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破除的是心中的执着,而不是破除相

净界法师  2019/08/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破除的是心中的执着,而不是破除相

我讲一个禅宗的公案,诸位体会一下。禅宗平常都是打坐,观想:你从什么地方来,你来到这个地方之前,你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找到生命的根源,平常各自用功。

有一天这个老禅师就考试了,把所有的禅师集合在大殿。大家入座的时候,这个大殿的正中央放一个脸盆。禅师考一个题目,说这个东西不能叫作脸盆,大家道一句这个叫什么。有人说,这个不能叫脸盆,叫作大的碗嘛;有人说,这叫大的盆子。大家就开始讲话了。后来有一个禅师,大家都讲得差不多了,他站起来,向老禅师顶礼以后,面对脸盆,脚一踢,就把脸盆踢走了。踢走了以后,跟禅师顶礼,再入座。

禅师说,这个人是答对了。为什么答对呢?因为我们习惯性被自己的名言思想带动而看到了脸盆的相状,但没有看到它的体性是遍满的。这个禅师一来,把这个相状踢走以后,大家回光返照:哦,原来这个脸盆是一个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的一种即空即假即中的影像而已,有因缘它就显现,没有因缘就消失嘛!

但是我们对“脸盆”这两个字产生很多的想象,哦,这可以干什么……而忽略了脸盆的本质是从哪里而来。所以这个禅师一脚一踢的时候,“打破虚空笑满腮”,玲珑宝物当下就显现出来了,“玲珑宝物豁然开”。

不过,看这个公案,我有一种个人的想法。我觉得这个禅师,从大乘角度要圆满一点,他把它踢走以后,最好把它拿回来再放着。为什么?我讲个道理诸位听听看。佛法不是破相,是破执着。你把那个相破了以后,你还是要假借这个相借假修真。你说六根是觅之了不可得,但是你念佛难道不需要六根吗?你拜佛不需要六根吗?你要创造来生更大的功德,你还得靠你现前的六根。

所以诸位要认清楚,我们是破除心中的执着,不是破除相,“但除其执,不除其相。”你说:“哦,六根,你看它也不是自生,也不是他生,也不是共生,那我从现在开始也不吃饭了,也不照顾它了,让它自己败坏!”那你也完了,你也没办法修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妄想是心里的影子

有的人怕生死,有的人怕进禅堂,修行办道也怕辛苦又怎...

妄想本来是空的,清净本来是有的

我们经常忘掉我们心是清净的,所以一下子就被妄想牵着...

造了五逆十恶,为何临终十念就能往生

修净土宗的人,他一定要强调生命是由思想来决定的。否...

对真理的坚持追求

佛教反对执着,但佛教赞赏对真理的坚持追求。 学佛也...

所有的法门,以无住为本

佛陀依止不生灭心,基本上是心量广大的;我们凡夫依止...

儿孙之爱难舍,如何防治爱欲

问: 爱不重不生娑婆,爱欲妨碍修行,儿孙之爱更是难舍...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

永嘉玄觉禅师在《奢摩他颂》开头就说:恰恰用心时,恰...

肯放下执著,当下就解脱

你观察过天上的云吗?你注意看,有时候云的形状就好像...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恨了邻居十年,我收获了什么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那是心作地狱,是心是地狱。有幸...

把仇恨写在沙上

阿拉伯传说中有两个朋友在沙漠中旅行,在旅途中的某点...

保护好自己,才有资格善待别人

一个禅者在河边打坐时,听到挣扎的声音。睁开眼睛一看...

临终的往生,取决于心中的爱取

在《高僧传》讲到唐朝有一个叫僧藏法师的。这个僧藏法...

【佛教词典】罪过事

【罪过事】 p1254 瑜伽八十四卷十三页云:诸结因缘、于...

【佛教词典】度僧

(仪式)度人为僧也。度者出也离也。出离俗也,又出离...

最为真实的幸福

一个富翁看到一个躺在广场上的乞丐,一时起了恻隐之心...

巧办法助你节约时间

命运之神是公平的,他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公平的,他给...

极乐世界以意为食,为何还要上大供

问: 《无量寿经》说极乐世界意以为食,那为何还要上大...

心灵的七个境界

凡是真正的强者,不一定是事业上的成功者,却一定是心...

星云大师《为老人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感谢您降诞到人间,您明白地告诉我...

放纵淫欲,后果不堪设想

【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

自己挠痒自己笑

有来访者问弘一大师:何时是你最高兴的时候? 回答:...

你很会念佛,但不一定就能往生

当你提起佛号的时候,我们只能够说你很会念佛,但是不...

为何居士互称师兄,而不称师姐

男女平等,意指佛性上的平等,人人均有佛性。然而,我...

静坐与禅定

静坐一法,佛法叫坐禅,也可叫禅定。禅定的种类很多,...

不用担心来生

有一次,佛陀回故乡迦毘罗卫城游化,住在城南的尼拘律...

善于醒觉,不要沉迷

当我们看到活生生的一个人,从他意识清楚的说话,到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