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土法门与发菩提心

智敏法师  2017/02/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净土法门与发菩提心

我们修净土宗的,如果把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当做阿伽陀药的话,这就是无上的密。这一句“阿弥陀佛”,里面可以包涵八万四千法门,这么多法门都摄在一句佛号里面,即是密法的陀罗尼总持法门。因此,希望大家在听开示之前,思想要有个准备,所谓密法对显教并不是矛盾的,而且是有帮助的。

我们修净土的,发愿要往生净土,在《无量寿经》里面,就有这句话,三辈往生,都离不开“当发无上菩提之心”。我们如果不学教理,单是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什么叫菩提心也不懂,如何发?更无从发起。菩提心是有一定涵义的,要发起来,也是有一定的修法的。这些教理和方法,在显教里面都有,密宗也必须要修这个法,菩提心是显密共同的。没有菩提心,显教里面成不了大乘,密法里面更谈不上金刚乘,密法是大乘里面特殊的一种,因为他发了菩提心,观众生苦,深心不忍,欲快速成佛,救度一切父母众生,所以要修密法。总之,都是离不开菩提心。

假使说,有念佛的人,他说我就一部《阿弥陀经》已够了,这个,当然,曾经学过很多法,达到一定高度的人来说,或许是够了,等于说,这是大学教材,讲得内容很全面,够了。但是如果你小学、中学没有念,是无法接受它的。同样,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是菩提心愿。念佛的人菩提心有没有?如果没有,怎么能感应呢?又怎么能把你摄引到西方去呢?那么,什么叫菩提心?没有学过,不知道!大家都会说,啊发菩提心…等等,好像这样子就是发了菩提心了,大家都会。但是什么叫菩提心呢?问问看,“哦,菩提心么,就是菩提心么!”哈!这句话等于没说。我们说菩提心,有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是成佛的因。有了菩提心的因,才有菩提的果,佛就是菩提果。但是菩提心的涵义是什么呢?且说世俗菩提心,就是看了众生受苦,心里不忍,要把他们一个不漏的全部救度到最极安稳之处。

我们现在这样的人,不要说把众生全部救起来,就自己能不能度脱,也不敢打保票,那么怎么办呢?要自己快快修行,成佛,才能有办法度一切众生,这个发心,就叫菩提心。菩提心有怎么能发起来呢?有人说,我们天天在发啊!诸如“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乃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还有:“无上最胜菩提心,我今正真令生起。”“菩提最胜心者生复生”等等,不是每天都在念吗?哦,这样念念,菩提心就生起了?这个是不够的!没有那么简单。佛教是讲缘起的,一切法从缘起,因缘和合,才生起一个法。单是发一个愿,说“我要生菩提心,我要生菩提心”,这个仅仅是一个因素,而生起菩提心的各种必须的因缘,远远不够,所以是生不起来的。那么菩提心怎样才能生起来呢? 在一般宗派,它就是说把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加以扩大,扩大以后,菩提心就因此引生而起,这是共同的修法。但是,宗大师圆满教法里面,还有特殊的两种最殊胜的修法。这两个修法“一个是弥勒菩萨,月称论师传下来的七重因果;一个是文殊菩萨,寂天论师传下来的自他交换。这两个方法能够很有效地、很快地把菩提心生起来。

我们要求生净土,修净土法门也好,或者修其它的法门也好,如果菩提心没有,那么我们连大乘的“大”字都够不上格,怎么“乘”呢?“乘”就是要乘此法门到彼岸了。所以说,菩提心是一切大乘的根子,没有它,根本就不能算入大乘之列。

众所周知,净土宗是大乘宗派,我们希望阿弥陀佛接引我们往生西方,如果我们连什么叫菩提心都认识不到,如何生起菩提心的方法更没有,怎么往生呢?真正的菩提心生起来是困难的,但相似的菩提心生起来是完全可能的。怎么叫相似的菩提心呢?就是说与菩提心已经靠拢接近了。等于说,我们要去上海市,市区还没有进入,市郊进入了,也可以称已经到上海了。为什么?因为是上海的郊区么!是属于上海市的范围内了。我们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有一定的希望和把握了。《广论》卷四云:“诸能受用大师所集,无数资粮所有妙果,虽不必集彼一切因,然亦定须集其一分。”就是说,我们要往生西方极乐,虽不必集阿弥陀佛的一切功德,但是一定要积集其中一分的功德才能相应,其中菩提心是不可或缺的。

