一位大师就万事大吉的事情,在佛教不存在;以吃点东西或加持一下就功德圆满的事情,在佛教也不存在。只有如说修行才可以避免自欺欺人。

同世间所有的父亲一样,佛陀爱着自己的儿子罗睺罗,但又不同于世间所有的父亲。因为佛并没有将世间的财富留给他,因为佛知道,世间的名闻利养只能给孩子带来更大的烦恼;佛将出世间的宝藏交给了罗睺罗,只有这样才会真正离苦得乐,解脱自在。希望佛陀的大慈大悲能给世间的父亲们一点启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欲上天堂,先下地狱

有一对孪生兄弟,同时进入高考考场。结果,哥哥收到了...

父母最常见的十个错误观念

1、过度照顾: 现在许多小孩一生下来,就被照顾的无微...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是一条发家的规律

杨荣,福建建宁人(现在福建建瓯),官职为少师。少师...

毕业证书不代表一切

中国话很有意思,比如:「你怎么看不起我?」我常想为...

身体的细胞是不是也会被教育

问: 身体的细胞是不是也会被教育? 大安法师答: 你这...

教化儿童

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园精舍时,有一天,在行化的途中,...

【推荐】儿女教育得好,功德比请书送人大得多

印祖一生非常强调家庭教育。有一次也就是1932年,他在...

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如何与最亲近的人相处,这或许是每一个人都应该静下心...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佛说四十二章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诚念观音圣号,助我顺利生产

《楞严经》云: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自学佛以...

莲宗四祖法照大师画传

一、禅观入定,得睹远师 法照大师(公元747821年),身...

三位百岁高僧的念佛开示

自古以来,世上的百岁高僧很多。其中有三位老和尚,两...

他在炮火中安然念佛

日军战机轰炸恩施县城,恩施法院院长黄晓浦居士(法名...

【佛教词典】幻垢

有情的身心,无实叫做幻,有恼烦叫做垢。...

【佛教词典】观军戒制意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波逸提)观军阵戒四十八。多...

出家人的五堂功课是哪五堂

参加三坛大戒的新戒们报到后,就要接受五堂功课的考核...

新年吃素增福增寿 舌尖上的素食中国年

中国许多地方都有新年第一天吃素的习俗。古人有言,一...

攀缘心是怎么生起的

再看欻然,就是起火的助缘。当我们人寿越来越少,进入...

食存五观

在佛门中,学道者吃饭时,要观想: 一、计功多少,量...

有三心者,定得往生

着一个地方掘下去,一定见水。如果东掘掘,西掘掘,处...

为什么要结善缘好缘

问: 为什么要结善缘好缘? 方海权答: 因为结善缘好...

不是境缘困住了你,而是心被迷了

不一定用很多佛教本身的名词,我们用通俗的话来说,首...

修净土法门不要自卑

有些人总觉得修念佛法门,似乎有点低人一等。你看人家...

千金买名,万金买誉

凯琳在逛纽约最大的百货公司梅西百货时,在入口处有一...

世间人很喜欢看热闹,最爱看你生气

你要记住师父这句话:整天想要报复别人,你就先倒了,...

如何才能降魔

问: 如何才能降魔? 惟贤长老答: 慈悲可以降魔。《...

《普劝戒杀吃素挽回劫运说》白话大意

印光大师原文: 甚矣,世人习为残忍,事事以杀生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