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山民窃取王库喻

2018/11/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山民窃取王库喻

过去,有一位居住在山里的人,偷了王家库府中的贵重衣物,逃至远方。国王于是派人四处搜寻,终于逮捕窃贼,并带至国王面前。国王质问他衣物从何而来?山民辩称:“这衣物是我祖父留下来的。”国王命令他穿上这套衣服,发现他根本不知道该如何穿着?应戴在手臂上的,他却穿于脚上;应围在腰间的,他竟戴在头上。

国王确定衣物非山民所有,是贼无疑,于是召集群臣,共同商议。最后,国王告诉窃贼:“若是祖父留给你的衣物,你应该知道如何正确穿着。可是你却穿得上下颠倒,这是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该如何穿戴。由此可知,这套衣物必定是偷来的,而非你所拥有的旧物。”

以山民窃取王库之衣物来做比喻:国王譬如佛,宝藏譬如佛法,愚痴山民犹如外道。外道窃听佛法,便自认已获得佛法大义,却不知法理、法相,不了解其中的深奥妙理,以自己的观点,妄加断言,颠倒是非,惑乱大众。如同山民虽窃得国王宝衣,却不能辨明次第、颠倒穿戴,是同样的道理。

典故摘自:《百喻经·卷第一·(八)山羌偷官库喻》

省思:

经典提到:“随文取义,不得深意,又亦不求秘密之义。而自称言,我解佛之所说甚深之义,我亦能说甚深之义。当知此人,是三世诸佛怨家,灭我法眼。”佛法是心地法门,微妙大义必须由深信教理,理解权实,透过实践而次第证悟。唯有脚踏实地听闻教理、依教奉行,如法修行,时时觉察觉照,方能真正了达佛法真谛,蒙受法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上当之人大多心有倒惑

据《大庄严论经》第十五卷记载,释迦牟尼佛说过这样一...

佛什么时候说过这么多心灵鸡汤

问: 阿难曾说愿化身石桥,经历风吹雨打,只愿那所爱...

专注听法的阿难尊者

佛陀告诉比丘们:佛起大慈悲心,想要让弟子们了解念佛...

佛法的重点在于智慧的观照

正确听闻佛法的三要素:专心、信心、恭敬心。 龙树菩萨...

愚钝之人如何开智慧

我们想背四十八大愿都很困难。有的人出家多年,背个《...

百喻经·认人为兄喻

经文: 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复多钱财。举世...

极乐世界有没有小酒和花生米

从前有一位读书人,去拜访老和尚,老和尚随缘转述西方...

【推荐】「心霾」比「雾霾」更可怕

我们都知道,世间一切经济的发展,实离不开能源,然在...

【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

【注音版】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

永嘉证道歌

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

「我执」让我和老公渐行渐远

昨天早上,一纸离婚协议书,把我的婚姻带到了迷茫的境...

果普老和尚往生录

果普老和尚,俗姓郑,浙江常山人。幼时,父母双亡,寄...

显示神通,劝戒食肉

梁代,四川青城山有位高僧道香,有大神通,但一直隐秘...

老舍的脚步声

在他住的房子的不远处有一个破旧的庙宇,里面住的全是...

【佛教词典】外仪

(术语)谓行住坐卧之四威仪也。往生要集中本曰:外仪...

【佛教词典】摄衣作法界无势分

亦名:作法摄衣界无势分 戒本疏·三十舍堕法:“问:‘...

家里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

家里的很多地方,可能看似干干净净,其实却是藏污纳垢...

持名念佛在四种念佛中最为殊妙

念佛一法当中又有多门。这多门就是讲有四种念佛,再加...

施污垢布 得最胜福

当时舍卫国有一个长者,妻子生一女儿,美秀无双。她刚...

「色不异空」和「色即是空」有什么区别

问: 色不异空和色即是空有什么区别? 大安法师答:...

普陀山的和尚说普陀山的事儿--韦驮菩萨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我们来到普陀山,不管每一座寺院...

人生在世,留一点帮助别人

佛经里有一则譬喻故事,在印度有两个妇人,同时得到一...

竭诚致敬能获佛法利益

持经利益随心论,以今人受持经典,了无敬畏而发。欲得...

圣严法师《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我们经常因为受到环境的影响而生气。曾经有人告诉我,...

打妄想就会把过去的业给牵动起来

当业力跟妄想结合的时候,人生无解,真的无解!其实人...

「怨恨恼怒烦」是疾病来源

清末明初的一个老先生认为,一个人如果你在心性里面若...

念诵楞严咒有场所和时间的限制吗

楞严咒属于佛陀的最佳咒语,有条件的话可以常念不绝,...

惟贤长老:宗教与封建迷信之区别

宗教与封建迷信是不同的,有很大的区别。 一、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