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四位妻子的譬喻

2022/02/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四位妻子的譬喻

昔日,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佛告诉比丘们:“人有四种因缘,爱着的程度有轻有重,但一旦起了贪爱心,即远离解脱道。”

佛接着举了一个譬喻:“譬如有一男子拥有四位妻子,第一位妻子最受男子宠爱与重视,行住坐卧都形影不离,举凡盥洗沐浴、装扮所需,乃至有美味的饮食、种种五欲之乐,都会优先给她享用;天寒、酷暑、饥饿口渴等大小事,总是小心呵护、用心照护着,一切都随顺她的心意,两人从未有过争吵。

第二位妻子,则是起居言谈常陪伴在左右。男子得到这位妻子,便很欢喜;若得不到,便心生忧愁,乃至因忧愁而衰老、生病,有时为了得到她,甚至和人发生争讼。

第三位妻子,和男子偶尔聚在一起,会互相问候、关怀生活中的甘苦,但若遭遇穷困,便彼此感到厌烦,互相讨厌,可是疏离一阵子后,又会开始想念对方。

第四位妻子,则是任由男子使唤,忙碌地操持着各种家务,再困难的事都能应对,但男子对她则不闻不问,疏于关心、照护,全然不放在心中。

一天,拥有四位妻子的男子即将死去。想到自己即将离开人世,男子便唤来第一位妻子,对她说道:‘你应该随我一同离去。’第一位妻子回答:‘我不愿相随。’男子一听,说道:‘我最宠爱你,大大小小的事都顺着你,提供生活所需,爱护你、照护你,让你称心如意,为什么不随我一起离开?’妻子说道:‘你虽然宠爱重视我,但我终究无法随你一起离去。’听闻妻子如此说,男子只好含恨地走开。

男子接着唤来第二位妻子,说道:‘你应当随我一起离开。’第二位妻子回答:‘你最宠爱的第一位妻子都不愿相随,我也不会跟随你离开的。’听到她的拒绝,男子说道:‘想当初我在追求你时,历经的辛苦,实在难以言喻,遭遇严寒、酷暑、饥饿、口渴,又经历了水灾、火灾、官司、盗贼,且和人争夺,费尽心思才得到你,为什么不跟我一起走?’第二位妻子回答:‘是你自己贪图利益,强要追求我,我并没要求你这样做,为何要对我说当初的辛劳困苦?’男子听后,只好含恨走开。

男子又唤来第三位妻子,说道:‘你应该随我一起离开。’第三位妻子回答:‘我受过你的恩惠,所以会送你到城外,但终究无法随你远行到你将去的地方。’男子只好再度含恨离开。

最后,男子找来第四位妻子商量:‘我将离开此地,你就随我一同离去。’第四位妻子说道:‘我离开父母来到你家,就是要让你使唤,生死苦乐都会相随。’男子无法得到自己所喜欢的三个妻子自愿相随,只有貌丑,自己不甚喜欢的第四位妻子愿意随他一起离去。”

佛接着说道:“前面所举的譬喻,男子就如同是人的神识,第一位妻子就如同是人的身体,人对自己身体的爱惜呵护,远远超过男子对第一位妻子的爱护。当人命尽时,神识会随着人生前所做的罪福之业离去,身体则僵直地倒卧在地,无法跟随。比丘们!若不能随顺四种正行,便无法得到解脱。是哪四种?一、知苦,二、断集,三、慕灭,四、修道。要趋向解脱之道,当行八正道,并体证四圣谛。”

佛继续解说:“第二位妻子是譬喻人的财产,得到了很欢喜,得不到就忧愁。当命尽时,财产会留在世间,并不会跟随自己离开。第三位妻子,是譬喻父、母、妻、子、兄弟等亲人,以及朋友、奴婢。人活着的时候,和亲戚朋友相亲相爱,互相思念,一旦命终,亲友也只是啼哭着送至城外坟墓间,然后便舍弃亡者,各自回家。对亡者的思念不超过十天,便又如往昔一样聚会吃喝,把亡者忘得一干二净。第四位妻子,是譬喻人的心念。天下少有人能爱惜、守护自己的心念,一般都是纵心恣意,任凭滋长贪心、瞋心、痴心,不信正道,如此死后当堕三恶道,或堕入地狱,或投生为畜生,或为饿鬼,此皆是由于放纵心念所导致的果报。”

