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行从这几个角度下手,日子就会好过点

慧律法师  2024/04/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行从这几个角度下手,日子就会好过点

第八识又称为根本识,根本识就是来作为七转识一切的依归,换句话说,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都必须蕴藏在第八意识。俗称灵魂,世间人称为灵魂,我们佛教讲根本识。前六识有时候显现,有时候隐藏,比如说,当一个人死亡的时候,眼耳鼻舌身意慢慢慢慢的,就失去了状态,眼睛腐烂,耳根腐烂,意识不作用,那个只是根去掉而已,它的眼识收回来蕴藏在八识的田中,来世再投胎,慢慢慢慢地又成长,有了眼睛耳朵,前六识又开始作用了。

所以前六识在出生以后他就会显,前六识死亡就隐,就潜伏在第八意识里面,而第七意识跟第八意识这个是形影不离的,这个没有办法分开,一分开就是金刚地,就是佛地。因此我们的灵魂就是第八意识,附上一层执著就是第七意识的存在,所以我们会继续六道轮回。

因此修行从几个角度下手的话,那么你日子好过,而且生死就必了。第一个从没有分别心下手,从今天以后不管你看到一个高官显赫,你一样用平常心对待他,不管你看到一个穷到极点,你也一样用平常心对待他,你内在里面那种第六意识的分别,很快就会进入解脱的状态,不能有分别心,不要因为外境的高、低、是、非、善、恶来影响你,所以说不思善、不思恶,就这么时,就是你的本来面目,不思善、不思恶,换句话说断除了第六意识没有分别,要见本性那就快了。

第二个要断执,这个执就是没有任何理由的,有时候我们人的心情会很烦,会很烦,没有任何的道理,也没有任何的原因,他就会过着很烦恼的日子。一个人剃度出家一生一世一定会经过这个阶段,谁都逃不过的,人的进步他会有一种过渡时期,在家也是这样子。一个师父有智慧的,他教导徒弟,他一定进一点点,然后停一阵子,再上一阶,然后停一阵子,这样上去他才不会滑下来。你要教育这样子直冲上去的,很容易爬到最高点,也很容易下降到最低点,就是这个孩子太精进了,那你就赶快要警惕他,不可以那么精进,太精进了。

人本身都会有过渡时期的矛盾,太精进的人他的身体控制不住,那么他的身体控制不住的时候,他就开始起这个烦恼,有这个烦恼在,你要修行你就会叛逆自己。因此我们一个人的修行一定要精进一阵子,稍微休息一下,做师父的人要懂得放松徒弟的情绪,如果他今天不用功,你就跟他说今天稍微休息一下没有关系。这个才是真正的教育的本质,教育一定要懂得一点,前进一下,就像我们爬楼梯一样的,爬上去以后有一个阶梯,有宽度让你缓冲的时间。你愈容易爬到最高点的,愈容易退道心,我看了很多的这个在家很精进,在家他不懂得教育的心理,他说:师父!这个人很精进。我说:嗯!那快了,很快堕落。他太勇猛了很快就会掉下来的。

现在讲这个理论,慢慢地你就会相信,这个人不能急的,修行不能急。哎,我要往生、我要往生……!然后急到这个心口很痛。为什么会很痛?我要往生、我要往生,我没有看到佛,念了还没有看到佛,念了那么久还没有看到佛。有一个人说,他《往生咒》念了五十万遍,到现在还没看到佛,他快没信心了。见佛是可遇不可求的东西,当你心清净了,你就自然见佛。

见佛没有说刻意去看,《金刚经》里面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你单单有一个念头去求佛,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完全不懂佛法嘛!又没有善知识在旁边,你怎么修你也搞不清楚状况是什么?那你怎么弄,弄到最后你著魔,耳朵常常听到声音,痛苦不堪。所以你看一个人精进,不要太高兴,你要叫他小心,你要特别小心,因为著魔的日子很快就来临了。精进有这个必要,但是方法用错,那你麻烦大了。

