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摄诸根得离苦

2011/05/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过去,佛陀曾在波罗奈国的鹿野苑弘法。一日,佛陀于入城托钵的途中,在祠庙边遇到一位内心起了贪念的比丘,佛陀告诉他:‘比丘!你种下的苦子极为鄙秽。所谓诸根恶漏,有漏汁处,必有蝇集。’比丘一听,明白佛陀已识其心念,于是升起敬畏之心,赶紧匆忙离去。

佛陀回到鹿野园苑后,告诉比丘们今天所遇到的事。此时,一位比丘恭敬合掌请示佛陀:‘世尊,何为种苦子?什么是鄙秽、恶漏?什么又是蝇集?’佛陀开示说:‘心中种种嗔恚嫌害,即为苦因。这些苦就如同种子,种下后将来必会招感种种苦果。再者,放纵自心、贪着五欲,则为卑鄙污秽之行。如果不知改正自心,进而违犯戒律规矩,放纵自己的言行举止,即名恶漏。一旦六根长养了这些恶习,没有惭耻之心,不知悔改,恶习就会如汁液招感苍蝇般,招感更多烦恼,此即蝇集。’接着,佛陀为大众说了一首偈语:

‘若有不摄诸根者,增长欲爱种苦子,

 作诸鄙秽常流出,亲近欲觉恼害觉。

 若在聚落空闲处,心终无有暂乐时,

 若于己身修正定,修集诸通得三明。

 彼得快乐安隐眠,能灭觉蝇使无余,

 能修得行住健处,履行圣迹到善方。

 得正智迹终不还,入于涅槃寂灭乐。’

比丘们听完佛陀开示,欢喜奉行。

典故摘自《别译杂阿含经·卷一》

省思

‘佛者,觉也。’学佛,即是学习佛陀清净的身口意。如能从言行中反观自照,藉由持守戒律,以摄诸根,散乱之心即能消止。如此以善摄恶,广植诸善根,累积善法资粮,终能净心、明心,回复本具的清净心,作生命的真主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出家者要远离爱欲

佛陀的弟子群中,有着种种不同的人物。假若把佛陀的弟...

【推荐】因地时有菩提心的摄持,所以每个法都坚固

我们以前没有发菩提心,是活在个人的欲望中。我们为什...

猎人闻法得道

昔日,佛陀在摩竭国甘黎园中城北石室窟中说法。当时有...

圣严法师:少欲知足真快乐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有很多快乐的感受。例如功成名就...

我们如何转苦为乐

生活在世上的每一个人天性都是渴望快乐的,谁都不希望...

人人都能亲身感受的八苦

一、生苦。 一个人一生下来就哇哇大哭苦啊苦啊。因为...

不净观颂

死想第一 (人死时心脏和呼吸均告停止,其状可畏) 有...

六根之相是生灭的影像,没有真实的体性

我们再看第二段,破异。异就是彼此不同体。 若此见精,...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讲品行保气节的范景文

人生际遇各有不同,但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一致的,那就...

耆域的感叹

西晋末年曾有一位名叫耆域的天竺(印度)高僧来到中国...

拔除心中忧愁之刺

古印度时,那罗陀尊者在波罗梨国长者的竹林中修行。当...

除虎记

平日为人在懂得缩小自己, 时时谦虚,以礼待人,则所...

【佛教词典】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

子题:如来、至真、等正觉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言 ...

【佛教词典】遮不至白衣家羯磨

亦名:治遮不至白衣家法 行事钞·僧网大纲篇:“(一、...

念念不被骄诳染

各位善知识,禅宗一法是心地法门,不可离开心地以外用...

过河要拜桥

有一句成语说过河拆桥,意谓受人帮忙,事成之后,忘恩...

最适合穷人称念的药师七佛

药师七佛: 南无善名称吉祥王如来 南无宝月智严光音自...

鳖谋猴肝失挚友

昔时,释迦牟尼佛与一千二百五十位常随大比丘众,游化...

华严四祖清凉澄观大师

在中国佛教史上,有两位古德传为华严菩萨化现,其中一...

印光大师《信愿念佛百问》

念佛时心多散乱,或说是年龄关系,如年老心散,不能收...

不孝父母,学佛一切皆无意义

想想父母未生我们以前,我们本什么也没有。落生以后,...

没有信愿,持名不是真效果;没有持名,信愿得不到真感通

净土法门一直讲到说是感应法门,这个成就不是靠你的禅...

以戒为师的底线是什么

戒是佛亲制的,我们后人,现在也有人提倡说要改戒相,...

华严与人生智慧

非常感恩梦老和尚和王教授的因缘,能来此与大家聚会!...

猎人与老和尚

戒就是规矩,要预防非份的念头,不该有的观念不要产生...

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净土法门,不但是三恶道的众生难信三恶道都是受苦不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