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持戒的意义与功德

2010/07/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1、《遗教经》: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戒律)。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大师,如我住世,无有异也。

2、《大报恩经》:欲报佛恩,当持禁戒,护持正法。夫能维持佛法,三乘道果,相续不断。尽以波罗提木叉为根本。

3、《四十二章经》: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

4、《大集贤护经》:出家之人,当先护持清净戒行。戒行清净,则能获得现前三昧,成就无上菩提。

5、《般舟三昧经》:弃绝情爱,作比丘僧。意欲学是三昧者,当清净持戒,不得缺犯。

6、《六门教授习定论》:若求净戒,有四种因。一善护诸根。二饮食知量。三初夜后夜能自警觉,与定相应。四于四威仪中正念而住。如是则戒得清净。

7、《阿含经》:无戒之人,当生三恶道中。比丘戒律成就,威仪具足,犯小律尚畏,何况大者。是谓成就第一之法。弊魔波旬,不得其便。犹如彼城,高广极峻,不可沮坏。

8、《恒水经》:一时佛至恒水,月十五日说戒时,告阿难等曰。夫人生死五道展转,不自识宿命本末,皆坐心意不端故。人身甚难得,经戒复难闻,闻已信入佛道难,入已守持戒律难。汝等皆应端心正意,念生死甚劳苦,当守经戒,不可缺犯。持五戒者,还生人中。持十善戒者,得生天上。能持二百五十净戒者,现世可得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泥洹大道果。

9、《善见律》 :一切作诸恶法犯戒,无人不知。初作者护身神见之,次他心通天神知之。于是转相传至梵天,至无色界天,无不皆闻。故世间有犯戒者,诸天咸知焉。有智慧人宁守戒而死,不犯戒而生。持律有六德,一者守领波罗提木叉,二者知布萨,三者知自恣,四者知授人具足戒,五者受人依止,六者得蓄沙弥。若不解律,但知修多罗阿毘云,不得度沙弥受人依止。以律师能持律故,佛法住世五千年。

10、《楞严经》: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把念的地藏圣号和《地藏经》供养十方诸佛,福德不可思议

在第十二品《见闻利益品》,不只地藏菩萨,就是观世音...

又穷又病,家里也出很多祸事,怎么办

贫穷众生及疾病。家宅凶衰眷属离。睡梦之中悉不安。求...

八关斋戒的含义是什么

初名云戒、云斋、云关者,众名乃异,莫不摄净归心也。...

贫妇供豆的故事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我们在道场白华庵...

修行的功德来自于「我愿意」,自然而然引发欢喜踊跃心

我们在长时间地修,无量劫来累劫地修,最容易的就是生...

我们要怎么做才能积大德

都说厚德才能载物,我们要怎么才能积大德?我先讲个故...

圣一法师《什么是随喜功德》

万法一体,人我同源,经云:自作十善,教他作十善,随...

供僧功德殊胜,能长养一切善法功德

《盂兰盆经》 云:若能以饭食、卧具、 医药,供养十方...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多培福多修慧,成佛就快了

我这一次到台湾去,见到台湾那边的佛教事业办得很好。...

业力把东西暂时借你用

《摄波罗蜜多论》云:资财无常现可见,若能任运起大悲...

妙莲老和尚《对福严佛学院学僧开示》

开示一 一、欢迎学僧莅本山 诸位师父、各位同学、各位...

把佛号当做本命元辰

第一段讲 静中修 。早晚于佛前随分随力,礼拜持念,回...

【佛教词典】宝积三昧

入此三昧者,于无量佛土明了彻见诸佛住于此三昧说法,...

【佛教词典】王居正

宋代永济(山西临晋)人。字憨哥,号竹西先生。其父善...

人人都有佛性,为何还要学佛

问: 人人都本具与佛同等的佛性,为何还要学佛? 证严...

别让生命睡着

让时间空过,浪费人生,将使我们不知何去何从? 人要...

两个泥牛斗入海

洞山良价禅师问潭州龙山和尚:「和尚见个什么道理,便...

心正直,外面世界就没有委曲

这个宇宙、这个世界跟我是一体,这个心和外面的境界是...

真信切愿必定往生,不必以功夫浅而怀疑

念佛人平时有真信切愿,无一不得往生者,况福峻临终正...

苦乐勿忘念佛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谓心平,就是心清净,心清...

梦参老和尚: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观是阎浮众生,...

生存没有绝境,只看你肯不肯

大海边,一家渔民陷入了绝境之中。严冬来了,海风掀翻...

闭关念佛二十一天的感悟

二〇一五年的暑假,我有幸参加了净土文化夏令营。在七...

因果报应不虚假

汉朝安世高,是南印度安息国的太子。童年即以孝顺闻名...

怎样才能做到净念相继,佛号不断

问: 弟子之前一天可念一万到两万佛号,但是近一年来,...

念佛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明了阿弥陀佛名号的缘起与德用后,我们宜义无返顾地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