佛告诉比丘们:“修道者应当端正自己的心念,去除痴心,不造作愚痴行,止息恶念、不行恶行;不造作恶行,就不会招来苦果的祸殃;没有苦果的祸殃,就不会来三界受生;不受生,则不会有老、病、死;无生老病死,便得出离生死轮回,得入涅槃。”

闻佛说法,比丘们皆心生欢喜,信受奉行。

典故摘自:《杂阿含经》

省思:

古德云:“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佛以男子对四位妻子爱着与亲疏的不同程度,巧喻人对色身、财富、亲眷、心念的不同执着及关心程度,为开示生时爱重不已、勤苦求索,一旦命终,万般带不去,神识但随所作罪福之业而受生,以此警示修道之人,当端心正意,去除贪心、痴心,勤行八正道,如理思惟体证四圣谛,才能逆生死流,至解脱彼岸。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一位老居士的濒死体验

二〇一一年年底,我在杭州某寺院做义工,经常听老居士...

梦里五家财

这一生都是在做一个梦,在梦境里面我们常常不知道是梦...

久病不念佛,生日变忌日

【原文】 一僧瘵疾经年,久惫枕席,众知必死,而彼无死...

【推荐】念佛是大事中之大事

我等现今幸得人身,幸闻佛法,复幸得闻如是微妙净土念...

佛陀最后的教诲

昔日佛陀在古印度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弘法,当时,舍利...

【佛学漫画】《法华经》故事之三草二木喻

佛陀对待一切有情众生,平等无二。正觉法雨普润众生,...

佛经中关于「人身难得」的譬喻

在短暂的人生中,有的执著于事业、有的执著于爱情、有...

宝贵的「一时」

时间长河源远流长,无始无终,随着日月轮转。为了计时...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打猎的果报

隔壁的刘某吆三喝四,呼朋唤友,赌牌下馆子,拉帮结派...

这一刻急需的,下一刻也许成了累赘

淼镇虽然是个小地方,但是附近的山水景色都不错,我们...

【佛学漫画】打篮球还是踢足球

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

【推荐】为奶奶「回家」保驾护航

时光流逝,转眼奶奶已经去世几年了,在我回去照顾她老...

【佛教词典】诸行往生

为净土宗所立。谓念佛以外之诸善万行亦能往生极乐净土...

【佛教词典】神迥

(566~630)唐代僧。冯翊(陕西)临晋人,俗姓田。聪...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我们对言语的态度,就是从父母呼、父母命这几句开始做...

胎儿没成人形之前堕胎算犯杀戒吗

我们看真实的人乘,开始是五戒。这当中有两段:第一段...

为耳聋昏迷痴呆者助念,有功效吗

问: 若有耳聋或重听之人,或昏迷,或患老年痴呆症者,...

午睡要注意的事项

中午睡上1小时,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和休...

念佛之前的心态准备

在《印光大师文钞》讲到一个事,他说有一个年轻人,这...

临终神识昏迷,给此人念佛能不堕落三恶道吗

问: 《地藏经》中云,临终人能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

地藏菩萨的净土在哪里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与八十百千那庾多频跋罗菩萨。...

学佛困难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善护念

善护念这三个字,鸠摩罗什不晓得用了多少智慧翻译的。...

朗然独醒,大丈夫当如是矣

【原文】 醉生梦死,恒言也,实至言也。世人大约贫贱、...

知恩图报的马儿

元生公,是我已故的曾祖父。他生前曾经有过这么一段感...

三宝的分类

佛法僧乃三宝之称。 每个人信佛,必须先皈依(归依)三宝...

在家居士简易又有效的烟供仪轨

烟供,此修法主要利益鬼神,把很多殊胜的加持物和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