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强软魔头来考验

达照法师  2011/08/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行关键的时候,得大受用的时候,往往是要强烈的外境来考验你。我们知道,天台智者大师,人称东土小释迦,他老人家在坐禅最后的关头,也是降魔成道。修道中往往会出现两种魔头,叫作强软两大魔头。强魔头就是他在华顶,那天晚上彻夜坐禅,身心愉悦。在半夜,听到山里面鬼哭狼嚎,兵马嘈杂。就听有人说:“有人在这里,躲在这里,要把他头砍下来!”他坐在那里,如果按常人来说,可能就坐不住了,就知道有兵马要来,来砍我的头,吓跑了。但是大师坐在那里不动。过了一会,一头巨大的蟒蛇从他身边爬过来。那个蟒蛇有多大呢,在地上爬,它的这个直径,蛇是圆的,直径,高,在地上爬的高度有一个人那么高,你看看有多大!我们看到一条蚯蚓、一个老鼠吓得都要发抖了,我看有些人,一个蟑螂都怕得要命,是不是?有些女士就是看到蟑螂都怕。这个蟒蛇过来,智者大师安然不动。

蟒蛇过了以后,就出现音乐,很美妙的音乐,这叫软魔头。人家说软磨硬泡。软魔头出来呢,他就看到他的父母亲过来跟他讲好话,说你要跟我走,我现在很可怜,你要帮我忙。还躺在他的膝盖上。因为智者大师十八岁之前,父母相继过世,所以他父母去世之后才出的家。就是这种心态,大家可以理解,一般的人对父母思念之情要如何呢?这种思念之情就在你用功最得力的时候,快要成道的时候,他来干扰你了。

你不要以为自己情重就好。修行就偏偏是哪壶不开提哪壶的。你哪里怕,怕什么,你修行得力了,就那个东西先出来。你最怕的、你最喜欢的,是到最后登场。不把你搞定,它誓不罢休。但是如果有大智慧,大禅定,看见了生死的这些伎俩,你看到无非是根尘相对,才产生的这个世界;无非是心和物分离了,你妄念动了,你才不能保持自己的原来状态。所以,大师当时身心既然安定愉悦,不动不摇,不受不着,也不接受也不执着,自心依然与摩诃般若波罗蜜相应,他还是跟大智慧、无所得相应。

这一相应,当时就看到天空一片湛然,身心犹如长风游于太虚。当时就出现一个高僧,一个天竺的和尚,站在他旁边,就给他授记,告诉他“寺若成,国即清”,你应该于山下安僧,度众成道。所以智者大师这一生有出家、修道、降魔、成道、转法 轮,最后入灭,也示现八相成道。包括他坐下两个弟子,跟佛的这个阿难尊者、迦叶尊者这两个弟子也很像。章安大师就把佛的一生,把智者大师的一生,讲经说法的文字记载下来,称为天台三大部。

所以平常你要了生死,你起码要看到生死是哪些内容。你不随生死转,你就向上流。所以打七就是随时要看住自己,你这颗心是否已经到达了让心不去流浪,心和物不要分开,专注当下,心不动摇。只有在不动摇这里,才能够了断生死。所以了解生死,了知生死的内容,相当重要。知道生死的因果缘起,法则,即便你这一生还在生死中,你想活得好一点,你也知道我们的生死怎么样才活得更好。然后活好了还不够,了解生死以后,还要了断生死。如何了断生死,这就是打七了,就是要破过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偶尔也要检查一下你的梦境

我们在修行的时候,当然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但是有...

修学佛法必具的三项要求

知道人生是苦,知道生命短暂,知道国土危脆,却不知道...

在家人从朝至暮的修行方法

一、修行功夫贵恒常 很多初发心的人来问:老和尚!弟...

真能念佛,即是现前修行六度万行

汉传大乘法门里面所讲的六度万行,布施、持戒、忍辱、...

净慧法师:修行要抓住当下这一念

学佛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修行。修行的目的是要慢慢地使...

正物须正心,修行即在平常中

正物须正心,修行即在平常中。 若离世间证菩提,怎见如...

做到这二十五法,就能开发禅定和智慧

禅堂的居士身上穿的禅褂上都有止观两个字,在我们修行...

修行从这几个角度下手,日子就会好过点

第八识又称为根本识,根本识就是来作为七转识一切的依...

【注音版】往生论注

...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注音版】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怎样拥有人生的光彩

有一个人去应聘工作时,随手将走廊上的纸屑捡起来,放...

隋代高僧智者大师

所有的佛教宗派祖庭,基本上都在西安,只有一个宗派天...

达摩祖师度鹦鹉

参禅,乃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所传之徽妙心...

禅师巧劝吝妇:有舍才有得

有位居士向禅师诉苦:我的妻子非常吝啬,不但对慈善事...

【佛教词典】十罗声

即梵语文法中用来表示动词的时态与语气之十种语态。此...

【佛教词典】与人女粗语戒犯相

亦名:共粗语戒犯相、粗语戒犯相、粗语戒犯相、粗语戒...

李炳南居士《随师闻法记》

戒杀是息刀兵之本 诸位老师,各位佳宾大德,各位同修...

寺院普佛的意义

普佛属于佛教忏仪的一种,内容包括香赞、佛号、忏悔文...

惟贤长老《论「香光庄严」》

我这次经过广德寺,很欢喜,也深切地受到感动。因为本...

不可口是心非

不可口是心非。 不可就是禁止,不可以。口是心非就是:...

施恩于人不可求

虚云老和尚一辈子,重兴了大丛林,包括鸡足山,南华寺...

忏悔清净了,身心就得大自在

我们过去曾经造了很多种恶业,所以感召到种种果报。我...

纵大祸临头,又有何畏惧

【原文】 当此危险世道,宜放开心胸眼界,努力修持净业...

圣严法师:该不该怀疑

人不一定生性多疑,多半是因为曾经上过当,所以才疑神...

善良需要觉悟

生长在北极圈附近的猎人靠猎杀动物为生,动物的肉用来...

为什么佛教会具有保佑的功能呢?

问: 我有一点不明白的地方想请教:不同的法师讲法都...

虚云老和尚《参禅方法》

用功的法门虽多,诸佛祖师皆以参禅为无上妙门。楞严会...

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

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要看他会受。天欲福人,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