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与阿弥陀佛往昔的因缘甚深

妙莲老和尚  2021/11/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与阿弥陀佛往昔的因缘甚深

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那念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也可以生西方吗?当然可以!要知道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与阿弥陀佛往昔的因缘是甚深。

《悲华经》上告诉我们,过去无量恒河沙劫前,在删提岚界善持劫中——删提岚界就好像我们的娑婆世界,界就是国土;善持劫就好像贤劫,我们释迦佛就是在贤劫成佛。

那时候有一尊佛叫宝藏佛,当时是由一位无诤念转轮圣王统理四天下。无诤念王有一千个王子,现在的人听到有一千个儿子,认为怎么可能?真是胡说乱扯!要知道,在宝藏佛那个时代,人民寿命都是几万岁,生一千个儿子又算什么?这是好普通的。

这一千个王子中,第一个太子叫不眴,就是观世音菩萨;第二位王子是尼摩,就是大势至菩萨;第三位王子叫王众,是文殊菩萨;第八位王子叫泯图,是普贤菩萨;而无诤念转轮王就是阿弥陀佛。

你看往昔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就有这种父子关系;而文殊、普贤、观音、势至无量无边劫前曾兄弟。顺便告诉诸位,《法华经》上十六王子,释迦世尊同阿弥陀佛当时都是兄弟,累生累劫都在一起行菩萨道,最后都成佛了。

你看看这些诸佛菩萨先后之本迹,度众生就好像是唱戏喔!父子同唱一出戏。这一切做戏是做给人家看的,佛陀示现八相成道这些样子都是在度众生,度众生就是佛陀的工作。什么工作?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工作。佛陀要到什么时候才休息?要度到我们这些苦恼众生不但听话,还要依教奉行、直到毕竟离苦、究竟得乐时,佛陀才休息、安住常寂光。

无诤念转轮王在宝藏佛所发菩提心,于结夏三个月中,日日供养宝藏佛及其弟子,令他们日常应用的东西不缺,以利于修道。不但无诤念王自己供养,连千子们也都发心供养。

这是讲无量恒河沙劫之前,他们供养三宝种下了善根,然后世世修、经尘点劫的修;乃至到现在,阿弥陀佛成佛以来已经十劫,而观世音菩萨已是古佛——过去正法明如来,再倒驾慈航而为菩萨。

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怎样成就的?无诤念转轮王经好几劫之后,又有一世为国王,因听闻世自在王佛说法,欢喜开解,就发了无上菩提心,舍弃王位而出家修道,号为法藏比丘。他请问世自在王佛要如何成就佛国土,佛慈悲现二百一十亿个佛国土给他看,法藏比丘即摄取其精华,思惟五劫,才完成极乐佛国的蓝图。并于佛前发四十八大愿,然后经无量劫依大愿修大行,最后功行圆满,国土成就。极乐国土就是为我们而庄严,等着我们去啊!弥陀慈父为我们造了这个好家,还不去吗?

阿弥陀佛对待众生是大慈悲,对五逆十恶的众生更是垂慈,所以印祖赞叹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度众生,逆恶归心也来迎;非是度生无拣择,怜彼是佛尚未成。”造五逆十恶在戒律上来讲,是千佛出世不通忏悔,决定是地狱种子,但阿弥陀佛还要接引他,怜彼是佛尚未成嘛!他现在虽然是坏蛋,但佛陀以智慧眼看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所以他悲心无尽要度脱众生到西方。

再说到观世音菩萨,既然无量劫前已经成佛,现在怎么又做菩萨,难道是降了级?不是的!因为他悲愍众生,所以倒驾慈航再做菩萨广度众生。因此念观世音菩萨,实在也是在念古佛。

在《法华经》普门品中,无尽意菩萨问佛陀:“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陀就告诉他:“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当下就使称念他名号的众生消除苦厄,所以名为观世音。

我们念佛能生西方极乐世界,念观世音菩萨也一样能往生西方。因为在经上佛陀说:若有人执持观世音菩萨圣号,消罪障、增福慧,现前一切吉祥,将来也能往生西方。

将来阿弥陀佛退位后,就由观世音菩萨继位,那时的国土比现在的极乐世界还要好,观世音菩萨成佛的圣号名为“普光功德山王如来”。再过无量劫后,观世音菩萨退位,就由大势至菩萨补位,号“善住珍宝山王如来”。

大家都知道西方三圣有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往往把大势至菩萨忘了,我都代菩萨抱屈了!他的任务是“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这对我们多少重要!