佛教,是有层次高低的,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如果是高层次的人来念,即是大总持陀罗尼藏,三藏十二部都包含的有。那么就是一即一切,一句佛号,一切法都包涵在里头了;一切法也自然汇归到一句佛号上去了。但是,我们凡夫,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能是一切。那么,怎么办呢?一点一点把它积聚起来,譬如依止法的修法,暇满的修法,出离心的修法,菩提心的修法,还有其他各种修法,渐渐兜拢起来,积聚在一起,一起汇归到阿弥陀佛一句佛号上,那么,一切功德就都在这句佛号里边,那时候念的佛,功德就不一样了。我们希望,在还没有达到这个高度——一即一切,一句佛号,即是八万四千陀罗尼藏!——的时候,来一个“一切即一”,一切法都是阿弥陀佛,把那些修法功德一个一个积聚起来,最后汇归到阿弥陀佛一句佛号上去。这样做,对我们来说,于修净土宗念佛求生西方,会有极大的利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百不管老媪

本文摘自《净土圣贤录续编》。百不管是不计较世间的俗...

「莲华化生」的具体情形

在阿弥陀佛的光明当中,娑婆世界和极乐世界没有空间的...

从临终关怀助念当中找出不足

从临终关怀助念当中找出不足,什么不足啊? 第一、我们...

念佛时有两点要注意

我们在念佛的时候,有二点要注意:一个是你能念的心,...

鹦鹉往生的事例

八十年代包头有一只鹦鹉,是一个爱好鹦鹉的人从四川重...

净土这个法门最直捷、圆顿

佛陀施设教法,我们可以分成实法跟权法,好比我们今天...

死苦现前,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佛

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当此等苦事发现之时...

如何看待《无量寿经》会集本

《佛说无量寿经》传入中国,曾被翻译过多次。现存五个...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坐卧不知元是道,只么忙忙受苦辛

即使雨水纷纷,寒风彻骨,大家也不避艰辛地插秧,为了...

不论好坏我们都接受,不被他转走

人家管我们,不论好坏我们都接受,拿他的坏处来回光返...

让自己更宽容

这个世上并没有坏人,只有不小心反错的糊涂人。等他们...

佛教如何看待子女

问: 佛教如何看待子女? 理净法师答: 从佛法上讲,...

【佛教词典】钵披祇

(杂语)又作波吠你野。译曰弃家。舍头谏经曰:有人弃...

【佛教词典】五作业根

【五作业根】 五种造作业之根。又称五作根、五业根,指...

重病患者可以出家为僧吗

一位微博上的网友问了我一个问题:重病患者可以出家为...

详解佛教《四威仪》偈语

佛教《四威仪偈》是自古以来在佛门中广为游行的讲述行...

萧伯纳:钟爱素食和阳光

萧伯纳是英国杰出的戏剧作家,被誉为幽默与讽刺的语言...

临终的正念需要有安住力

净土宗临终的人要达到正念,要有三种的力量出现,且缺...

佛学与医学的关系

表面看来,好像佛学与医学毫无关系,了不相涉。但如果...

十供养赞

香: 心然五分 普遍十方 香烟童子悟真常 鼻观妙难...

怎样解决家庭感情的痛苦

问: 请问师父,家庭、感情方面的痛苦怎么解决? 仁炟...

当代高僧广钦老和尚

出尘 广钦老和尚生在清朝末年,从小身世坎坷,四岁的时...

享清福最难

走出世间是清净,走入世间是红尘。红尘滚滚,这个世界...

临终听到地藏菩萨的圣号,就能永不堕三涂

佛又对观世音菩萨说:复次观世音,若未来、现在这世界...

浅说佛教八苦

八苦:既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

星云大师《佛教的忠孝观》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感谢佛陀的慈光加被,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