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接受忏悔,远离痴暗

2011/03/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一日清晨,佛陀用完斋饭后,至宁静的安陀林中打坐。这时,精舍中有两位比丘起了争执,一人不断责骂对方,另一人则默然不语。开口责骂的比丘事后自觉惭愧,便向对方忏悔,然而静默的比丘竟不接受,于是其他比丘轮着劝谏,以致高声喧闹。

佛陀以天耳通听到精舍中的喧闹声,出定后回到精舍,询问比丘们:‘我刚刚在安陀林中静坐时,听到精舍中喧闹吵杂,究竟是为了什么事情?’于是比丘们向佛陀陈述刚才发生的事情。

佛陀了解后,对那位不愿接受道歉的比丘说:‘你为什么不接受别人的忏悔呢?当对方感到惭愧而悔改时,却不接受其忏悔的人,可说是愚痴之人,将受无量之苦。过去世时,三十三天的天人曾起了争执,当时天主释提桓因说了一首偈语教诫大众:

于他无害心,嗔亦不缠结, 怀恨不经久,于嗔以不住。

虽复嗔恚盛,不发于粗言, 不求彼开节,扬人之虚短。

常当自防护,以义内省察, 不怒亦不害,常与贤圣俱。

若与恶人俱,刚强犹山石, 盛恚能自持,如制逸马车。

我说为善御,非谓执绳者。'

佛陀告诉比丘们:’释提桓因是统领三十三天的自在王,不仅修行忍辱之法,亦能赞叹行忍辱之行者。诸位比丘皆是正信出家,修学佛道,所以应当效法天主释提桓因修忍辱之行,并赞叹行忍辱之人。‘比丘们听到佛陀这番开示,无不法喜充满,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杂阿含经·卷四十》

省思

《佛遗教经》云:‘惭耻之服,于诸庄严,最为第一。’懂得惭愧,就是愿意真实面对自己的人,而接受忏悔才是有智之人。和合共处是建立在彼此相互尊重的基础点,只有看到众生的佛性,慈悲包容所有不圆满,一切的纷争才得以止息。

所谓‘历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天底下没有不可化解的仇恨,更没有永久的敌人,原谅别人就是放过自己;放宽自己的心胸,人生才能慧日朗照,拥有一片无穷际的天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杀掉嗔恨

有一个婆罗门生养了一个瞋心很重的女儿,经常触怒婆罗...

【推荐】莫耍小聪明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1037-1101)在第四个儿子出生时...

别人伤害我们的时候该如何对待

现在的众生烦恼习气很重,很容易生气,乃至于说你随便...

在欲望面前,人的智商会降低

财跟色这两种欲望当中,哪一种欲望最厉害?大家深有体...

天人瞋骂夜叉

一则佛典故事教导,瞋怒詈骂只会造成对立、冲突,应该...

蔑视佛国往生,可谓欺天诳人

原文: 若一味说无相话以为高,则资性稍利者,看得两本...

【推荐】诚信,让他取得了人生的成功

在一次上学的路上,一位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少年,骑车不...

期望鬼神给你报吉凶,这恐怕要入于邪道了

【原文】 或问:有鬼神欤?无鬼神欤?曰:有。鬼神可信...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

【推荐】天赐养老钱

一天早晨,一个农人挑了一担菜进城去卖,在街上,农人...

如何才能使自己活得快乐

有三个愁容满面的信徒,去请教无德禅师,如何才能使自...

疑人窃斧

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走的,于是...

116岁肉身和尚:妙智法师

妙智法师,俗姓蔡,名松苍,祖籍福建福州,生于清光绪...

【佛教词典】理具

天台宗有理具和事造的名称,法性的理体,本来具足三千...

【佛教词典】无分别智出离

【无分别智出离】 p1082 世亲释八卷十七页云:无分别智...

用自己的双手打拼未来

在非洲的戈壁上,有一种叫依米的小花,它的花期很短,...

梦参老和尚:如何面对满口佛语却言行不一的朋友

问:长老慈悲,弟子有一些朋友,总是满口的佛语,但是...

妄想跟你过去的生命有关系

妄想的本质是什么呢?【观相元妄:如是乃至五阴、六入...

如本法师:为什么会做梦

真正达成无梦的境界,要修证到佛之果位才无梦,不但凡...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此对不尽人事者而言也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此对不尽人事者而言也。若已娶而...

我们不仅是极乐的享用者,而且是所有者

蕅益大师对信心的诠释用了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

极乐净土,人人不再设防的世界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之第三十九愿:受乐同于漏尽愿 第三...

工作目的是要为社会服务

问: 我有一个问题已经矛盾很久时间了,想问一下老和...

可不可以就一句佛号念到底

问: 师父,我有一个问题,就是因为我们都不够了解自...

容易发怒,乃福气浅薄之人

韩忠献公曾经说:无论遇到君子或小人,都应当诚恳对待...

众生的苦恼就是错认一切都不会变化

我们讲肉眼看问题,肉眼是我们凡夫所具足的眼睛。从空...

一粒习气之米

沩山灵佑的故事,有一次他的弟子石霜楚圆正在筛米,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