第七意识永远执著第八意识,我们修行要先断分别,第二个要先断执著,断这个执著。执著有四个角度:我痴、我见、我爱、我慢。我痴那就是一个人没有智慧,那就要多听经闻法,看经典、亲近善知识。我见就是一定要包容意见跟你看法不同的人。这一句话可以让你足足过快乐的一生,记住这句话:一定要包容那些看法和你不同的人,你才有快乐的日子可言。没有这种雅量,那谈不上修行,也谈不上快乐。

我痴、我见、我慢,不要觉得你很狂,没有这个必要,世界上的人,比我们强的人太多、太多了,不计其数,你狂什么!活你自己的生命不要与人比较,不要逞强,不要口出狂言说你有多么地伟大,谦虚可以表现你本身的修养,狂妄也可以表达你自己,你为什么不通过你谦虚的内在来表现你呢,你为什么一定要通过狂妄呢?没有这个必要。

狂是想推销自己,却是没有人要买,谦虚只是想让人家知道,却很多人能够接受你,世间的人每一个都希望听到别人谦虚的一面,当你愈谦虚的时候,人家就愈赞叹你,不居功不立敌,你要记住,你不要抢人家的功德。因此我们务必要断掉这种我慢的这个看法,我痴、我见、我慢、我爱,还有这个对境界上的执著务必要把它稍微放平淡一点,放平淡一点,说:我很富有,不是我拥有很多,而是我要求得很少,好好地去体会这一句话。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慧律法师文章列表

漫谈日常修行

我们禅宗的根本法门的教外别传,直指人心,明心见性,...

八懈怠与八精进法

在《长阿含经》卷九中,佛陀游历鸯伽国,与千二百五十...

圣严法师:消融自我

自我的消融,是要从自我肯定及自我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完...

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

佛法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是指眼、耳、鼻、舌、身、意、...

持之以恒方可登峰造极

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一个人成功与否,关...

圣严法师《提起放下》

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雁能远飞;白衣虽有富贵力,不...

【推荐】追求临终正念,在唯识学有三个重点

那么临终的正念,在整个净土宗的修学者,是所有人努力...

信愿的力量要敌过贪恋尘劳的爱力

只要将猛,不怕贼强。若果希求心切,系念心专,则贪恋...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注音版】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太强的自尊,会蒙蔽你的理性

【我慢】 这种那就更多了,你讲得很有道理,他就不服你...

慧律禅师禅语精选

1、 触目所及,与万物为敌,是谓之凡夫。   2、 当...

慧律法师《改变自己》

佛陀说:“我们要改变自己,有能力才去改变别人。”儒...

慧律法师《佛教的根本精神不是一句阿弥陀佛,一句观世音菩萨》

有一个信徒拜佛拜得非常烦恼,她念佛念观世音菩萨念了...

【佛教词典】宝处三昧

(术语)释迦世尊之三昧也,世尊住此三昧而化现天部八...

【佛教词典】遂求爱语

【遂求爱语】 p1247 瑜伽四十三卷十二页云:云何菩萨遂...

净土法门应谨防两种误区

目前须谨防两种误区:一是说末法众生是持不了戒的,阿...

天乘四种禅定之二禅

二禅,亦名定生喜乐地,谓行者厌患初禅觉、观之浑浊内...

种植宽容,收获感动

什么是宽容?宽容是宽大有气量,原谅不计较他人。宽容...

曾国藩的修身十二法

一、主敬: 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

圣严法师《照见五蕴皆空》

智慧不产生作用时,菩萨和众生是一样的;智慧产生作用...

净土尽摄利钝诸根,悉皆度脱者

序文 六、尽摄利钝诸根悉皆度脱者,诸余法门,高之则下...

宇宙人生都离不开因缘果报

当初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等正觉,悟到宇宙人生的真...

做人的三大忠告

一对新婚夫妇生活贫困,一天,丈夫对妻子说:亲爱的,...

女众夏天到寺院不能不知道的事

宁搅千江水,不动道人心;夏天到了请收起您的性感。 进...

善良是你生命的守护神

有一个故事,是报上看来的。 一个贩子,拐了一个5岁的...

依于业力而活着

在世的时候,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中午,波斯匿王在...

【推荐】11个常用的回向偈、回向文

回向偈一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