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业力把东西暂时借你用

净界法师  2014/05/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业力把东西暂时借你用

《摄波罗蜜多论》云:资财无常现可见,若能任运起大悲,当知布施极顺理,犹如他物寄自舍。

怎样培养无贪的善根?我们每一个人都贪求财物,衣服、饮食、越多越好。菩萨必须做一些心理教育,告诉自己,我们真正使用的世间资财很有限。我们大部分人死掉之前,留下很多东西没有处理掉,非常可惜。你本来有机会,把它们转换成功德,但是死亡以后,你就失去机会了。

一个有智慧的人在生前,能够任运生起大悲的愿力做布施,非常合乎大乘的道理。因为资财不是你的,是他物寄自舍,业力先把东西暂时借你用,你要还。一个有智能的人,在生命的操作过程当中,赶快把资财转成功德。一个愚痴的人只想着受用,到死掉的时候,剩下的资财就没啦,业力全部要回去了。资财相当于他人的物品,暂时寄放在你家中。我们必须把一个无常败坏的资财,转成恒常受用的功德。

第二心理建设,经云:由施能生他世乐,不施现法亦生苦,人间诸财如流星,定无不舍诸财物。

菩萨怎么样说服自己去布施呢?布施能够引生他世的安乐,你如果不布施,不要说他世,今生会产生很多痛苦。你不布施就表示悭贪,凡夫的心没有中道,你的心对所拥有的资物过度执着。而不幸的是,资财是变来变去,你今天有,明天可能就没有了,你今天很多,明天变少。就带动你很多怖畏,得时多怖畏,失时怀忧恼,你就很操心了。这些本来由业力决定,我们没有说话余地,没办法主宰我们的人生,但是因为我们的执着,在因缘变化过程当中,增加很多不必要的痛苦,操一些没有必要的心。所以人间诸财如流星,它是一时的因缘,定无不舍诸财物。当我们不布施的时候,今生会带来自己很多怖畏,挂碍、忧恼。

看第三点心理建设:经云:诸未施财无常灭,由施反成有财库,饶利有情所惠施,诸财无坚亦有实。

除了离开痛苦以外,很重要是得到来世的安乐。假设我们没有布施钱财,最后死亡到来被无常破坏,你什么都没有。一个有智慧的人利用布施,赶快把无常败坏的资财转成功德财库,可以穿越生死带走,来生继续受用。凡是为了饶利有情,依止大悲愿力所发动的布施,可以把无坚的资财转成真实的功德,让未来的生命继续受用。

《智度论》对布施,龙树菩萨讲出一个譬喻。森林当中有两户人家,两家的房子都被火烧得非常厉害。愚痴的这户人家急着救火,跑到河边提水救火。另外一户是有智慧的人,一看火势太猛,没办法救了,他放弃救火,赶快把里面的珍宝取出来。结果两个房子果然都烧坏了。第二家人实时把握时间,把珍宝拿出来,又到另外一个地方去,盖了房子用。第一家去救房子的人,结果没有房子住。

龙树菩萨在讲什么道理呢?我们贪求世间的财物,结果我们死亡到来的时候,无常大火烧得我们什么都没有。如果在死亡到来之前,我们依止大悲心,把财物转成一种布施的功德,来世还可以受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碰到这些人,应当在财施中加上法施

当你布施的时候,如果碰到这些人(盲聋喑哑)了,你要...

无常苦空让我们觉悟

有一位佛友她老公是一间大型企业的技术人员,他们一家...

思惟世无常,珍惜好时光

无常吞噬着岁月,太习惯于拥有,就会忽视无常的存在。...

世间的一切,都是借我们用的

每次去爬山,总会遇到一对恩爱的老情侣。渐渐地,有点...

盛者,衰之始;福者,祸之基

悖凶类 悖是违背、违逆的意思,悖凶指违背事物发展的自...

周利槃陀伽愚昧的业因

佛陀的弟子周利槃陀伽,生性愚昧、驽钝,其他的弟子便...

日落西山忆故乡,急需检点办资粮

佛法教导我们:人要自己掌握命运、掌握生死,就是避免...

临终时,听到佛号的利益有多大呢

【世尊。一切众生临命终时。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抛弃阻碍人生道路的包袱

包袱是一种累赘,总是会在不适当的时刻让你感到无奈和...

堕胎杀生的因果公案

堕胎是杀生恶行,以事、意乐、加行、究竟衡量,事是胎...

造邪淫业将会堕入三恶趣中

造邪淫业将会堕入三恶趣中,业重者感生于近边地狱的铁...

爱恨亲疏,这样的爱是一种交易

对亲友不能太执著 亲朋好友是因为各种因缘的积聚,在即...

【佛教词典】六种摄

【六种摄】 p0295 杂集论五卷十五页云:如是摄相,随诸...

【佛教词典】净语

(术语)真实之语云净语。大集经十曰:须弥可说口吹动...

星云大师《人有没有来生呢》

有人说,人死如灯灭,一死百了,那有来生?这是迷的断...

心灵的宁静

年轻时,我和许多人一样,曾着手把一切自认的人生美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据《中阿含 箭喻经》第十所载: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

禅修中的四个「拐杖」

很多人想禅修又怕禅修,有的人甚至怕在禅修中走火入魔...

目犍连尊者一念嗔恨的果报

这是目犍连尊者在修行中的一个故事。 有一天,释迦牟...

千念万念成就临终纯净的一念

忆佛、念佛是我们人生中最重大的一件事情,我们要净念...

第六意识是怎么去创造法尘的

我们看第六段,明意与法即藏性。 这个意是内处,意根;...

菩萨的修学分成三个阶段

我们可以把菩萨的修学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见山是山...

把自己所谓的业障一一摊开

很多人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都会归咎于业障。真是业障...

观身不净是对欲望的强制压抑吗

问: 请问师父,在修止观的时候,如果观身不净是否打...

疑误众生当堕无间狱

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

四众道场药言

从古以来,出家的大德,一天都要算几回账。早上起来摸...