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四种布施时的想法,果报各不相同

2024/07/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四种布施时的想法,果报各不相同

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有一位名为四姓的居士,由于过去生所做恶业,以至于今生家庭非常贫困,身穿草衣,睡卧草席,以野菜薄粥果腹充饥。虽然日子过得极为穷困,却绝不去不行善道的无德人家做客,也不接受无道之人的惠施。四姓的志向、品行清净,世间不正当的思想、言行都不能染污其心,每日从朝至暮讽诵并思惟着世尊所开示的经文、戒法。世尊赞叹四姓的德行高洁,远近的耆老智者亦对四姓深加钦敬。四姓虽然衣食不丰,但是他每天以粥菜、草席供养圣众,从未间断。

接受四姓供养的沙门中,有人说道:“四姓居士生活贫困,经常无法温饱,我们不能再接受他每日的供养了。经上说出家沙门当一心守真,持戒严谨,德行高洁,志如天金,不珍爱世间财色,唯视佛法真理为至宝,为除灭六情,故而出家为沙门。我们不应该再以所受供养为食,而当外出乞食了。”于是诸位沙门一起去拜见世尊,向世尊禀陈事情的始末,世尊听了他们的陈述,却默然不语。

一日,四姓来到精舍,先顶礼世尊,然后退坐在一旁。世尊思及之前诸位沙门所陈述有关供养之事,于是问四姓:“你愿意每日都以慈悲恭敬的心供养比丘吗?”

四姓回答:“是的!我及家人每日欢喜供养,遗憾的是,家中实在很贫困,只能供养些菜粥及草席,实在是怠慢了诸位圣贤大德。”

世尊告诉四姓:“行布施供养之事,端看布施时的四种想法,果报各不相同。一种是以慈悲心来布施,真诚地希望帮助对方,欢喜对方因为自己的布施而度过诸苦,心怀护济众生之念。以这种心来布施,虽然所施微薄,所得的果报是常生天上、人间,有所愿求自然满愿,享五欲丰裕之乐,衣食住行皆无匮乏。

一种是布施微薄,心中又舍不得、不愿意,这样的布施虽然仍能获得福报,但属微薄之福,无法登荣耀之位,想要赚钱,所得也不能随心满意。内心悭吝、节省,以致于无法受用适当的衣食;经常饥饿,身穿敝衣,犹如乞丐,生活得忧悒不安,得不到真正的快乐,茫茫然枉过一生。

一种是布施好物,心中却不恳切真诚,乃至骄傲自恃,供养时心不恭敬,态度亦不恭谨,贪求美名,藉以使自己声名远扬。这样的布施,果报是虽有少许财富,世人却以为他是富豪;自己生活在惊惶之中,内心恐惧,深怕被抢劫、强夺,以致衣着清寒,食不甘美,僧众亦不曾登门化缘,远离三宝,浑浑噩噩空过一生,后世堕入恶道。

一种是在自己能力许可的情况下,布施最好的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以恭敬心亲自供奉僧众,内心常念三宝,并且发大誓愿:‘愿一切众生皆能生逢诸佛如来住世,得生天界,所有的烦恼、苦难完全尽除。’其果报是未来世所发的愿心,皆能满愿,生逢佛世,得生天界,乃至成就圣果,度化众生,必能如其所愿。”

典故摘自《六度集经·卷第三》

省思:

“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布施贵在真诚发心,供养时的发心不同,所获果报自然有别。若能以敬信心护持三宝,真诚恳切地布施,普利有情,必能随因感果,获福无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推荐】佩带诵持楞严咒有八大功德

在本经经文当中讲到:不论佩带楞严咒也好、诵持也好,...

造善成就安乐的果报,造恶成就痛苦的果报

我们看古代圣贤的教诲,有很多道理是相同的── 比方说...

人应该存福报,胜过存钱

人应该储存的是福报,有福报,走到哪里都有的吃,做什...

如何是在家信徒的布施之道

问: 如何是在家信徒的布施之道? 了幻法师答: 学佛...

念佛能得到命中没有的福报

现在年轻人面临着很多的诱惑,是很容易走向歧途的。生...

【推荐】能专念六字大经王,就一切都具足了

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西方净土是法界藏土,念一佛就等...

贫人供佛

罗阅城的大众正在商议每人出百钱,以办斋供养佛陀与僧...

这句佛号就具足一切,不需要再加什么东西

我们的主见来自什么地方?来自净土五经圣言量,来自中...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

佛今在何处

唐顺宗有一次问佛光如满禅师道: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

将错就错,西方极乐

宋代很多文人士大夫修学佛法,不仅是研究佛法,而且真...

悲智双全的小猴子

在一座山林中,有只小猴子,非常天真、无邪、清净,对...

窥基大师的故事

窥基的父亲尉迟宗,是唐代左金吾将军。母亲裴氏夫人因...

【佛教词典】云栖山

位于杭州五云山之西。原有真济、云栖、天池三寺,后仅...

【佛教词典】鸟道

(术语)禅道至难,险如鸟道,鸟道者地名也,又至道寥...

终极的敌人是人心中的恶

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所有人。我们看不惯的人和事,...

惟贤长老《佛教哲学的现实意义》

一、现实的定义 现实的定义:顾名思义,现,就是现在...

用计数念佛还是清净心念佛好

问: 用计数念佛还是清净心念佛好? 大安法师答: 这...

禅是佛心,这句名号就是阿弥陀佛的心

问: 有师父提倡禅净双修,强调戒定慧,主张打坐,要学...

有什么好争的

世间万物万象,放得下,自然爽心怡神,万丈洪岩倚碧空...

这十种念佛,就是利用种种习性来入道

(上) 《莫到老来方修道》,我们继续讲第九修持门的净...

假如动物会说话...

1980年福建,有一头从屠刀下被解救的牛向着人们下跪感...

精进以持戒为第一

百丈禅师的从林二十法则中说:从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

圆瑛法师《放生开示》

此次北来讲经,辱承诸位欢迎,并聘为本会名誉会长,不...

戒律中为何反对饮酒

佛教是反对饮酒的,无论在家、出家,戒律上都一律禁止...

随喜一切众生的无量功德

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的普贤菩萨有十个修行大愿,其中第五...

阿弥陀佛跟娑婆世界的众生有缘

问:诸方必有净土,何偏赞西方? 答:此亦非善问。假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