阿弥陀佛要等到我们临终时才摄受到西方,但大势至菩萨就在娑婆世界,时时都看着我们,我们念佛他就护佑,令我们障碍消除、善缘增长。

我们怎样要向大势至菩萨至诚祈祷,希望菩萨大慈悲,早日摄受我们归于弥陀净土。大势至菩萨为何叫大势至?他以智慧光明照一切众生,令众生脱离三途之苦,成就佛果,得无上之势力,故名大势至。而且他一举步,十方世界都震动;他一坐下来,极乐七宝国土及上下的国土就会动摇。魔宫一震动,魔就恐怖;佛国土震动,佛就开颜含笑:“这是哪里的菩萨,这么样发心在度众生,善哉!善哉!”

大势至菩萨又有个名字叫无边光,因为只要看到他一毛孔之光,就能看见十方诸佛之净妙光明。你看大势至菩萨这种功德多么令我们仰慕!

尤其大势至菩萨自修利他的念佛法,最契合我们末法众生的根机,所以印光祖师特别把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抽出来,连同净土三经、普贤行愿品,成为净土五经。

在末法时代,你到哪里找真正的善知识?如果想亲近善知识学佛,反而遇到邪师,以盲引盲,那多危险!所以我们闻到念佛法门,一定要好好求生西方,去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清净大海众菩萨,这些出世大善知识才是绝对保险!

我们在此娑婆世界念佛,西方极乐世界八德池中就有我们的一朵莲花。我们好好求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菩萨、清净大海众菩萨来接引,去看看那极乐微妙庄严的胜境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妙莲老和尚文章列表

【推荐】为什么我们平时要念佛

有的人一听到别人跟他说 阿弥陀佛,他就说:不好意思啦...

沙元炳念佛往生的公案

沙元炳。字健庵,江苏如皋县人。其品德、操守、文章、...

念佛人该如何办丧事

接手书知汝母已于初二日念佛往生,不胜伤叹。虽然,汝...

临命终时,唯此十大愿王不相舍离

普贤者,梵云邲输跋陀。据《悲华经》所载,阿弥陀佛往...

她曾四次见到虚云长老,晚年一心一意求生净土

人们都称她是老菩萨 我第一次来东林寺时,在天王殿后面...

净土法门与发菩提心

我们修净土宗的,如果把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当做阿伽陀...

念佛人不要只重数目而不重质量

净土宗目前念佛的人,最大的问题点就是只重数目而不重...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菩萨一生补处愿

最后看第二十二愿 菩萨一生补处愿:设我得佛,他方佛土...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善良才是最好的护身符

有这样两个故事: 一说某地一辆班车开往甲城,路遇4名...

贪婪欲已取代了感恩之心

乞丐:能不能给我一百块钱? 路人:我只有八十块钱。...

扶起对手比击倒对手更有力量

小和尚跟方丈学武,觉得很辛苦,心想,如果有一招制敌...

有生必有死

佛陀于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期间,一天,波斯匿王...

【佛教词典】妄说

(术语)虚妄不实之言说也。法华经安乐行品曰:长夜守...

【佛教词典】循身观

梵语 kāya-anupa?yanā。即四念处观中之身念处观。修...

五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五戒是一切种类戒的基础。一个人能够受三皈五戒,就可...

从净土宗角度看器官捐赠

现在有很多人提倡器官捐赠,器官捐赠在佛教界有多次地...

跟佛菩萨讨价还价

一个居士说:师父,我发愿诵1000部《地藏经》,回向给...

禅宗讲的「不立文字」是什么意思

关于不立文字的真实含义,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得...

面对被伤害时的态度

有光明就有黑暗,有正义就有邪恶。 曾经,佛陀也遇到迫...

摹仿国王

世间万事最初都是摹仿而来,譬如小孩学走路、读书、学...

出家人的生活很苦吗

出家也是有苦有乐。苦什么?比如得长期吃素,有的人吃...

心不在内

【原文】 楞严征心,谓心不在内者,指真心也。若妄想心...

你在哪里,哪里就是风水

在佛法当中,我们学来学去,也没有离开这一念心。 在广...

在家居士的50个注意事项

无戒不能修佛,修佛不能不持戒;世俗万事皆然,无戒无...

【推荐】十心向往,命终必生极乐国土

又云,十心向往,命终必生彼佛国土,是《宝积》义。《...

若于转处不留情

在《坛经机缘品第七》中,僧智通,寿州安丰人,初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