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比罗陀守德招福

2011/09/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陀时代,有一位名叫修陀罗的长者,拥有无数的财富,平日为人乐善好施,并虔诚信仰佛教,自己更发愿:每年腊八(十二月初八)当天,一定要诚心、竭尽所能布施财物来供养佛陀及众比丘,甚至往后世世代代的子孙都要依此奉行,不可废止。长者一直到临终前,还一再吩咐儿子比罗陀一定要切实遵行此遗训,千万不可忘记。

长者死后,家道日渐衰微,一无所有。比罗陀眼看一年一度的腊八又要到了,而家中已无多余的钱财来供养佛陀及众比丘,想着想着不禁感到愁闷不安。于是慈悲的佛陀派目犍连尊者前去关心、询问比罗陀,比罗陀说:“父亲的遗训,不敢违背忘记,我依旧办理,只希望世尊到时,可不要见弃才好!”随后,比罗陀就向妻子的父母借了一百两银子,用心筹备办理腊八供僧事宜。

当天,佛陀带着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前往比罗陀家中,接受夫妻俩至诚的供养。两人满心欢喜地供养每位比丘僧,从头到尾不曾有任何一丝一毫的后悔及不悦。第二天早上,比罗陀夫妻发现家中以前存放财宝的地方,竟然堆积如以前一般多的宝物,两人感到又惊又喜。但又不知是何原因,会不会遭殃祸?就决定去请示佛陀。

于是比罗陀去到精舍请示佛陀,佛陀告诉比罗陀:“这些宝物,你们安心使用,不须疑虑,这是因为你能守信、不违背父亲的教诲,又能严持戒律、知惭知愧,对佛法僧三宝虔诚恭敬、欢喜供养。因为你具备“信、戒、惭、愧、闻、施、慧”等七种行道者的德行,才有此福报招来财富,所以不会带来灾害。有智慧的人,会依佛法奉行,不论男女,所生之处,福报都是自然而来的。”

比罗陀听了佛陀开示后,更加坚定对佛法的信心,至心顶礼后,欢欢喜喜的回家。将佛陀的教诲一一的告诉妻子,并发愿一定要将佛法一代一代的延续,让子孙都能得受法益。

所谓“人有诚心,佛有感应”,比罗陀始终一心谨记父亲遗训,并对佛法深具信心,纵使家中一贫如洗,也不敢怠慢,仍能以欢喜、恭敬和诚恳的心供养佛陀及众比丘,更坚持奉行行道者的德行,才能感召不可思议的福报。所以,只要对佛法深信不疑,并能依教奉行,时刻不离精进心、长远心,如此一点一滴改恶修善,无论世间法、出世间法都会日有所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五百商人入海采宝

佛陀在舍卫国给孤独园时,城中有一商主带领五百位商人...

最简单的施食法:六字大明咒施食

丹真绒布上师餐前必做上供下施。下施时,念诵观音菩萨...

发财不难,保财最难

俗话说:发财不难,保财最难。我住在上海五十余年,看...

你要修福修慧,这句名号就完全具足了

阿弥陀佛遍知法界的智慧之海,用海来比喻智慧的深广,...

信能致富

过去好几劫前,有一位全国首富的大长者,一生乐善好施...

弘一大师:简易施食仪轨

先念 南无阿弥陀佛十句。 手持供水及米粒,至出食台前...

造佛塔胜报缘起

有一次,佛告诉阿难:我现在在大众当中,简要说明造塔...

赤裸裸地来到这世间,亦两手空空的离开

《四十二章经》中,佛说: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夕日首富的破产带给我们的启示

2005年,施正荣以186亿元的身价成为中国首富。然而世事...

文殊菩萨度众的善巧

一日,阿难尊者向舍利弗提及,自己曾亲见文殊师利所成...

杀生之业这么可怕,还可不戒吗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金刚经》说:是法平...

佛度众生喻

过去有一位名叫须弥罗的比丘,言谈诙谐幽默。有一次,...

【佛教词典】安法钦

西晋译经家。安息国人。生卒年不详。博通诸经,幽鉴无...

【佛教词典】鸽伽蓝

【鸽伽蓝】 p1406 西域记九卷二十三页云:因陀罗势罗窭...

关掉生死业力的开关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前面是一个...

圣严法师《为什么要生气》

佛法认为,「贪、瞋、痴」是我们人类的三种根本烦恼,...

【佛学漫画】是什么让轻视念佛的律宗祖师改修净业

大师又讲到自己发忏悔心、改往修来的想法。他思维:以...

如何培养出离心

出离心的栽培的确是应该经过一个时期的栽培,我们才会...

菜里面有蒜,把蒜挑出来,这个菜还能吃吗

问: 在外面吃饭,菜里面有蒜,不吃蒜,把蒜挑出来,这...

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四种因果

原文: 子有四因者:一者报恩者,谓父母于子,宿世有恩...

求子女的方法

佛教它的终极关怀是了生脱死,圆成佛道;对世间的这些...

孝顺父母有五个方法

在佛教里,讲到孝顺父母,有三个层次:初品的孝顺父母...

自相实无,唯有遍计所执可得

自相实无,唯有遍计所执可得,是故说名遍计所执。 这个...

初学佛是否只能尊奉一位老师

问: 现在法师众多,初学应该如何选择,是否只尊奉一...

对境炼心才是真修行

问: 弟子听过一个公案,有位修行人一直在山上闭关修...

持戒的意义与功德

1、《遗教经》: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